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论老年交际养生十大关系(下) [论文]

张双柱(老卡)     发布时间: 2020/2/22 16:16:31
阅读:1215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2019年9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19年学术大会暨六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获奖论文。 现在,应宅家战疫的朋友要求,全文发出供参考。因全文较长,分三次发出。
关键字
老年 交际 养生 养德 运动




 


论老年交际养生十大关系(下)

安徽芜湖 张双柱



七、夕阳情怀的情感寄托与精致追求的关系


正陆续步入老年队伍的这一茬人,情形有点特殊。他们自己是出生在新中国的第一代老年人,他们的孩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代独生子女,在中国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大背景下,他们肩扛手提许许多多未曾考虑过或未曾考虑好的问题,就急急忙忙地搭上老龄化班车。而政府的相应政策、措施及管理、服务,一时只能在路上陆陆续续地跟着。社会上方方面面的跟进,也总是慢了一拍半拍。

与这一茬老人情形基本相似的,还包括新中国成立前两三年出生的,大抵是“老三届”那一年龄段的人。笔者认为,无论从其社会经历,还是身体状况来看,“老三届”同“50后”基本属于同一群体,是属于最年轻又相对健康活跃的老年人,亦即本文开篇所称的“老年期老人”中的“年轻人”。为方便研究,可将这一群体的人称为“新生代老人”。从法定意义上的年龄界定来看,这一群体的人都退休了,确实老了;但从生物功能的健康状况来看,这些人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心理功能,不但没有老化,而且承载着足够的阅历和经验,甚至一些谋划和信心。这些人仍具有的身心健康功能,是他们参与社会、广泛交际、余热奉献、乐享晚年的极为重要的人力资本,关注、关爱这个群体,让他们拥有广阔的社会参与舞台,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快速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

笔者属于这一群体。根据笔者自身体会和对周边他人的了解,认为有一个问题应当从全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并处理,这就是“新生代老人”的情感寄托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解决,笔者顺带提出一个“精致养老计划”概念,供同仁研究该类问题时参考,更欢迎深刻评批。

这一茬新生代老人是在“时刻准备着”的呼号中长大的,思想纯正,责任心强,在经历种种坎坷后,又响应政府“只生一个好”的号召。因此,等到这些人最后退休了,独生的孩子往往不在身边。孩子即便没有远走高飞,却困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加之两个年轻人同时对应着四个老人,往往同在一地却无法尽其孝道。以至于这一茬新生代老人的子女,无不哀叹自己这个年纪死都不敢死。于是,这一茬新生代老人一方面时时期盼自己的孩子常回家看看,另一方面又把这种情感深深掩藏,就像当年持守着“青春无悔”的信念,现在又默默地履行着“老也不悔”的担当,不为别的,只是为了不想麻烦孩子,不想拖累孩子。也许,这种默默地担当,还有一点不想麻烦社会、不想麻烦政府的况味。

然而,作为社会人,任何情感再怎么掩藏,迟早还得表现出来。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宋小宝和蒋欣表演的小品《听风》。蒋欣扮演一位空巢老人,她一个月报假警30多次,目的只是为了把警察招来,陪她聊聊天。为了取得警察的信任,她甚至自己伪造偷盗现场。为了满足社交需求,她甚至给宋小宝扮演的笨贼送去鞋子、风衣、毛坎肩等。小品当然是虚构的,但它真实地反映了新生代老人的一种情感,一种无从寄托的悲怆情感,令人唏嘘不已。电视剧《饮食男女》,也是真实反映当下单身老人对情感的一种无奈诉求,故能引发社会各个方面的强烈共鸣。

