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陈永烽“古绝今对”名联赏析(六) [点评]

雪里青松     发布时间: 2025/9/27 20:15:27
阅读:32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
关键字
/

陈永烽“古绝今对”名联赏析(六)


東郭道人


“上联:  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

  下联:  三火焱焱,燃烧烟燎烦燥


注,三火~指明火、暗火与心火。”


这副对联是陈永烽先生创作的“古绝今对”,应先生邀请赏析如下:


             绝处逢生:一副对联背后的千年对话


在中国对联艺术的宝库中,“绝对”犹如一颗颗未琢的璞玉,静待知音的到来。“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这一上联,便是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则。它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流转演变,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不同时代文人墨客的智慧与趣味。


关于此联的起源,最引人入胜的版本当属明代才女苏媚儿的传说。这位才情横溢的女子以“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为上联,声称若有男子能对出精妙下联,便愿托付终身。此联一出,难倒了无数江南才子。就连风流才子唐伯虎也跃跃欲试,他对出“四水沝沝,江河湖海泉泽”,以“四水”对“六木”,“沝沝”对“森森”,后接六种水名皆带“水”旁,形式上可谓工整。然而传说中,苏媚儿认为此联虽具其形,却乏其神,缺乏意境上的升华,终未认可。


另一个版本则将这副对联的诞生推向了更早的明初。传说朱元璋在击败张士诚后,漫步于苏州园林,见林木葱郁,即兴吟出上联“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随行的刘伯温虽足智多谋,却至死未能对出令太祖满意的下联,使得此联成为了真正的“千古绝对”。这两个传说,一个浪漫,一个权威,共同为这副上联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这副上联的精妙之处在于其多层次的巧思。“六木”合成“森森”,是数字与汉字的巧妙结合;而后面的“松、柏、梧、桐、杨、柳”六种树木,每个字都带“木”旁,既呼应了“六木”,又展现了汉字偏旁的魅力。更难得的是,整副上联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森林图景,意境优美,形神兼备。正是这种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使得它对下联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不仅需要数字开头、偏旁对应,更要在意境上相得益彰。


千年时光流转,无数文人曾尝试攻克这座堡垒,但均未能创造出令人信服的下联。直到当代楹联艺术家陈永烽的出现,这个文化谜题才终于迎来了它的解答。


陈永烽所对下联为:“三火焱焱,燃烧烟燎烦燥”。这副“古绝今对”的诞生,不仅是文字游戏的胜利,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从形式上看,此对达到了极高的工整度。“三火”对“六木”,数字相对,平衡匀称;“焱焱”对“森森”,叠字相应,音韵和谐。更妙的是,“燃烧”“烟燎”“烦燥”六字皆从“火”旁,与上联“松柏梧桐杨柳”皆从“木”旁形成了完美对应。这种偏旁部首的精心安排,展现了对联艺术的形式之美。


此联的卓绝之处,在于它超越了形式工整的匠气,抵达了哲学思辨的化境。陈永烽先生的匠心独运,在于他为“三火”注入了贯通天、地、人三才的深邃内涵——燃烧为“明火”(世间可见之光焰),烟燎为“暗火”(隐而不发之炽热),烦燥为“心火”(内在焦灼之情绪)。这一构思,瞬间将一副文字游戏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观照。


“明火”象征着创造与文明的原动力,是普罗米修斯盗予人间的天赐,既带来温暖与光明,也潜藏着焚毁一切的破坏性;“暗火”则隐喻世间万事万物运行中那些不可见却至关重要的能量与趋势,如地火运行,似暗流涌动,是成败转圜的微妙关键;而“心火”直指人心的方寸灵台,它是志向的焦灼、情感的波澜,是推动人进取的内驱力,亦是导致人迷失的根源。这三重火焰,共同勾勒出一幅动态的、充满张力的人生宇宙图景:我们既要以“明火”去行动和创造,也需警惕“暗火”中的隐患与变数,更要时时观照、调和内心的“心火”,以求达到内在的平和与智慧。如此一来,下联便与上联“六木”所代表的自然、静谧与生机,构成了阴阳互济、动态平衡的完整哲学体系。


尤为精妙的是,这三种火与上联的六种树木形成了深层次的呼应。树木象征着自然、生长与宁静,而火则代表着文明、变化与激情。木与火,一静一动,一收一放,暗合了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林木需要阳光(火之源)才能生长,而火又可能焚毁林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为对联增添了丰富的意蕴。


从意境上看,上联描绘的是一幅静谧的森林图景,给人以安定、沉稳之感;下联则展现了一幅动态的火焰图景,充满力量与变化。两者结合,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完整的宇宙之中——既有大自然的宁静致远,又有人类情感的波澜壮阔。


陈永烽的“古绝今对”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它解决了一个千年文化难题,更在于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当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用古老的文字形式,表达对世界的理解与思考。这副对联告诉我们,文化不是僵死的遗产,而是活的传统,它需要每一代人的重新诠释与创造性转化。


当“六木森森”遇见“三火焱焱”,不仅是文字相遇,更是古今思想的碰撞。陈永烽以他的智慧,让千年前的绝对在当代重获新生,这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致敬与传承。这副对联将继续闪耀在中国文化的星空中,见证着汉字的不朽魅力,也激励着后来者继续这场永无止境的文化创造之旅。

注释:/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