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黄龙诗社《游记》上刊作品选评 [诗论]

吉林精品     发布时间: 2024/12/3 11:21:49
阅读:229次      分享到

  一、唐晓丽《赏三清山》
放眼群峰似髻鬟,一溪流水正潺潺。
烟岚缥缈松涛引,去觅心灵小港湾。
  张景芳点评:读唐晓丽诗友这首《赏三清山》,给人留下一种美的享受。首句“放眼群峰似髻鬟”,诗人采用比兴的手法,把云遮雾绕的群峰和美女的环形发髻联系起来,开篇引人入胜。第二句“一溪流水正潺潺”,静中有动。观山形,听水声,如鸣珮环。转句峰迴路转,松涛引路,更上台阶。尾句“去觅心灵小港湾”,好情怀!好意境!给心灵找到了家。这才是诗呀!

  二、王焕廷《忆游三潭印月》
佳景常回梦里寻,游轮声里又亲临。
依稀那片芙蓉水,犹把三潭印在心。
  丁渝山点评:读罢王焕廷老师这首七绝,如一阵清风扑面,似一股春溪穿腑流过。起句倒装新颖别致,常回梦里寻佳景,人都爱作美梦,梦里多是难忘的美景,破题交待了忆。承句回答忆什么,又在游轮声中亲临观光。转句隐隐约约看见一片盛开芙蓉的水面,给人们眼前推出佳景画面。结句恰如把印月的三潭刻在心上。此句乃是诗眼,妙在景美而不言,景若不美,怎么会印上心头呢?引起读者对三潭印月的美好遐想与向往。
  若非找不足,则尾句的犹字有点不稳,可换已字为好。

  三、张景芳《再游冷极村》
北上金林冷极村,漫天飞絮倍销魂。
一山树影擎娥月,四季风声迎晓暾。
狗拉爬犁邀远客,杯斟烧酒醉黄昏。
秋千荡进雪怀抱,乐给人生留道痕。
  张志田点评:张老师这首诗描绘了冷极村的独特景致与游玩乐趣。
  开篇点题,“漫天飞絮倍销魂”写出雪之盛,营造了喜爱的氛围。颔联对仗工整,“一山树影擎娥月,四季风声迎晓暾”,动静结合,展现冷极村日夜交替中的山林风貌,富有诗意与画面感。颈联聚焦民俗活动,“狗拉爬犁”“杯斟烧酒”体现当地风土人情,鲜活有趣。也进一步地体现作者对“冷极村”风景的喜爱。尾联以“秋千荡进雪怀抱”的形象描写,表达出在冷极村游玩的欢乐惬意,给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以及对这段经历的珍视,使情感得以升华,让读者感同身受。

  四、高树荣《游农安古城(新韵)》
穿游花海入农安,蝶舞翩跹引路还。
握缕乡思缠宝塔,牵条别绪绕龙潭。
金刚寺里人接踵,拥水园中柳笼烟。
东跑西颠多少景,月儿终是故乡圆。
  张耀祥点评:开篇“穿游花海入农安,蝶舞翩跹引路还”,起笔灵动,彩蝶犹如导游,拟人化。以景入题,画面感强,尽显悠然闲适,奠定欢快基调。颔联“握缕乡思缠宝塔,牵条别绪绕龙潭”虚写,主要抒发诗人的思乡情绪,巧用动词“握”“牵”,将无形乡思别绪具象化,紧扣情感与当地景致,构思精巧。符合旧体新诗要求。颈联“金刚寺里人接踵,拥水园中柳笼烟”,实写,由情转景,对仗工整,展现当地热闹与园林清幽,场景多元。尾联“东跑西颠多少景,月儿终是故乡圆”,回扣“游”又升华到思乡主旨,质朴且感染力强。整体格律合规用新韵,情景交融,在叙事、写景、抒情间转换自然,堪称佳作!

  五、陈琳《游靠山红石砬子》
驱车向原野,约友故乡游。
唱曲百灵鸟,迎宾香雪球。
诗吟红石砬,目眺白沙洲。
坐对大江饮,豪情似水流。
 王连阁点评:五言游记,记录诗作者约友探寻之经历。
  靠山位于农安县东北,南与德惠接壤,东与扶余隔江相望。伊通河、饮马河在这里汇流东去注入松花江。这里曾经是辽代滨州故地,江边存古城遗址一处;又是解放战争“三下江南”主战场。中间两联选景实录。鸟语花香,山明水秀是也。堤外河滩如今已复归泄洪区,自然生长野花成片,色彩斑驳;三五成群的野鸟争鸣,相应成趣。壁立红石,中流沙渚,机船横江,波涛滚滚,无不令人诗心涌起。坐对大江,一瓢老酒,一觞一咏,豪情似水,出口章成。
  写诗,不管是写景咏物,都要有所寄托,给人感悟教益。诗作用区区数十字,能让人领略家乡之秀美,这就足够了。

  六、杨勤群《游庐山仙人洞》
洞府千秋在,烟香尽日熏。
仙人何处去,倚望满山云。
  陈玉峰点评:仙人洞,庐山奇绝之一。相传唐代明道吕洞宾在此修炼成仙,故名曰仙人洞。毛泽东主席曾有诗云:“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日前,作者到此参加庐山诗会,身临其境,写下这首五绝。

  起句“洞府千秋在”,既是赋笔,又是抒情。千百年来,物是人非,仙洞犹存,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承句“香烟尽日熏”,视觉和嗅觉的双重冲击,使仙风道骨、神秘莫测的气氛扑面而来。转句采用设问的笔法,由实转虚,引发对仙人洞传说的无限遐想,诗意顿觉空灵。结句没有直接作答,而是通过作者倚洞望云的动作,把读者带入深邃的想象空间,这和贾岛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有着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

  全诗语句精炼,意境超凡,虚实相间,情景交融,是一首不错的诗作。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