由此不难理解,许多老人为什么喜欢养宠物了,为什么迷恋广场舞、棋牌室了,为什么轮番参加各种名目的旅游和聚会了,近年又为什么整天沉迷于网络空间(主要是微信),发表情、晒照片、分享自己的即时言论和他人的“心灵鸡汤”……凡此种种,无不是在为压抑太久的情感寻求一种出路,这就是情感寄托,甚至可以说是情感发泄。尽管这样的爱好无可厚非,只要不过度,对身心健康是有利的,子女理应理解和支持。问题恰恰就在于许多老年人岂止是过度。有研究表明,被关注,是人根深蒂固的欲望,老年人的这些情感寄托方式,也是求得关注的一种方式。相对年轻人而言,老年人的心理诉求似乎更强烈。相对有子女经常陪伴的,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的心理诉求也更强烈。研究强调,这样的寄托方式一旦过度,就是另外一种病态了。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越来越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幸福感。民政部门的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近一成是单身老人。对于这些老人来说,大多数摆脱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困扰,他们急切渴望的就是情感的寄托。

欣慰的是,这些情况已经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许多地方开始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关爱活动,卓有成效。作为子女,更应该多与父母进行交流,能陪陪父母的尽量多用点时间陪陪他们,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以提升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感,亦即养老质量。不仅如此,作为子女,更有责任和义务配合政府和社会的努力,针对父母具体情况和真实想法,帮助他们制定并落实精致追求的养老计划。所谓精致养老计划,必须包括积极养老(态度)、科学养老(方法)、从容养老(过程)、优雅养老(结果)四个方面的质量保证体系,这是一个以安养为基本点、以乐活为精致追求、最后以善终为理想归宿的完整三部曲。


八、异性交友中分寸把握与情感倾注的关系


讨论交际养老,绕不开一个问题,那就是安享晚年的老年人结交异性朋友的问题,进而是这些老人对爱和性的需求问题。事实上,这样的问题不仅客观存在着,而且经常会引发一些十分尴尬甚至十分惨痛的事件,于老年人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早在十来年前就有报道,老年人婚外情案例逐渐增多。专家们指出这多因孤独寂寞所致,但我认为根本原因并不在此。任何时期都有空巢老人、单身老人,相对新生代老人,他们观念传统、文化不高且收入偏低,一般少有婚外情。十来年前,正赶上新中国第一茬新生代老人开始退休,这些人从小接受新社会正统教育,有着较高的文化和稳定的收入,伴随改革开放,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思想观念也越来越开放,加之身体仍然硬朗,如果社会上恶劣习俗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占了上风,即便不是单身老人,也难免不诱发生理、心理需求而放胆一试,导致“晚节不保”。可见,与生带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造成婚外情的内因,孤独寂寞的困扰同社会恶习的影响一样,都是诱发内因的外部因素。从外部因素来看,社会交往大大增多,怀旧的追梦的传统的时尚的、还有唱歌跳舞打牌喝酒健身旅游的……形形色色的各类交际,在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特别是现代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大大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一次约会、一次邂逅,甚至一则短信、一个QQ,立时就可以把互有爱慕或互有需求的双方联系一起。如果网络上那些诱人的不健康内容闯入赋闲老人世界,这些老人在家里又得不到这方面那方面的慰藉和满足,发生婚外情自是难免。想必十多年后的今天,社会上这些负面影响更大,老年人婚外情案例将更严重。

倘若遇到染有性病的,情形更糟。2017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某省在当天的宣传活动上发布了全省艾滋病疫情情况,指出当年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染病者中60岁以上老年人增幅明显。据专家介绍,艾滋病的老年患者主要是男性。女性到了50岁以后,由于雌激素减少,性需求就会大幅降低,而男性常常还有比较旺盛的性生理需求,在没有合适的性伴侣情况下,很多人就将外出寻欢作为一种选择,从而增加了染病风险。

所以,政府、社会和家庭各个方面要高度重视婚外情和性病问题,特别关心每一位单身老人,要通过各种手段大力整治外部环境,积极改善老年人寂寞的精神世界。关于这方面工作,家庭和社区责任尤其重大。

