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常德诗词诗人史料研究 (41)] 毛泽东写给丁玲几首词的史实钩沉(3) [诗论]

凌云清风     发布时间: 2025/6/9 7:48:53
阅读:16次      分享到

关键字
毛泽东写给丁玲几首词的史实钩沉(3)
[常德诗词诗人史料研究 (41)]


       毛泽东写给丁玲几首词的史实钩沉(3)


              凌 云 清 风

       三 胡风代丁玲保管毛泽东诗词手迹的史实

   李友唐版本说:丁玲与胡风是在1932年冬认识的。1934年6-7月,冯雪峰给胡风一个任务,就是到车站去接从南京借口来上海就医的丁玲。他按照冯雪峰的要求安排了丁玲的住处和看病的医院,照料她就医,直到她回南京。
   抗战期间,在延安的丁玲常给在重庆的胡风写信,叙说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并寄去一些稿件。胡风在其所编的《七月》和《希望》上发表了不少她的文章,还编印了她的小说集《我在霞村的时候》,并按照丁玲的嘱咐将稿费寄给她母亲作为生活费。
   丁玲为防丢失,于1939年初夏将珍藏的毛泽东写给她的诗词手迹寄给了在重庆的胡风,请他代为保管。对于老友的信任,胡风十分感动,他将毛泽东的手迹诗词放在随身的小皮包夹层内。无论是躲避日机的轰炸还是在香港沦陷后的逃难途中,都一直小心护卫着,毫发无损。
   新中国成立后,胡风只看过丁玲母亲一次。1953年,胡风在北京定居后,曾在新家请丁玲来吃饭。她还送了一个带纱罩的景泰蓝花瓶式台灯给胡风。
   1955年胡风案发生后,胡风所保管的毛泽东写的《临江仙-给丁玲同志》诗词手迹,也被有关部门“抄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手迹发还给胡风。胡风夫人梅志给丁玲打电话,丁玲让女儿祖慧夫妻取走该手迹。
   这个版本说明了丁玲委托胡风保管毛泽东诗词手迹的背景,但是有一个疑问,就是胡风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及时将毛泽东诗词手迹交还给丁玲呢?
   李向东、王增如在《丁玲传》中,对丁玲委托胡风代为保管毛泽东诗词手迹的背景与李友唐版本大体相似,并且根据胡风的回忆录,确定胡风于1939年7月3日收到丁玲寄来的一包稿子,其中有一份用纸包得很仔细的用毛笔写的旧诗词。
   1949年初,丁玲与胡风相逢于沈阳,长谈近10次,丁玲还赠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给胡风。不久他们又相继来到北平参加第一次文代大会筹备工作。1952年开始,胡风的文艺思想受到批判,丁玲与胡风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作为文艺界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自然会小心地同他保持距离。
   对胡风没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将毛泽东诗词手迹交还丁玲的原因,《丁玲传》中说:1980年4月18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青年教师王中忧给丁玲写信说,曾就1936年毛主席给丁玲《临江仙》词一事函问胡风,他在病中让家人代笔作复说:“丁玲所谈毛主席给她的诗词曾寄我保存,实有其事,后来虽多次见面,可忘了交她。此稿我一直妥为保藏的,虽经过多次抄家,据家人说还在暗藏处,但行李可一直未取去,不能交还她。”
   那么,毛主席的诗词手迹是什么时候交还丁玲的呢?《丁玲传》说:不久胡风从成都来北京治病,住在朝阳门外小庄。1980年6月13日梅志致信丁玲:“40年前,你从延安曾寄来文稿及主席手迹。文稿以后编成《我在霞村的时候》,版税也直接寄你,手迹一直保存至今,虽经历了许多灾难和波折,幸好还完整无缺。1953年迁京时,本已提出,想找一机会面交你,并叫你谈谈当时情况,可因种种不愉快事,将它耽下了。最近从藏文稿的皮包夹层中找出了这手迹,不能说完璧归赵,实在应该立即奉还物主。”丁玲立即派人取回。(也就是说,取回手迹的时间在收到梅志信后不久,当在1980年6月13日后的几天之内。有的版本说是在1982年归还,应为误传。)9月18日张凤珠(《新观察》编辑部主任)来木樨地丁玲住处时见了,十分惊喜,在10月10日出版的《新观察》第七期刊出了毛泽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手迹的照片和这首词的全文。
   以上两个版本,有出入的是:其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丁玲与胡风有多次接触,而不是李友唐版本所说的较少接触;其二,胡风夫人梅志通知取走主席手迹是写的信,而不是给丁玲打电话。但是两个版本,都没有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胡风保存的仅是《临江仙-给丁玲同志》这一份毛主席手迹,还是毛主席抄写的几首词的手迹。按道理,应该是毛主席抄写的几首词的手迹,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当然,这需要史料予以证实。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