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苏轼词词法 第四节 婉约词风 [诗论]

凌云清风     发布时间: 2023/11/12 13:40:15
阅读:309次      分享到

关键字
婉约词风


【苏轼词词风】


第四节      


   苏轼的豪放词风是诞育于传统婉约词的母体内,他的整个词作必然地也存在旧的传统的影响。《东坡乐府》3卷共340余首词,其编年的两卷词中约有半数近于婉约风格,而第三卷未编年的词则基本上是婉约风格。其婉约词不仅数量多,且有不少上乘之作,但由于历来人们重点关注他的豪放词,而其婉约词却往往被忽略了。
   古人对苏轼词的婉约风格早有论及。[]张炎在《词源》中赞誉苏轼的婉约词清丽舒徐,出人意表为婉约词家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更有人指出:“‘枝上柳棉,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王士祯《花草蒙拾》)苏子瞻有铜琶铁板之讥,然其《浣溪沙》(春闺)曰: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如此风调,今十七八女郎歌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贺裳《皱水轩词筌》)
   婉约词表情达意崇尚含蓄蕴藉,风格绮丽委婉,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以《花间集》为代表的五代婉约词,残月、细雨、碧烟、霜华是其典型景色,罗裙、熏笼、云鬓、粉泪是其典型事物,缠绵、悱恻、羞涩、婉曲是其典型情态,所表现的生活场景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的狭小空间。到柳永词,虽然基调仍以婉约为主,但题材有所扩大,词境延伸到都邑市井和山村等大自然空间,尤以描写行役羁旅,城市风光的词为优。苏轼则在词中大量描写日常交际、聚会、饮酒、歌舞、躬耕、游览、赏物、闲居等生活场景,进一步展现大自然的秀美景色和乡村田园风光。其婉约词写得辞情蕴藉,韵味深厚,清丽文雅,与传统的婉约词比较,已有新的特点,独具个人风采。
   苏轼的婉约词有不少情意缠绵的作品,也有花间樽前之作,但基本上没有低级庸俗的趣味,甚至大大超出了男欢女爱的范围。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此词写暮春时节一个外乡行人的感受。上片伤春,一边是红花凋谢,青杏初生,柳絮稀落,春光渐逝;一边是紫燕轻飞,溪水深绿,芳草处处,带给天涯行客些许安慰。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寄托着多么深沉的感慨。下片抒情,这时东坡贬斥荒远之地,政治上郁郁不得志。在墙外行走时,听到墙内荡秋千佳人的欢笑,触动内心的情弦,抑郁的心情为之舒峕,然而佳人的笑声渐渐远去,行人的自作多情落了个自寻烦恼。该词自然清新,尽洗铅华,而又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苏轼的词中塑造了不少女性的形象,他不但描写她们外在的美,更揭示出她们心灵的美,深入展示人物的高洁品质。如《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其好友王定国也因与苏轼交游而被贬岭南。寓娘,名柔奴,是王定国歌姬,毅然相随到了当时相当荒僻落后的岭南。后来回到京城,王定国置酒与苏轼会饮,叫寓娘劝酒。苏轼写了这首词赠寓娘。上片写王定国如玉琢之美男,上天应赐与寓娘这样点酥般的美女。寓娘的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人觉得清凉。下片写寓娘从万里之外归来,显得更加年轻,微笑时好像仍然带着岭南梅花的芬香。当苏轼问她在岭南过得应不好时,她说,心安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苏轼听了,很有感触。因为这种生活态度正是苏轼所追求的随遇而安的人生境界。该词溶旷达与婉约于一炉,甚至具有了某种哲理意义。
   苏轼婉约词在艺术手法上既有对传统婉约词的继承,也有开拓与革新。如《浣溪沙》: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该词首句化用李白的诗句,以诗入词,从提出问题开篇:说起话来柔音娇软,吐字不清的小姑娘是不会被那些儿女情事魂牵梦绕的吧,那为什么早晨迟迟不起云鬟半偏呢?下片回答问题,倒叙姑娘白天在秋千上飞来荡去,那轻捷灵巧的样子简直赛过春天的燕子。正因为整天不知疲倦地嬉戏,所以晚上一觉睡到红日当窗,莺啼声声仍深眠不醒。最后再补上一句困人天气近清明,把人物活动的时间与天气点出来,词的背景就更加鲜明和谐了。这种上问下答的方式,使词的结构意深笔曲。问,构成悬案,促人思索。答,倒叙昨天嬉戏,再叙今早沉眠,最后说出春困的天气,妙在翻转,折进。在短小的篇幅,把一个贪玩嗜睡,无忧无虑的少女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其手法之新,形象之新,境界之新,格调之高,与传统婉约词不可同日而语。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