老年人交友中除了性行为不检点和婚外情问题,更多问题是单身老人要找老伴共度晚年。有专家指出,人的本质是需要异性情感的,尤其到了中老年,无论丧偶,还是离异,子女又不能在身边陪伴,寂寞感便随之而来,通常会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造成一定的压力和负担。亦如前文所说,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单身老人都感到十分寂寞,如果不及时排解,这种难以忍受的寂寞会抑郁致病。即便一时还不至于抑郁致病,一旦老人有个头痛发热的,身边一个问寒问暖、递递茶水、递递毛巾的人都没有,这也是很危险的。因此,单身老人再找个伴,不仅是生理上的需求,还是精神上的慰藉和生活上的倚靠。中国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80%的老人有再找老伴的愿望,但现实中,他们大都默默隐忍着,不想果决推开来自家庭、社会以及自身观念的压力,所以对再婚问题望而却步。

一个结解不开,再好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为了解开这些结,作为子女要首先表态,多为老人考虑,积极帮助老人实现自己由衷愿望。全社会要重视单身老人强烈的情感需求,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舆论导向,为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再婚观念,减轻社会舆论压力与子女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对老年人这特殊群体的再婚情况给予特殊的规范,明确各相关方的权利与义务,减少可能由财产纠纷引发的家庭矛盾。

此外,老年人异性交友的最多表现是在平平常常的社交活动中。还没退休前,人们常常说句笑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退休后,绝大多数老年人仍然喜欢用这一句话寻乐逗趣。特别是男性老年人,之所以乐此不疲参加某些社交活动,往往是因为这样的活动能结交一些女性朋友。这也是得到科学证实的,因为人可以从腋窝、乳房周围的皮脂腺开口处分泌出一种带香味的外激素,通过空气传播而刺激异性,有调节异性的循环、呼吸、内分泌、生殖系统的生理活动的作用。甚至一个眼神,一句俏皮话,都会调节异性心神情绪。因此,性别单一的环境,会影响人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效率。大量调研表明,这样的异性交友,多为积极健康、光明正大的,养眼养心,比活动本身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对积极养老大有好处。

无论何种目的、何种形式的异性交友,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分寸把握,要积极处理好分寸把握与情感倾注的关系。

首先,要确立正常的交友观念,慎交新朋友,尤其慎交异性新朋友。异性交友时,牢牢把握-异性友谊与爱情的尺度。因为两个陌生的老人,在短时间里真正做到相互了解很难,除了对方人品、性格、爱好外,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及内心真实世界,都不是轻易可以了解清楚的。这些人作为一般的朋友相处,比如一起晨练、聊天、旅游或参加一个兴趣班学习,不仅没有问题,而且会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如果相处过于亲密,超过大多数朋友间友谊,分寸的把握尤其要警惕了。至于正常择偶,另当别论,但也要谨慎行事,尤其在财产问题上,不仅要有规则,要有契约,而且要多同子女沟通和商量。

其次,对异性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尤其是那些来历不明的却又主动的,要保持警惕。当今社会错综复杂,乱象丛生,以和老年人交友为名大行其骗的屡见不鲜,因交友不慎而吃亏的老年人也不在少数。老年人在与异性相处时要特别警惕主动跟你套近乎玩暧昧的,这些人多为有目的而来。如果主动谈及结婚和“献身”,更要担心这可能是一个“桃色陷阱”。有的则是有意无意地吐露不幸遭遇,然后再趁机说有急事,开口提出借钱了,这也要担心,对方极有可能专为骗财而来。近年网络上随处可见什么“卖茶叶”美女、爱心美女、创业美女等,“她”们是摸透了男人好奇心和要面子的特点,投其所好加你为好友,交往持续数月半年才行骗。


九、特别要把握好养生与养德的关系


所谓养生,正如前文所述,是指积极地科学地保养好身体,达到廷年益寿的目的。通过参加必要的社交活动,正确处理老年人交际养生中方方面面关系,推助老年养生运动和养生科学健康持续发展,是当下我们必须给予关注并加以研究的重大课题。

然而,养生不只是单纯生理上的养护,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或参加一般性的健身运动。养生必须养德,养生首先养德。所谓养德,是个人修养状态的全面体现,是指加强个人道德文化的修养,实现人格的健康性和完整性。

