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诗词诗人史料研究 (28)] 刘禹锡在中唐诗歌词体演化中的作用(3 ) [诗论]
凌云清风 发布时间: 2025/3/29 10:50:21
阅读:75次
分享到
[常德诗词诗人史料研究 (28)] 刘禹锡在中唐诗歌词体演化中的作用(3 ) 凌 云 清 风 三 尝试创作长短句小令词及其影响 在中唐时期,文人创作长短句小令词还是比较少的,他们大多数习惯写五七言诗句,对长短不齐句式的歌词只是偶而为之。刘禹锡、白居易仿照民歌写过一些浅近的七言绝句《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等。可是七言句子与燕乐曲调往往不合演唱要求,这就给诗人提出了新的课题。如果要使自己的作品能够配上乐曲演唱,就得按照当时流行的曲子形式“倚声填词”。于是刘禹锡、白居易尝试着根据流行的曲子填了一些词,如《忆江南》《花非花》《长相思》《潇湘神》等。当时的诗人如韦应物、戴叔伦、张志和、王建和韩翃也都写过一些长短句小令词。而刘禹锡、白居易在当时是写得比较多,影响比较大的两位著名诗人。 刘禹锡写的长短句小令词,后来载入词谱的有《忆江南》(二首)、《潇湘神》(二首)。《忆江南》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潇湘神》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叠一韵。这两首词对后世的影响,从词体来说,主要有二点:一是刘禹锡“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的词题,成为了确立词体的开端;二是刘禹锡较早地在词体中运用了神话的题材。 其实,刘禹锡还有一些长短句小令词,因为后来未列入词谱,不被人重视,但它可以反映词体在初创阶段,刘禹锡的大胆尝试与探索。 《白鹭儿》是刘禹锡作于贞元十一年(795)的一首早期小令词。 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仄仄平 仄平仄 平平平平仄中仄 仄平平中仄中仄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平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 此词体共八句四十字,四仄韵,三、五、七言交错,平仄上大体合格律,只是出现两个四平声的句子,格律上尚不太成熟。 《送春曲》(三首),刘禹锡元和元年(806)至元和九年(814)作于朗州。 其 一 春向晚,春晚思悠哉!风云日已改,花叶自相摧。 平仄仄 平仄中平平 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漠漠空中去,何时天际来?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其 二 春已暮,冉冉如人老。映叶见残花,连天是青草。 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 可怜桃与李。从此同桑枣。 仄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仄 其 三 春景去,此去何时回?游人千万恨,落日上高台。
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寂寞繁花尽,流莺归不来。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中平 此词体共二十八字,六句三韵脚,分平韵和仄韵二体,其一、其三为平韵格,其二为仄韵格,三五言交错,以五言为主,偶有三仄脚与三平脚出现。 刘禹锡于元和十年(815)自长安赴连州途中作的《度桂岭歌》与《送春曲》词体的平韵格大体相同。 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 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仄平 寄语千金子,知余歌者劳。 仄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此词体与《送春曲》平韵格的平仄不同之点,在于第四句用了连续四个仄字,但它在第五句的第二字用平声作了拗救,《送春曲》与《度桂岭歌》都是按格律填词,从其取名“曲”和“歌”来看,应为朗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调,刘禹锡依曲调而倚声填词。 此外,刘禹锡于大和九年(835)自汝州移同州时,过洛阳与裴度相见后离别所作《两如何诗谢裴令公赠别二首》,颇有点民歌应和之风味。 其 一 一言一顾重,重如何?今日陪游青洛苑, 仄平仄仄中 中平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 昔年别人承明庐。 仄平仄平平平平 其 二 一东一西别,别如何?终期大冶再熔炼, 仄平仄平仄 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 愿托扶摇翔碧虚。 仄仄平中平仄平 此词体共二十二字,二平韵,四句,三、五、七言交错,其一与其二词意相连,有上下阕之式。两如何,顶针,状和声。有三平尾句式,似一种民歌体式。 刘禹锡尝试创作民歌风味的长短句小令词,开创了一种流丽的新风,对后世词家是有影响的。况周颐《蕙风词话》云:“唐贤为词,往往丽而不流,与其诗不甚相远也。刘梦得忆江南‘春去也……’,流丽之笔,下开宋子野、少游一派。唯其出自唐音,故能流而不靡,所谓‘风流高格调’,其在斯乎。” 刘禹锡等中唐文人关注、写作长短句小令词,给晚唐五代文人作了前导。到了晚唐时期,许多文人写词的兴趣大为提高。词这种文学形式进一步发展。如温庭筠、韦庄、皇甫松、司空图、韩偓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词人,五代的词人更多。使用的词牌也逐渐增多,形式更见多样。其中温庭筠写的词数量比同时人要多。温庭筠应认识刘禹锡,会昌二年(842)七月,刘禹锡与世长辞后,温庭筠写下《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二首》以祭奠。诗中说:“谈柄发洪钟”“麈尾近良玉”(麈尾:指闲谈),温庭筠必亲临过刘禹锡的指教,结句云“折花兼踏月,多唱柳郎词”,他是希望继承刘禹锡开创词体的未竟事业的。(待续)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