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常德诗词诗人史料研究 (44)] 毛泽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的历史高度(3) [诗论]

凌云清风     发布时间: 2025/6/21 7:09:53
阅读:12次      分享到

关键字
毛泽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的历史高度(3)
[常德诗词诗人史料研究 (44)]


         毛泽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的历史高度(3)
                                
                 凌 云 清 风
        
            三 毛泽东《临江仙》词造就文化
              精兵的意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观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在革命根据地建立文化队伍,造就文化精兵的思想是在《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发表前后形成的,而从文献的角度来看,《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应是这一思想萌芽的一个标志;从探索实践来看,丁玲则应是初始的样板。此后,毛泽东开始关注根据地文化队伍建设,逐步制定党的苏区文化工作方针政策,逐渐形成系统的文艺思想。我们只有将《临江仙-给丁玲同志》与后来根据地文化工作展开,文化队伍建设的一系列动作和成绩联系起来,才能看清这首词的历史作用和深远意义。   

   首先,丁玲作为从国统区到陕北苏区的第一个著名作家,得到毛泽东的赞杨,使其成为一个典范和一面旗帜,为后来大批国统区知识分子、文艺青年奔赴延安革命圣地开了先河。几年内,到延安的知识、文艺青年达到四万余人,数倍于1937年延安原有官兵的总数。1939年12月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指出:“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日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⑦    
   其次,中国文艺工作者协会成立以后,苏区革命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起来,革命文化队伍逐渐成长壮大。1937年,在延安很多专业性文艺团体和组织,专业性文艺刊物陆续出现。党为了适应新形势需要,筹组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先后组织派遣6个抗战文艺工作团,分赴各抗日根据地,编辑文艺刊物,撰写战场通讯报道,培训抗战文艺骨干,组织文艺宣传活动。1938年,又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创办了鲁迅艺术学院。1940年初,边区文协在延安隆重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在会上演讲,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方向”,标志着以延安为中心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再次,从丁玲等文艺工作者与工农兵相结合的实践中,从对革命文艺规律的探讨和总结中,毛泽东逐渐形成自己系统的文艺思想。在1942年5月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阐述了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还要有文化的军队的思想;他把文艺的根本问题归结为文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的问题,提出革命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文艺工作者要与工农兵相结合,号召“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他的这些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基石。(待续)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