《礼记·中庸》称“大德必得其寿”。有着“药王”之称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根据自己从医经验更明确指出:“德所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这里所说的,就是养德与养生的关系,指出了养德的重要性。根据前人论述,养德的重要性可从以下方面加深认识。

作为“医学之宗”的《黄帝内经》指出:“百病生于气也。”导致疾病的原因纵然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百病皆因气而生,若要保养身体,不生病,需“正气存内”。而要做到“正气存内”,就离不开一定的道德修养水准。多种疾病的发生都由于气的失调引起,这一思想奠定了中医诊病治病的基础,这也是老年人养生的最起码要求。因此,古人特别强调通过修身养性,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使喜、怒、哀、乐之气保持在中正、中和的状态,通过内炼,调节血气、经络与脏腑,达到身心合一,自觉抵制一切外来干扰。

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即一个在物质上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自己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荀子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董仲舒指出:“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而大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故仁人之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在之美以养其身。”荀子和董仲舒的观点同老子“少私念,去贪心”基本一致,说的都是要有良好的修养,良好的修养有益于人体健康。

“养德、养生无二术也。”道德修养与脏腑阴阳协调具有内在联系,“修身为德,则阴阳气和。”“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德全不危”的观点,一语道破涵养道德与养护身体之关系,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对于引导现代人保养健康具有重要启示。唯养德必有寿,便临危终不乱。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现代医学也证实,融洽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心理活动,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相对稳定,体内的酶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分泌正常,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及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调节到最佳状态,使人获得内心愉悦,从而强化神经活动,这有助于缓解心中的郁闷和烦恼。日复年久,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健康长寿。巴西医学家马丁斯经过数十年对长寿老人进行研究发现,大凡长寿者,90%都德高望重。国内也有人对一组做好事者进行唾液分析,发现他们的唾液中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大大增加,该物质是一种抵御感染性疾病的抗体。这为做好事的人能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道德高尚的人,行事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开朗,如此则神志怡然安宁,气血和调,生理功能平稳,形与神俱,得以健康长寿。

我们不是这方面研究专家,也没做过这方面话题的调研,但是见过许多长寿老人。对于我们所见到的长寿老人,我们是否有这么一个印象:长寿者,其相貌大都男女不分,且一个个面目慈善,很有福相。可见,交际这一养生活动的核心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通俗地讲就是乐于助人,养生的目的是人的健康快乐,乐于助人者往往心胸博大,生活积极热情,这是养生的高境界。

唐代著名禅师石头和尚91岁无疾而终,谥号天际大师。他的养生精要便在于养德,养德“不劳主顾,不费药金,不劳煎煮”,可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与石头和尚同时代的药王孙思邈能健康活到100多岁,也是更看重养德,达到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之目的。

总之,修德怡神是养生延年的重要方法,历来受到养生家的重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医家都将养德列为摄生首务。养生与养德虽然是两种的养老方法,二者不但没有任何矛盾,而且是和谐统一相互促进的。一个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正如清代养生家石在基所说:“善养生者,当以德性为主,而以调养为佐。”为此他提出了常存正常心、常存欢喜心、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悦心、常存安乐心作为养德要诀。


十、凡此种种注意事项的谐和关系


前文所论述的关于老年交际养生若干关系,其实也就是若干主要注意事项。除此之外,该注意的事项,该处理好的关系,还有很多。行文至此,笔者最后所要交代的是,凡此林林总总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在老年人养生养德大运行系统中,相互之间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必须把握好谐和关系。

第一、第二这两组关系,首先交代退休后如何正确认识已临到自己头上的养老问题,对其后所要交代的各个方面的关系,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第三和第四这两组关系,是两个重新认识的问题;第五至第八这四组关系,是四个更为具体的问题。这六个方面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基本涵盖了老年人社交活动的主要方面,进一步表明养老问题确实成了自己的头等大事,社会和个人都不能掉以轻心。第九组说的是关于养生与养德的关系,是基于前文八大关系分析后所作的一次拔高性论述,指出凡此种种所有养生理念、养生要求,都不能脱离养德。养生不养德,白养一场;养生更养德,福寿绵长。

