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色陈列馆游记
文/梁海峰
异石奇珍相斗艳,英雄呕血不知流。
寒来海卷三层浪,物换星移几度秋。
触景前人勤作乐,凭高我辈苦为修。
青年学识镶金甲,塞外边陲献智谋。
赏析:
首联:地质奇观与英雄史诗
“异石奇珍相斗艳,英雄呕血不知流。”
异石奇珍:指陈列馆中矿物标本(锂、铍等稀有金属),展现可可托海三号矿脉“天然地质博物馆”的丰富性,86种矿物印证新疆“聚宝盆”地位。
英雄呕血:隐喻建设者隐忍奉献——零下50℃严寒中人力运矿偿还外债,以“111矿”为代号保密研制“两弹一星”原料,血汗熔铸国家重器。
颔联:时空变迁的壮阔图卷
“寒来海卷三层浪,物换星移几度秋。”
寒来海卷:双关“可可托海”其矿坑经半个世纪开采,形成143米深、螺旋层叠如巨浪的工业奇观。
物换星移:浓缩新疆有色工业70年历程——从中苏合营、独立还债到新时代转型,历史波涛化为爱国教育基地的永恒坐标。
颈联:精神传承的今昔对话
“触景前人勤作乐,凭高我辈苦为修。”
前人勤作乐:再现历史场景中矿工“人拉爬犁运矿石”“手工选矿”的苦中作乐,浮雕群像传递逆境中的坚韧。
我辈苦为修:当代参观者登临矿坑遗址的崇高使命感,承接“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赋予艰苦奋斗新内涵。
尾联:青年智献边疆的时代宣言
“青年学识镶金甲,塞外边陲献智谋。”
学识镶金甲:以铠甲喻专业素养,呼应展厅中稀有金属制成的“两弹一星”元件,象征科技戍边的新形态。
献智谋:指向陈列馆地质研学项目,激励青年以知识替代体力,续写“绿洲滴翠,黄土耀金”的塞外传奇。
全诗艺术特色
双重意象交织
矿物“斗艳”与英雄“呕血”形成视觉与精神的强烈碰撞,物质丰饶映衬人性光辉。
“浪”既喻矿坑形态,亦指历史浪潮;“金甲”兼指金属实物与知识武装,虚实相生。
边塞诗基因传承
延续“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的雄浑气质(骆宾王),将工业史诗融入苍茫西域语境,开创“新边塞诗”范式。
此诗以陈列馆为镜,照见新疆有色工业从“人拉肩扛”到“智创未来”的蜕变,在“物换星移”中铸就永不褪色的精神矿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