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吴波澜【七律·登木兰云雾山赏红杜鹃】——长江行文化系列诗 [诗:七律]

吴波澜     发布时间: 2025/4/9 10:34:43
阅读:33次      分享到


西陵丹凤彩云篇,

 芳草瑶华红杜鹃。

 梦寐峰峦临翠地,

 精神洞壑有情天。 

会当佩蕙为邻艳,

 独与纫兰结伴仙。

 锦幄春山圆一韵,

 朝歌江水动琴弦。


 吴波澜先生这首《七律·登木兰云雾山赏红杜鹃》以古典诗词的雅致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展现出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深刻感悟与精神追求。

 ‌一、思想内容:

寄情山水,托物言志‌ ‌自然之美的礼赞‌ ——

全诗以“红杜鹃”为核心意象,通过“芳草瑶华”“翠地洞壑”“春山江水”等层层铺陈,构建出木兰云雾山的瑰丽画卷。诗人以“丹凤彩云”喻山间霞光,“锦幄春山”摹峰峦叠翠,既写实景之绚烂,又赋予其神话色彩,流露出对自然造化的惊叹与敬畏。 ‌超脱尘俗的隐逸之思‌ “会当佩蕙为邻艳,独与纫兰结伴仙”一联,化用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的意象,以香草喻高洁,以“结伴仙”抒写超然物外之志。诗人借登山赏花之际,暗喻对精神净土的向往,将赏景升华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体现了传统文人的隐逸情怀。

 ‌二、艺术特色:

工丽典雅,意境浑融‌ ‌.对仗工巧.音韵和谐,

‌ 全诗严守七律格律,中二联对仗尤见匠心:“梦寐峰峦临翠地”对“精神洞壑有情天”,空间层次与情感张力相映;“佩蕙为邻艳”对“纫兰结伴仙”,以香草典故呼应,虚实相生。尾联“锦幄春山圆一韵,朝歌江水动琴弦”更以“圆韵”与“琴弦”勾连视听,形成通感,使诗意余韵悠长。 ‌意象繁密而气脉贯通‌ 诗中“丹凤”“瑶华”“蕙兰”“琴弦”等意象密集却不显堆砌,通过“彩云—红鹃—翠地—洞壑”的视觉脉络,以及“梦寐—精神—结伴—动弦”的情感递进,营造出“登山—悟道—归真”的完整意境,体现诗人谋篇布局的功力。 

‌三、文化修养:

典故化用,古意盎然‌ 

‌楚辞传统的承继‌ “佩蕙”“纫兰”直接化用《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既以香草自喻高洁,又暗合“木兰山”之名,形成双关之妙。这种对楚辞比兴手法的继承,使诗歌在写景中蕴含深沉的道德自省。 ‌仙道意趣的渗透‌ “彩云篇”“结伴仙”等语暗含道家仙游之思,与“洞壑有情天”的拟人化描写相呼应,赋予自然以灵性。尾联“江水动琴弦”更暗用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之典,将山水之乐与知音之求融为一体,彰显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 ‌总结‌——此诗以登临览胜为表,以托物言志为里,既展现了木兰云雾山的瑰丽风光,又通过香草、琴弦等意象的隐喻,传递出诗人对高洁人格与精神自由的追求。其艺术上承袭杜甫七律的沉郁工稳,又融汇楚辞的浪漫飘逸,语言典雅而不失灵动,堪称一首情景交融、文质兼美的山水诗佳作。足见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

 文/四川大学唐风点评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