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苏轼词词法 第十节 词前题序 [诗论]

凌云清风     发布时间: 2023/11/18 7:12:49
阅读:139次      分享到

关键字
词前题序

 

                                                    【苏轼词词法】


                 第十节 

   词前的小注或小序称为题序。词在兴起之初,通常都没有题序,其调名大致与词意相符,因而没有必要在调名之下另立新题或小序。而且,作为倚声文学,其创作和传播常常是共时的,即词人当场倚声填词,乐妓当场按拍演唱,也没必要再在词调下加上题序。而随着歌者之词诗人之词”“士大夫之词的转变,由口头文学向案头文学的发展,词表现的内容和题材扩大了,个人抒情和叙事的功能增强了,词题和词序作为说明性的一种补充越来越成为一种必要。
   词的题序的出现,在苏轼之前,范仲淹、柳永、张先等人巳启其端。据《全宋词》统计,范仲淹五首词都有题序;柳永存词217首,有题11首;张先存词174首,有题64首,占全部词作37%,有些篇章并附小序。大量创作题序词的,首推苏轼。据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统计,东坡编年及不编年词总计360首,其中有题或序的280首,占词总数的78%
   苏词题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词题,一类词序。词题一般文字简洁,语言质朴,约占全部题序词的80%,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情形:表明词作的技巧特点,如回文,隐括,集句,次韵,叠韵等;标示词作的形式特征,如寄、赠、送、题、咏等;标明词作的题材内容,如闺怨、怀古、感旧、惜别、寓意、述怀、自适、茶词、出猎、观览等;标出词作的写作时间、地点或针对的人物,如风水洞作” “湖州作” “席上呈元素” “席上和陈令举,或标出节序,如中秋、重阳、上元等。
   另一类词序,一般文字较多,对情景事由描绘叙述比较具体,与词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这类词仅有20余首,占全部题序词7%。如《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的序: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此序对写作该词的缘由、背景、以及自己的观感都作了介绍,使人对词作表达的思想感情一目了然。
   苏轼词的题序较之前人显现出不同的特色。
   首先,内容更加丰富。范仲淹、柳永词题序比较简单,不出咏物、咏怀、席上赠答、点明季候节序等;张先词增加了记游、记事、送友人、赠歌女等;苏轼词进一步发挥了题序叙事言情功能,增加了写景、记梦、游仙、士大夫闲适生活和游戏笔墨等内容,表明其题材进一步扩大了。
   其次,容量更加增大。苏轼以前,词序比较简短,张先最长的词序不过46字,苏轼词序除短小的外,长的动辄几十字甚至上百字。如《洞仙歌》(冰肌玉骨)词序92字;《醉翁操》词序174字,最长的词序《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200字。
   再次,欣赏价值更加显现。苏轼的有些词序像一篇短小的散文,具有了散文的审美特点。如《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的序: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记述苏轼在黄州一天春夜醉卧溪桥的场景,把我们带入月色美好,小桥流水,晓明山拥,疑非尘世的意境中,领略到东坡豪放不羁,随遇而安的胸襟。
   苏轼使词的题序的创作更加成熟、完善,并成为其词独特性成果的一个标志,赋予了词的题序新的意义。他大量另立新题或序,表明作词乃缘事而发,更贴近词人的日常生活。晚唐五代的文人词和北宋的艳情词,由于其抒写的多为普泛化的人类共同情感,即男欢女爱,相思相别,一般不愿意另加新题或小序来挑明其本事。有时即使其情感是由某件具体的情事所触发,也尽量冲淡此种情感的确指性。所以读这些词使人有似曾相似的雷同感。苏轼词在宋诗题材内容向日常生活倾斜的风气影响下,把具体的文人的人际交往和文化生活写入词中,记录了词人生活的种种境遇和感悟,使我们能够从词中感受苏轼独特的个性和情感。
   苏轼创造性地运用题序,将词作的创作背景和题旨予以点明,使其与词作文本在叙事和抒情方面互为补充,成为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让人能更好地理解词文之意。而且,许多题序具有词学研究的资料价值,如有些词序说明了该词牌的来历或异名,更多的题序说明了写作该词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由,为词作的编年提供了线索或依据。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