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烽“古绝今对”名联赏析(四)
東郭道人
上联:烟锁池塘柳
下联:雾飘日月庵
这副对联是陈永烽先生2024年6月创作的“古绝今对”,应先生邀请赏析如下:
联海珠玑——从“烟锁池塘柳”到“雾飘日月庵”的绝代风华
汉字排列组合间,藏着宇宙的密码。楹联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魂,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清代科举场上诞生的“烟锁池塘柳”,与当代陈永烽所对“雾飘日月庵”,恰似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平仄韵律中诉说着汉字的无穷魅力。
上联:金木水火土,难倒天下士——千古绝对的诞生
乾隆年间,殿试之上,两名才子如双峰对峙,难分伯仲。天子临轩,目光如炬。为试真才,乾隆帝轻吟五字:“烟锁池塘柳”。此联一出,满堂寂然。一字藏一行,金木水火土暗嵌其中,如五行相生相克,浑然天成。更妙在意境——晨雾氤氲,池柳含烟,一幅江南水墨跃然眼前。
一士闻联,面色骤变,拱手揖别;另一士搔首踟蹰,苦思良久方去。众臣愕然间,乾隆已定先退者为魁首。圣心独断:“能识此联为绝对者,方为真才。”这则轶事虽未必尽合史实,却将“烟锁池塘柳”推上神坛,成为楹联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
此联之绝,绝在三重枷锁:五行偏旁如铁律,意境和谐似天成,平仄相对若琴瑟。数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试图解锁这文字的魔方,却多落得“点金成铁”之讥。它如诗坛的哥德巴赫猜想,考验着后来者的智慧与才情。
下联:日月风雨电,妙解古今愁——陈永烽的破壁之功
历史的长河奔流至当代,陈永烽先生以“雾飘日月庵”对之,如惊鸿照影,令人拍案叫绝。此对不仅工稳,更在约束中创造了新的美学维度。
从形式观之,下联“日月风雨电”与上联“金木水火土”形成奇妙对应。五行对自然之力,相生相克对循环往复,完成了从静态元素到动态能量的升华。平仄上,“雾飘”对“烟锁”,仄起平收,如双翼齐飞;结构上,“日月庵”对“池塘柳”,由虚入实,意境绵长。
意境更是此联的神来之笔。上联是人间烟火——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下联是世外仙境——山寺月中寻桂子,云栖雾里听梵音。一锁一飘,静动相生;一池一庵,俗雅相映。陈永烽巧妙地将审美视角从平野提升至山巅,从尘世渡向禅境,完成了空间与精神的双重超越。
这幅对联的深意更在于揭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智慧。五行学说体现的是朴素的唯物观,而“日月风雨电”则展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动态把握。两者相对,恰似《易经》所言“天地交而万物通”,暗合天人合一之道。这不仅是文字游戏,更是哲学思辨的诗意呈现。
陈永烽此对的价值,在于他既恪守古法的严苛格律,又敢于以现代思维重构古典意象。他证明了传统文化并非僵化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活水——真正的传承不是顶礼膜拜,而是创造性转化。
“烟锁池塘柳,雾飘日月庵”。这十字联语,如一座桥梁,连接着康乾盛世的文采风流与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它告诉我们:汉字的美,在于有限的笔画里蕴藏着无限的组合可能;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世代才人不断为古老形式注入新的灵魂。当雾散月明之时,我们依然能听见,那穿越三百年的平仄之声,在新的时代里激荡起悠远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