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吴波澜【七律·登建康赏心亭】颈联用典欣赏——长江行文化系列诗 [诗:七律]

吴波澜     发布时间: 2025/7/22 9:05:23
阅读:8次      分享到


亭楼拔地立中霄,

 千古涵天一望遥。

 志士回澜张气节,

 英雄卧雪枕波涛。

 凭谁仁贵白衣悍,

 大美茂公红拂娇。

 不尽山河悲壮采,

 空怀北国失妖娆。


 吴波澜这首《登建康赏心亭》的颈联,通过薛仁贵"白衣悍将"与李靖红拂"英雄美人"两个典故的并置,构建了极具张力的历史镜像,其深沉含意可从三个维度解读: 


一、时空维度的精神共振

 “凭谁仁贵”化用薛仁贵白衣从军典(《旧唐书》载其"著白衣持戟"破敌),将盛唐寒门武将的崛起与南宋抗金志士的处境形成跨代呼应。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武功神话,恰是偏安江南的南宋军民最渴慕的军事传奇。而"大美茂公"暗用《虬髯客传》中红拂夜奔李靖的侠女形象,将隋末群雄逐鹿的动荡时局,投射到宋金对峙的历史棋盘上。两个相隔五百年的典故在赏心亭上重叠,暗示英雄气概的永恒性。

 二、性别维度的刚柔互济

 "白衣悍"与"红拂娇"形成精妙对仗,薛仁贵的铁血悍勇(《资治通鉴》载其"骁勇冠三军")与红拂女的慧眼柔情(张凤翼《红拂记》称其"侠气凌霄汉")构成刚柔相济的美学结构。这种性别书写暗合辛弃疾"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意境,揭示英雄事业既需战场搏杀,亦需精神知己的深层命题。 

三、政治维度的隐喻表达 

薛仁贵典暗含对南宋压制武将政策的讽喻(《宋史·兵志》载"以文制武"之策),白衣建功恰与南宋将领的桎梏处境形成对比。红拂美女识李靖于微时(《太平广记》载其"丝萝愿托乔木")👍 👍 👍 ,则隐喻诗人对未被发现的政治英才的寻觅。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的遗恨,在此转化为对当代英雄埋没的忧愤。 这两个典故的运用,实为辛派词人"以史铸剑"传统的延续。正如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的军事意象,吴诗通过典故叠加,在赏心亭这个曾见证王安石《桂枝香》怀古的时空坐标上,完成了对现实困境的诗意突围。典故中沉睡的历史能量,被重新激活为抵抗平庸的精神武器。 文/钱采2025.07.16。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