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雄峙大江东,
龙虎健儿争渡中。
老子刚柔推太乙,
伟人骇浪启鸿蒙。
九重立极天心鉴,
百折图南云翼功。
安得平生垂骏彩,
由来吴楚浩徽风。
吴波澜先生的《七律·游泳》颈联的哲学思想:
九重立极天心鉴,
百折图南云翼功。
以精妙的典故对仗,展现了深邃的思想内涵,值得从三个层面深入剖析:
一、典故运用的思想张力
"立极"典出《尚书·洪范》"建用皇极",暗合毛泽东"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改天换地气魄。此处"九重立极"既喻指1956年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时值诗中"大江东"场景),更象征新中国确立的全新政治格局。而"图南"化用《庄子·逍遥游》大鹏南徙之典,诗人将横渡长江的壮举升华为民族复兴的隐喻——"百折"暗指近代百年屈辱,"云翼功"则彰显冲破困境的凌云之志。两个典故构成时空对话:前者确立秩序,后者追求超越。
二、天人互鉴的哲学维度
"天心鉴"三字蕴含传统"天人感应"思想,却赋予新解:既指游泳者搏击自然时与天地的精神共鸣,又暗喻社会主义建设需接受历史检验。这与下句"云翼功"形成微观与宏观的呼应——个体突破与民族腾飞在长江这个意象场中达成统一。太史公"究天人之际"的哲思在此转化为"人定胜天"的现代诠释。
三、斗争美学的诗意呈现
颈联对仗暗含矛盾统一法则:"九重"的纵向空间与"百折"的横向历程、"立极"的静态确立与"图南"的动态进取形成辩证关系。这种结构恰似游泳者破浪时身体的韵律——下沉与上浮、阻力与动力相互转化。诗人将《矛盾论》的哲学思想不着痕迹地熔铸于传统诗法中,使"中流击水"的具象升华为"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的时代宣言。
此联之妙,在于用典如盐入水:既保持"立极""图南"的本源意象,又通过"九重""百折"的量化修饰,赋予典故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有的时空尺度与斗争哲学,堪称旧典新用的典范。
文/船山文学钱采20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