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散文诗七章 [散文]

健康就是福     发布时间: 2024/2/7 14:45:47
阅读:228次      分享到

踏浪而歌


      登上高峻的山岭,环望的山头却如大海的浪涛。我犹如一位弄潮儿,在起伏的浪尖中踏浪而歌。

      天上游动的云,就像在无边的大海里畅游的小舟,我坐在小舟上,任潮起潮落。

      看着眼前金灿灿的麦田,微风荡起一层层金色的浪花,呢喃的燕子在浪尖上俨然踏浪而歌的勇士,矫健的身姿足以让在电线上啼血的歌杜鹃陶醉。

      新时代的浪涛,有力地激荡着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浪涛中的弄潮儿。无论你是一位驾小舟驶向远方的诗人,还是乘坐科考号扬帆远行科学工作者,亦或是一位踏板冲浪的健儿,都应该踏浪而歌!

      虽然踏浪而歌需要勇气、信心和毅力,但每个人都不会有踏浪而歌的机会。既然赶上了踏浪而歌的机遇,那就勇敢地面对今生难逢的人生际遇,去迎接挑战,体验并抒写一种全新的人生篇章。

      做一只勇敢的海燕,在海波浪涛上踏浪而歌!


夏天的风


     夏天的风可能怀有太多的执念,便那么热情、多情而有个性。

      夏风从太阳升起的东南方向款款而来,带着男性的热烈,又带着女性的柔和。

      一缕熏风带着温和的暖意,又带着温馨的潮湿从遥远的海上吹来,给蓬勃生长的万物报告将有好雨降临的信息。

      夏风虽然带有火的热情,却也送来怡人的凉意,让人们在盛夏炎热的气候里感受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夏风的热情人人都感受深刻,而对于夏风的多情却少有感受。夏风不怕烈日暴晒给柳丝疏发是那么耐心;夏风不理农人汗流浃背,给成熟的麦子燃着火焰;夏风亲昵地给在莲荷中荡舟的俊男靓女悄悄播放袅袅的轻音乐,让尽情鼓乐的青蛙和在芰荷上耍杂技的蜻蜓也着迷……

      夏天的风很有个性。狂放起来似飞沙走石、骏马奔腾,热情起来如大河澎湃、电掣雷鸣;温柔起来又像溪流涓涓、诗情绵长,完全是性情的舒放、个性的张扬……

      夏天的风,用流淌的感情,抒写着精美的诗章。


打胡基


      胡基是西北村民修建屋舍的重要物件。

      胡基是方言的叫法,官话叫土坯。打胡基是将绵湿土装进基模子,用石杵杵打、用脚跟蹬踩而成的长方形土块,用以砌墙、箍窑、盘灶、盘炕等。

      打胡基是个技术活,既要会打,还要会摞。会打包含掌握打的程序、技巧和用力的方法;会摞就是要把打好的胡基咬茬、交错摞放以防倒塌。

      打胡基的程序是三锨(即在基模子里装三锨土)九杵子(即打胡基时最少要杵打九下,九是次数多,并非确定九下)二十四个小蹬(即一块胡基打成,最少要踩蹬二十四个脚底)。打胡基的技术含量虽不是很高,但如果把握不好,胡基不是起层就是断腰。打胡基的把式攒土、踩蹬、使用杵子、端摞动作娴熟又优美,既不会使用蛮力,也不会把杵子杵在基模子框上。用力也是技巧,就是说打胡基时杵子落下的力道要恰好能把土杵瓷实,又不会因用力过度而震得起了层或中间断裂。

      胡基不能打得中间凸起,中间凸起砌墙尤其箍窑就不能平稳,会影响墙尤其窑的质量。箍窑砌墙的把式最喜欢打得平整方正或稍微低洼一些的胡基,因为这种胡基吃泥紧箍的窑或砌的墙坚固牢实。

      胡基底子(最好是平整的石板或废弃的石磨,没有石板,厚而平整的木板也可)、基模子、杵子是打胡基缺一不可的三种工具。打胡基前要观测天象,选择近期天晴无雨的日子。打胡基时选择一个比较宽敞较平坦的场地,根据要打胡基数量多少,平整一个摞胡基的或长或短的一字底子,距离摞胡基两米开外埋稳胡基底子,在胡基底子正前方放半截砖头或一块半截砖头大小的平整小石板,把杵子放在砖头或小石板上,把基模子立靠在杵子杆上,旁边放一筐子锅腔里的小灰。

      打胡基通常有一人打和两人打两种形式。一人打就是打胡基人既是把式又是小工,打胡基的所有工作全由他一人来做。两人打就是一个是把式,只负责打和摞,另一个是帮手或小工,负责给基模子里操土、把式取起基模子赶快双手去掉刮板、把式端走胡基赶快用刮板刮干净胡基底子上的余土,刮掉粘在基模子帮上的湿土,摆放好基模子、撒小灰、再操土等一系列繁杂而需灵巧敏捷的活儿。

     打胡基虽是一种苦力,却是西北农村男人必备的一种技能。贫穷落后的农耕时代,箍窑、建房、盘炕、垒灶,即是泥茶炉、筑磨台、盘驴槽、泥鸡窝等,都需要胡基,因此,打胡基和种庄稼一样,成为庄稼人的一种生计常态。

      时代的快速发展,国家生态移民搬迁等举措的有效落实,国家小康社会建设使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使得打胡基成了一种远去而将要消失的记忆。

      但愿一两千年打胡基的生活不要再来,但愿打胡基的民俗和由此引起的乡愁,永远成为地方民族的记忆。因为在这种民俗和乡愁中,留存着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流淌着民族记忆的血脉!


