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苏轼词词法 第十三节 梦的意象 [诗论]

凌云清风     发布时间: 2023/11/21 7:48:44
阅读:144次      分享到

关键字
梦的意象


【苏轼词词法】


           第十三节 

   梦,是一种虚幻的感觉,玄妙的意识,是灵魂深处的一种守望或者寄托,是情感的一种释放和宣泄。梦充满了诗性成分,成为古代诗词中一只可爱的精灵,古往今来,许多诗人写梦、咏梦,把梦作为一种意象载入诗词,使诗词增添了几分浪漫,几分瑰丽。苏轼也是如此,全宋词收录的苏轼词中,梦字有86个,他涉梦和因梦而写的词几近全部词作的三分之一。
   苏轼同李白一样,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他有远大的政治理想,赤诚的报国情怀,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的意气风发,可是,现实却让他有志难伸,怀才难展,反而屡遭贬谪,甚至身陷囹圄。政治失意,坎坷经历,飘泊游离,使他苦闷压抑,太多的感慨在残酷的现实中无法自由言说,只能把自己的人格和情思渗透到梦中,通过梦来折射内心世界。
   一、梦象中的寄意。苏轼素有忠君报国之志,但由于政见不同,党争不断,他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常处于不利的地位,现实的残酷使他挣扎在仕与隐的矛盾中,渴望超脱,又不忍离去。如,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行香子》),借严光与汉光武帝的典故来慨叹君臣一梦帝梦已遥思,匆匆归去时(《菩萨蛮》),用殷高宗(武丁)因梦而寻访傅说为相,喻宋神宗诏用杨绘,寄托自已的愿想。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江城子》),梦中觉得陶渊明就是自己的前生,有了在黄州东坡寄余龄,与陶渊明一样过归隐田园生活的心愿。
   二、梦象中的情意。苏轼作为远涉他乡的游子,贬谪在外的宦者,无论身处何处,总是忘不了对亲朋的思念,对故土的留恋,于是梦中求得短暂相聚,重温往昔快乐成了一种抚疗忧伤的精神慰藉,而梦醒时分的孤单凄苦更增添了无限的愁绪。如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綠窗幽梦(《昭君怨》);聚散交游如梦寐(《浣溪沙》);倾盖相逢胜白头,故山空复梦松楸(《浣溪沙》);梦断魂消,一枕相思泪(《蝶恋花》)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归朝欢》);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蝶恋花》);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醉落魄》)。
   三、梦象中的禅意。苏轼正式宣称归诚佛僧,是在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时,他深感世事无常,从佛教思想中去寻求安慰与寄托,词中出现一些感叹人生如梦的句子。如,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西江月》);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南乡子》);腰跨金鱼旌旆拥。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渔家傲》)。苏轼的这些词句,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也有感叹时间过得真快,耽搁青春作为之慨,更包含着对人生的透视与超然。如,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满庭芳》);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行香子》);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南歌子》)梦魂东去觅桑榆(《浣溪沙》)。
   苏轼有多首词描写梦境,留下了绝妙佳句。如,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水龙吟》);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归朝欢》);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贺新郎》)。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江城子》(记梦)词,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些梦中的意境,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迷离、神奇、唯美的艺术天地,引起情感的强烈共鸣。
   月、酒、梦的意象在苏轼词中常常同时出现,它们交织在一起成为复合意象,更浓墨重彩地表现苏轼的人格和情感。有的一首词中同时出现上述3个意象。如,《醉落魄》(轻云微月)、《菩萨蛮》(娟娟缺月西南落)、(天怜豪俊腰金晚)、《沁园春》(孤馆灯青)、《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首词中同时出现上述2个意象的更多。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十五年间真梦里,何事,长庚配月独凄凉醉梦尊前,惊起湖风入坐寒,从这些意象中我们感受苏轼心中的那份凄凉、悲怆、孤独与失望。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