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几年前春天曾和李下蹊同登金凤台,李下蹊先写一首,我和青奴先生分别次韵一首,今搜集发表:
次韵同窗李下蹊(登邺城金凤台一首)
文/王桂才
好友催吾登古台,东风浴面不悲哀。
槐花白美高迎日,地洞暗阴长着灰。
七子三曹随逝水,双桥一凤引雄才。
今逢盛世游人旺,感慨之时或鼓腮。
注:槐花指金凤台上之千年古槐。地洞为金凤台地上藏兵洞。由南口进西口出。七子三曹皆有塑像存在,双桥指连接三台之模型,一凤指当今金凤台尚存,多数游客误认作铜雀台。
次韵李下蹊《登邺城金凤台》
文/青奴
风骨无存遗凤台,一堆黄土足心哀。
倘然七子今还在,怎奈灵魂已化灰。
纵仗高名能鬻价,却羞时赋自呈才。
陈王有幸兹年去,省与骚人乱鼓腮。
附同窗李下蹊原作:
登邺城金凤台
李下蹊
邺水烟笼金凤台,当风逾上逾心哀。
三曹辞赋空留纸,六国都城并化灰。
旧址围墙沽善价,时文失骨誉能材。
陈王未肯分升合,不碍骚人总鼓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