采摘季


      是人改变了气候,还是果实跨越了季节?

      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被四季如春的温棚彻底颠覆。

      正月里吃西瓜,腊月里有草莓、有杏子;南方的荔子生长在北方的土地里,北方的杏子红艳于南方的果园里。

      采摘季,思维定势在金秋,而瓜果飘香于四季,不论天南地北,四季都有采摘的果实,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

      季节还是那么有序,季节还是遵从着运转的规律,是科技将果实蔬菜贯通了季节。

      别等待,正月摘西瓜黄瓜已是常态,腊月煮豆角玉米正逢其时。传统时令去还是一年的运行规律,但已对瓜果蔬菜没有了约束力。因此,采摘季也要具备超前思维,采摘季也要与时俱进。

      科技是魔术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乘上高科技的高铁,通感传统季节,把一年四季的每个季节都作为采摘季,把一年的三百六十天都作为瓜果蔬菜的春天。

      新时代的采摘季何尝不是新时代人生的发展季!


白云悠悠过山去


      天热得鸟儿大张着嘴,有的躲进树林深处,有的钻进草丛,把翅膀铺在草根上。

      我坐在阴凉里望着天上,等待天边飘来黑色的云。

      天边有几朵白云悠闲地游移,像在绿色草地上牡放的几只绵羊。

      白云悠哉悠哉飘来,像极在清波上漂洗的素绢,悠悠翻过大山而去。

      白云几朵去悠悠,我望眼欲穿不胜愁。白云不知我心思,来而又去不知愁。

      白云似乎要给我以安慰,大群地结伴而行。我期待她们停留、会聚,哪怕用自己的手帕,给山川田园搭一把云伞,给庄稼一点阴凉。

      我失望了,她们并没有停留,她们似乎有说有笑地离开,潇潇洒洒过山去了。

      我看着田地里打卷的庄稼叶子,看着蓝幽幽的天,全身被汗水湿透。

      我多想腾空而到慢慢飘移而来的一片白云之上,将我的汗水化作甘霖,浸透云的白纱,使云承受不住汗水的重量,洒下滴滴雨露,润泽焦渴的庄稼。

      白云悠悠过山去。我期待熏风送来厚重的黑云,黑云怀揣着水。


七月流火


      我惊叹于古人对天象的重视,更惊叹于古人对天象的精微观察。

      在古老的农耕时代,人们只有仔细观察大自然,发现并掌握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才能遵循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依照时令的变化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农历七月,天气虽然还炙热,但在天擦黑的时候,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大火星从西边落下去的景象。

      你嫂子流火,它不是像熊熊燃烧的火焰一般高温的热浪,而是流动落下的大火星,是大火星落下西山后将带来的微微凉意。

      古人为什么要歌唱七月流火?他们是在提醒人们,出门不要因为天热而忘记或者不带衣服。暑热后的天凉最易伤身。尤其在暑热天气中干活大汗淋淋,在日落大火星落下之后,凉意猛的袭来,对身体健康会有很大的杀伤力。

      古人边劳动边唱着劳动号子,边唱着发自内心的民歌,让人们在歌声中感受时令变化,让人们在歌唱中相互提醒并遵循大自然的运行规律。

      七月流火,大火星在西边随太阳落山而流落。天开始要变凉了,请您注意舔衣养身。



      缸,是农家装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器物。

      一个家庭的光阴是殷实还是贫寒,只看是否有瓷缸和瓷缸有多少已全然明了。

      庄户人家,常见的是瓷缸和泥缸。大小的瓷缸,或用钱买,或用粮食、牛羊皮、土布、铁铜器等交换。土缸是较贫寒人家,用沤涹冬雪泥和上细麦草反复踩砸坚柔细密自己或泥匠捏制而成,里外用细泥或料硄石粉末涂抹光滑。

      泥缸较为粗糙的用来装粮食,较为细光的用来装面;而瓷缸的功用就较为广泛:既可用来装水、涹酸菜、压黄菜,也可用来装油、潾醋、腌肉、装面、装粮食。当然,大户富汉人家也可能用来装银子。如果用瓷缸装粮食,说明光阴并不咋地。

       老人常讲,解放前山里的普通村庄,家里能有几大缸白面,几大缸清油的就是富汉。打有高墙大院且有几缸清油的就是富农,打有团庄堡子,偏房里码着十几缸或几十缸清油的就是地主甚至是大地主。

       在农耕时代,缸,不仅是家庭的常备器物,大瓷缸的多少更是家庭贫富的象征。在那缺吃少用的年代,家里能有一两缸压得瓷实实的干菜,也都视为度过饥荒的奢侈品。

      缸,装载光阴,也承载岁月。缸多缸满栓子大,是庄户人家辈辈的生活追求和希望。


      尤屹峰,宁夏西吉人,退休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中国写作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宁夏作家协会、宁夏诗词学会、宁夏楹联学会会员。创作并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千余篇首。出版教学论著《诗意语文教学观》、散文诗集《飞泻的诗雨》,有散文诗集《百年变迁吟故乡》、散文集《行走的散板》、古体诗集《古韵新声》待出版。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