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长江行文化系列诗吴波澜【七律·纪念伟大马克思诞辰200年-武汉革命博物馆观展】 [诗:七律]

吴波澜     发布时间: 2025/8/2 16:06:12
阅读:2次      分享到



莱茵春彩燕妮妆, 

普鲁知音炉火墙。 

资本生来皆是血, 

剩余价值再添霜。 

幽灵入化精神出。 

文藻纯青真理创。

 闻说俄工除铁锁, 

一从华夏起红装。


 吴波澜先生这首《七律·纪念马克思诞辰》以凝练的意象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及其全球影响。以下从诗歌艺术与思想内涵两方面进行点评: 


一、艺术特色 ‌意象群的象征性‌ "莱茵春彩燕妮妆"巧妙融合地理(莱茵河)与人文(燕妮),通过马克思妻子的形象隐喻其浪漫主义底色‌。 "普鲁知音炉火墙"以恩格斯故乡普鲁士与"炉火"意象,象征《共产党宣言》锻造的思想熔炉‌。 "幽灵入化精神出"化用《共产党宣言》开篇的"幽灵"典故,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哲学升华‌。 ‌典故的创造性转化‌ 颈联"资本生来皆是血,剩余价值再添霜"将《资本论》中"原始积累充满血腥"的论述‌与"剩余价值剥削"理论‌,转化为富有张力的诗歌语言,霜雪意象强化了批判力度。


 二、思想深度 ‌理论精髓的诗化表达‌ "剩余价值再添霜"准确捕捉了《资本论》揭示的资本主义剥削本质‌。 "文藻纯青真理创"概括了马克思从青年诗人到思想家的蜕变,暗合其早期情诗与后期理论著作的关联‌。 ‌历史影响的时空叙事‌ 尾联"俄工除铁锁""华夏起红装"以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为端点,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谱系,与博物馆展陈主题形成互文‌。 

历史坐标:长江诗学中的马克思主义书写, 作为“长江行文化系列诗”之一,本诗延续了吴波澜以地理空间承载历史的创作风格。如《七律·荻花物语》凭吊南京石头城时“千年壁垒今犹在,万古江山几度更”,同样将物象作为历史见证。而本诗以武汉革命博物馆为触发点,将长江流域的红色记忆融入国际共运。此诗将马克思主义的宏大叙事浓缩于七律框架,既有"资本论道"的哲思深度,又具"燕妮画眉"的人文温度‌,堪称红色题材诗歌的典范之作。 文/四川大学唐风2025.07.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