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常德诗词诗人史料研究 (43)] 毛泽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的历史高度(2) [诗论]

凌云清风     发布时间: 2025/6/20 7:43:52
阅读:12次      分享到

关键字
毛泽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的历史高度(2)
[常德诗词诗人史料研究 (43)]


       毛泽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的历史高度(2)                            
                 凌 云 清 风          


             二 毛泽东《临江仙》词
           蕴涵着造就文化精兵的初心与思路   


   根据丁玲要求“当红军”的意愿,也是贯彻“你们文学家也要到前线去鼓励战士”的精神,“中国文艺工作者协会”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就安排丁玲穿上军装,打着绑腿,跟着部队北上定边前线了。她接触的不是出生入死的红军将领和战士,就是质朴的陕北农民,毎天都在观察和记录,搜寻写作素材,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就写出了《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到前线去》《彭德怀速写》《南下军中之一页》等战地散文。消息传到毛泽东那里,他对丁玲的表现非常满意,就在1936年12月30日,写了一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的词,用电报发到前线聂荣臻司令部,由聂转给丁玲。词曰: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用电报发与军事无关的诗词,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之举。它不但反映毛泽东想把对丁玲的赞赏用最快捷的方式传达出去,而且,希望通过这个非常之举给广大的知识分子树立榜样和指明方向。   
   词的上阕,描写在夕阳西下、秋风漫卷的苏区保安城,中宣部在窑洞开宴会,招待从国民党幽禁中逃脱,新到陕北苏区的作家丁玲的场景。寥寥几笔,就把当时苏区的处境、出现的新气象,以及对丁玲热烈欢迎的气氛勾画出来。      
   词的下阕,表达对丁玲到前线工作的称赞和鼓励。“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字面的意思是说,丁玲纤细的一枝笔有什么能比,其战斗作用胜似三千拿毛瑟枪的精兵,表示对丁玲所写战地散文的赞誉。“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字面的意思是说,丁玲随部队到达陇东前线,很快就实现了由文学小姐到军队干部的身份转变,表达了对丁玲勇于奔赴前线,成为革命将士的鼓励和期望。    
   纵观各种版本,对这首词的注解,大体上只是停留在上述的层面,其实,透过字面的意思,我们可以悟出其中蕴涵着毛泽东造就文化精兵的初心与思路。    
   “西风漫卷孤城”和“保安人物一时新”的描写,反映在国民党围剿下的苏区,迫切需要增加新鲜血液,特别是象丁玲这样的文化人才。“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表明共产党和国民党对待知识分子的不同态度,透露出共产党对国统区知识分子到苏区来的热烈欢迎姿态与政策。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不仅是对丁玲战地散文的称赞,更是对文化精兵战斗作用的高度肯定与认知。“中国文艺工作者协会”成立后,丁玲曾于1936年11月30日在当时保安唯一的报纸《红色中华》的副刊,发表过《刊尾随笔》的文章。她写道:“战斗的时候要枪炮,要子弹,要各种各样的东西,要这些战斗的工具,用这些工具去摧毁敌人;但我们还不应忘记使用另一样武器,那帮助着冲锋侧击和包抄的一枝笔!一枝笔写下了汉奸秦桧,几百年来秦桧就一直长跪在岳庙前,受尽古往今来游人的咒骂;《三国演义》把曹操写得很坏,直到现在戏台上曹操的脸上就涂着可怕的白色,那象征着奸诈小人的白色。所以有人说一枝笔可以生死人,我们也可说一枝笔是战斗武器。”⑥ 毛泽东很可能是看了丁玲这篇文章,才在《临江仙》词中提到纤笔一枝的战斗作用的。    
   “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不正是后来毛泽东提出,文艺工作者要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与工农兵相结合,转变自己的立场和思想的先声吗?(待续)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