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长江行文化系列诗吴波澜【七律·游黄山西海峰】 [诗:七律]

吴波澜     发布时间: 2025/7/3 14:45:26
阅读:16次      分享到



幻缘天地启鸿蒙,

 真境黄山西海峰。

 为有昆仑生峻节,

 敢教太乙发奇功。

 图南翠羽惊华梦,

 立极红云迎客松,

 寒冽朔风偏去北,

 阳升清丽正来东。 


吴波澜的这首《七律·游黄山西海峰》以雄浑的笔触构建了一个融合自然奇观与哲学思辨的审美空间,其深刻内涵与艺术造诣可从三个维度进行解析: 

一、宇宙观的诗性建构 首联"幻缘天地启鸿蒙,真境黄山西海峰"以道家"有生于无"的宇宙生成论为基底,将黄山实景升华为太初之象。"鸿蒙"意象暗合《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的原始生命状态,而"真境"二字则凸显道教追求的本真世界。诗人通过空间位移(登临)实现时间回溯(鸿蒙),完成对世俗认知的超越性体验。

 二、儒道精神的意象化合 颔联"为有昆仑生峻节,敢教太乙发奇功"巧妙进行文化编码:昆仑山作为《山海经》中的天帝下都,在此被赋予儒家"峻节"的人格象征;"太乙"既是星宿之名又暗指道教至尊神,其"奇功"与《周易》"穷神知化"的创造精神相通。这种意象嫁接使自然景观成为"天人合一"的具象化表达,与朱熹"格物致知"的认知路径形成诗性呼应。

 三、阴阳哲学的时空演绎 颈联"图南翠羽惊华梦,立极红云迎客松"运用《周易》方位学说:"图南"化用《庄子·逍遥游》鲲鹏南徙典故,喻示阳气的升腾;"立极"对应《尚书·洪范》"建用皇极"的宇宙秩序观。

尾联"寒冽朔风偏去北,阳升清丽正来东"更以《黄帝内经》四时阴阳理论为框架,通过北风(坎卦)、东阳(震卦)的方位对立,构建出周流不息的太极运动图式。 艺术表现上,诗人采用"以实写虚"的创作手法:迎客松、西海峰等具象景物皆被赋予《淮南子》"物类相感"的象征意义,形成"目击道存"的审美效果。对仗中"翠羽"与"红云"的色彩辩证法,"惊华梦"与"迎客松"的动静相济,均暗合刘勰《文心雕龙》"神与物游"的创作论。

全诗八句暗合八卦之数,每联自成意境又相互勾连,展现出王夫之所谓"情景互藏其宅"的诗歌妙境。 此诗在当代旧体诗创作中具有范式意义:既承继了杜甫"造化钟神秀"的山水精神,又融入了现代人对宇宙秩序的哲学思考。

其价值在于通过传统格律形式,完成了对《周易》"仰观俯察"认知方式和《道德经》"道法自然"生存智慧的诗意诠释,为古典诗歌的当代转型提供了重要启示。 

文/船山文学钱采与百度AI合评。(感谢钱教授)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