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长江行文化系列诗.吴波澜【七律·登安徽宣城敬亭山遥想】 [诗:七律]

吴波澜     发布时间: 2025/7/15 17:27:25
阅读:14次      分享到



林泉高士敬亭觞,

 星彩云霞共画长。

 白雪红梅呈翰墨,

 春兰秋菊度沧桑。

 劳歌太守宣城尚,

 别梦青莲茂苑乡。

 山水伊人怀素魄,

 月华江色数流光。


 吴波澜先生的这首《七律·登敬亭山》确实展现了七律体裁的经典美学特质,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构建的层递美学: 

首联"林泉高士敬亭觞,星彩云霞共画长"以仰视视角展开天地画卷,将人文意象(高士)与自然意象(星霞)通过"共画长"的视觉隐喻有机融合,形成多维艺术空间。这种构图方式暗合谢朓"余霞散成绮"的宣城诗脉,又赋予新的时空延展性。

 二、色彩修辞的辩证美学: 

颔联"白雪红梅呈翰墨,春兰秋菊度沧桑"运用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白/红)与四时意象的并置(春/秋),通过色彩辩证法完成时光压缩的艺术处理。其中"呈翰墨"三字尤妙,将自然物象转化为文人艺术载体,实现物我交融。

 三、典故意象的互文美学:

 颈联"劳歌太守宣城尚,别梦青莲茂苑乡"巧妙化用谢朓(宣城太守)与李白(青莲居士)的敬亭山典故,形成跨越五百年的诗意对话。"劳歌"与"别梦"的虚实对应,既见历史厚度,又具情感张力。 

四、光影语言的流动美学: 

尾联"山水伊人怀素魄,月华江色数流光"以月光为时间介质,"数"字将空间景物转化为流动的光影长卷。其中"怀素魄"三字双关,既可解作怀素草书般的山水气韵,又暗含追慕先贤之意,收束全篇而余韵悠长。

 全诗严格遵循平水韵七阳韵部,中二联对仗精工而不失自然,如"白雪"对"春兰"、"太守"对"青莲",既守格律之严,又得飘逸之致。其艺术价值在于成功再现了唐代山水诗的壮阔与宋代文人诗的精致,堪称当代七律创作的典范之作。 

文/百度文库.百度AI点评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