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精品
的个人主页
首页
个人作品
诗书画苑
收藏推荐
诗坛互动
留言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
首页
>>
作品详情
黄龙诗社《四季行吟》上刊作品选评
[其它]
吉林精品 发布时间: 2024/11/30 8:13:01
阅读:192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关键字
一、刘占才《春到乡村》
柳放金丝钓鸟鸣,桃花香透一湖清。
东风约出青青草,好雨催耕梦启程。
张景芳点评:
刘老师这首诗,写得很新奇。使读者看春图,听春声,是一种艺术享受。
“柳放金丝钓鸟鸣,桃花香透一湖清”,这两句就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让人读来如临其境,心旷神怡。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转句“东风约出青青草”,诗人采用了形象思维即比兴手法,给大自然之万物赋予鲜活的生命,让“风约青草”,让人想象无穷,使这首诗顿时立起了,活起来了。尾句“好雨催耕梦启程”,更上层楼。“梦启程”,是这首诗的诗眼,也是诗人写这首诗的初衷。诗人到此收笔,恰到好处,收到了天衣无缝的艺术效果。好诗!
二、孙炳玲《晚秋》
谁遣寒威凋碧草,疏疏黄叶西风扫。
庭前霜迹踏痕深,秋在离人心上老。
张志田点评:
这首诗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秋意凄凉氛围。
首句“谁遣寒威伤碧草”,通过问句引发对秋寒伤害碧草这一现象的关注,为全诗定下伤感基调。“疏疏黄叶西风扫”生动描绘出西风扫黄叶的画面,强化了萧瑟之感。“庭前霜迹踏痕深”,从庭前霜上的脚印体现出冷清孤寂,暗示有人在这秋景中徘徊。末句“秋在离人心上老”是点睛之笔,将秋的老去与离人之情融合,使秋意更具情感深度,让读者感受到离人面对晚秋时内心的惆怅与落寞。
整体用词精准,画面感强,情感真挚。虽然使用仄韵,却韵感流畅,值得借鉴。
三、何少秋《冬》
莫叹寒来草木枯,鸣虫匿迹鸟声无。
川原万树银凇挂,尽是天然水墨图。
王连阁点评:
一年四季,青红黄白,周而复始。诗作者独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
首句用“莫叹”起句,草木一秋,已完成使命而枯;虫鸟无迹,择时而蛰。该是再自然不过了!休养而后方得生息。
三句一转宕开,难道北方的万树银凇素裹,如画自然天成,应该令人神驰心动吧!然春的繁华,夏的热烈,秋的收获该是奋斗的追求,而冬的宁静安适才是功成后之风景。这也是本诗独到之所在。
诗作寓景于情,构思独到,是首好诗。
四、孙炳玲《晚秋》
谁遣寒威凋碧草,疏疏黄叶西风扫。
庭前霜迹踏痕深,秋在离人心上老。
何少秋点评:
读孙老师这首仄韵小诗,颇具新鲜感!思路清新,语言生动,写景状物,极具画面感。
此诗最大亮点是借景抒情,借物言志,情景交融,言简意赅。将伤秋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五、许丽欣《初冬遣怀》
三秋雨过气凝寒,初雪空山玉作峦。
雁断暮云霜月静,鸦啼荒浦夕阳残。
翟公冷落闲耽酒,何逊疏慵懒正冠。
不向红尘问何事,一栏冻菊许人看。
许立国点评:
夫四令之中,春风和煦、夏花烂漫、秋果怡人,因之喜爱者颇众。而作者独爱冬令,实为难能可贵。前两联写景,景中寓情。看暮寒残照辉映苍山白雪,听断雁啼鸦更添几分萧索。后两联抒怀,并借助典故,以明心志。嗟夫!大自然的冷暖交替尚有迹可循,而人生的炎凉变化则让人无所适从。但作者仍以菊花自喻,体现出了做为强者的一面。本律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形象鲜明。善于用典,深化主题。
六、刘丽秀《一丛花·春天》
十年旧岁想如谁。明日且徐归。楼边小鸟城中事,向世间、几个轮回。故遣斜阳,长飘细雪,同在水之湄。 惜怜树下影参差。还待暖风吹。江边有约云知否,几多梦、结作蚕丝。要把春天,犹将草绿,留到酒浓时。
张国忠点评:
词贵婉约,人有惆怅,思乡有乡愁,逢秋以悲秋,即便逢春,亦是思念悠悠。丽秀诗友小词,便是春时忧思,十分感人。
作者抛开观花吟草惯例,而是用设问开篇,十年逢春,有谁与同,春天的小鸟及城中变化,只不过是几个轮回。淡淡的情怀,淡淡的思绪,淡淡的忧伤……
下片怀旧,“树下影参差”,若明若暗,若有若无,而那种旧约,似乎寄与流云,又像是梦、似蚕丝。春蚕吐丝,不知奉献与谁,也不知缠绕着谁,是缠住自己还是缠住同伴。这些,既是对人生的思考,也是对过往的眷恋。丽秀诗友以“小我”情怀,抒发春时感受,贴切感人。惜哉,人生,愿我们过好每一天。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
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