总之,在全球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时,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政府、社会和个人所重视。近年关于养老质量问题、养老社会化问题,更成为全社会重要的养老议题。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国际老年人年”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并最终在2002年发布了《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的报告。“积极”被定义为三个主要方向:健康、参与、保障,这意味着老年人在身体健康、具有参加体力活动和劳动队伍的能力之外,还要参加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益事务。也就是说,这一“积极老龄化”概念,绝不是简单的退休后静养与运动的问题,也不是泛泛而谈的养生与养德的问题。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逐步建立支持家庭养老的政策体系,支持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责任。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汇集,引导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质量和效率,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2019年4月21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宣称全国3000多家医院试点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工作重心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这一个规划和一轮试点,对于新生代老人不啻为福音。待规划逐步实施,待试点成功推广,对下一茬新生代老人,更是福音。

本文不厌其烦论述老年交际养生十大关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告诫所有老年朋友:生活不求完美,开心就好;养生不求万能,适合就好。我们每一位老年人应该做到: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别人的事”,别操心“老天爷的事”。老年人首先把自己的事情管好了,少给社会和子女添麻烦,也就是贡献。执意去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会误了事情,还会惹了麻烦,甚致酿成事故。

最后,对本文一开头就引用的“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著名论断,作一全新诠释,以加深对老年交际养生的理解,并与老年朋友养生互勉。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伏尔泰喜欢散步、跑步、击剑、骑马、游泳、爬山、日光浴等运动,直到80岁高龄,还和朋友一起登山看日出。基于他的体育哲学运动观和生命观提出这一论断,不难理解。但是,现在的我们在讨论养生问题时引用这一论断,就不能机械地理解这“运动”一词了。

根据本文所论及的养生意义及内容,“生命在于运动”的“运动”,不是“sport”,更不是“motion”,凡译为这两个词意的,都是不精准的。精准的翻译用词应是“exercise”:life liesin healthy exercise !

人们的活动内容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类,即生产性活动、体育性活动、社交性活动。生产性活动主要包括各种劳动,有的是谋生手段,有劳动报酬的,退休前的工作,就是有劳动报酬的一种谋生手段。有的生产性活动不是谋生手段,没有报酬,如在家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体育性活动就是一般意义所理解的运动及运动者、运动员,诸如跑步、游泳、打球、做操、打球、打拳、骑车、登山等,伏尔泰就喜欢这种体育性活动。社交性活动乃本文主要话题,前面多有叙述。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对不同类型的活动作了比较研究后认为,社交性活动对身体健康更有好处。美国几所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一项研究的结论也表明,社交广的人不易患感冒。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在有三种或更少社会关系的人当中,62%的人得了感冒;而有六种或更多不同社会关系的人当中,只有35%的人得了感冒。该研究的意义还在于,接受测试的志愿者被调查的社会关系不是数量上的,而是各个不同种类。也就是说,一个人社会关系的数量并不太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所接触的社会关系有多少种类。由此可见,社会关系广泛的更有动力去发挥自己的体能,广泛的社会接触可以更好地调整人的情绪,从而改变了体内荷尔蒙水平,提高了抗病能力。

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通过大量的研究也指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卡耐基这话说得似乎有点绝对,但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良好人际关系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性。相信每一位老年朋友感同身受。

由此结论:当我们在引用“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著名论断时,应该把这“运动”精准理解为更包含了社交性活动在内的运动。

让我们一起唱起来:

 let's do someexercise !

 

2019年6月12日 于江南退巢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2条评论
提交评论
刘家富
学习赞赏,安康吉祥。
评论时间:2020/2/23 10:31:41      回复
王万春
欣赏学习
评论时间:2020/2/22 17:31:09      回复

1
  • 2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