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汉语新韵研究 [论文]

程宝庆     发布时间: 2023/10/30 10:08:35
阅读:78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自古以来,尽管从古至今关于古韵、新韵的韵书多如牛毛,但中国音韵学界、诗词界仍然没有能够解决科学划分韵部的依据与标准。也就是说,从《切韵》到《中华新韵》,均是以感觉为依据,以话语权为标准划分的韵书。故,作者的研究就是致力于寻求科学的、精准的韵部划分标准。
关键字
新韵 研究

汉语新韵研究

作者 程宝庆

前 言

古韵基本已经失去协调诗词音韵的功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目前诗词界处主导地位仍然是古韵。新韵处境十分尴尬,正规刊物和诗词比赛均要求使用新韵必须特别标注;新韵的推广工作也是阻力重重。究其原因,主要是诗词界对于坚守古韵的负面效应认识不足。

首先、古韵基本失去协调音韵功能,坚守古韵违背了诗词押韵的基本原理。

古韵并不是一开始就不能谐韵的。自《切韵》成书以来,已历1400年时间。由于人口迁徙、民族融合,汉语语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最大特点是汉语官话已经逐渐从古音(又称作南音)转变为“中原之音”(又称北音)。当基础语音发生改变后,我们继续使用古韵当然无法谐韵。

《佩文诗韵》是最典型的“平水韵”韵书——音韵学界称之为“切韵音系”的韵书。笔者做过统计,《佩文诗韵》106韵,共收9176字,其中入声1569字。不包括入声字,按照普通话发音,不押韵的字4617个,占33.22%

使用无法谐韵的韵书进行押韵,完全违背了押韵的基本原理,也违背了韵书编写者的初衷。

其二、分韵过于苛细,限制了诗人的字词选择,束缚了诗人的情感、思想表达。

《佩文诗韵》共分106个韵部,分韵太细;其中有些韵部因可供选择的字太少被称为“险韵”。

如上平“三江”仅38字,“九佳”仅44字;下平“十五咸”仅41字;上声“三讲”仅9个字。一个韵部字数如此之少,几乎到了无法成诗的程度,这是十分不合理的事情。

其三、坚持古韵是导致近体诗词日渐衰微的重要原因

由于古韵与实际语音脱节,诗词爱好者不能像古人那样直接按照口语押韵,这导致押韵成为一项十分难于掌握的技巧;由于押韵还必须查韵书,使得现代人写诗是成为一件十分繁琐、呆板可笑的事情。

正式由于上述原因,现代青年人写诗的越来越少,这已经危及到近体诗词生存与发展。

所以,研究、推广新韵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忽视,时不我待的工作。

第一节  古韵、新韵的定义

关于古韵与新韵的划分依据,比较科学的有两个:一是以韵书所采用的基础语音(或称语音基础);二是以韵书成书的年代。

根据上述准则,我们可将以《切韵》音系作为基础语音,且成书年代在1911年以前是韵书称之为“古韵”;我们可将以现代汉语普通话(或称国语)作为基础语音,且成书年代在1911年以后的韵书称之为“新韵”。


第二节  古韵、新韵的代表作品

无论古韵,还是新韵,韵书的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按照上述划分方法,《切韵》、《唐韵》、《广韵》、《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平水韵)、《佩文诗韵》、《词林正韵》都属于古韵。

元代的《中原音韵》是以当时的“中原之音”为基础语音编写的韵书,明代《洪武正韵》则是以当时的北方官话为基础语音编写的韵书。虽然这两部韵书都不是《切韵》音系的韵书,但根据其成书的年代,它们都属于古韵。

自民国赵元任1922年编修《国音新诗韵》 eq \o\ac(,1)1以来,热衷于编修新韵的人不计其数,公开发行的韵书不下百种。其中包括黎锦熙先生主编的《中华新韵》(18韵) eq \o\ac(,2)2,白雉山先生主编的《汉语新诗韵》 eq\o\ac(,3)3,赵京战先生主编的《中华新韵》(14韵) eq \o\ac(,4)4,洪柏昭先生主编的《中华新韵府》 eq \o\ac(,5)5,杨发兴先生编写的《中华今韵》 eq \o\ac(,6)6,姚泉名等编写的《诗词通韵》 eq \o\ac(,7)7以及拙作《汉语新韵》 eq \o\ac(,8)8等,这些韵书都属于新韵。

第三节  中国韵书发展史简表

下表所列,是从古自今比较代表性的韵书作品:

书名

作者

朝代或成书、时间

备注

声类

李登

三国时魏国人

史有记录,书已失传

韵集

吕静

晋代

史有记录,书已失传

切韵

陆法言

隋代开皇年间

原书失传,存有抄本

唐韵

孙愐

唐代

约在公元732前后

大宋重修广韵

陈彭年等

北宋

公元968年至1022

集韵

丁度

北宋

公元1039

礼部韵略

丁度

北宋

公元1067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毛晃

南宋

公元1162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刘渊

南宋

公元1252年(平水韵)

韵府群玉

阴时夫

元代初

不详

中原音韵

周德清

元代

公元1323

洪武正韵

乐韶凤等

明代

公元1375

佩文韵府

张玉书等

清代

公元1711

国音新韵

赵元任

民国

公元1922

佩文新韵

黎锦熙

民国

公元1934

北平音系十三辙

张洵如

民国

公元1936

中华新韵

黎锦熙

民国

公元1941

中华新韵

中华诗词学会

共和国

公元2005

注:表中只列举了代表性较高的韵书。《诗韵新编》因是黎锦熙《中华新韵》的翻版,故未列其中。


第四节 编修韵书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韵书的核心课题,是韵部划分的准则。这个课题是自隋代《切韵》以来,古今音韵学界都未能解决的疑难课题。

无论是《中华新韵(2005年版)》,还是近期教育部颁发的《中华通韵》 eq \o\ac(,9)9,这些韵书推出后均引起极大争议,论辩者各执一端,谁也无法说服谁,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诗词界普遍认同的分韵准则。

为了求解这个答案,新韵研究者各显神通,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语音法”,“语感法”,“共识法”,“权威裁定法”,“先例法”,“统计法”,还有物理学家试图用电信传播理论寻求韵部划分的准则。

笔者以为,新韵研究属于音韵学范畴,研究新韵应以现代汉语音韵学理论为基本方法。

分韵准则这个难题之所以一直未能破解,是因为过去音韵学、拼音学尚不成熟造成的。到了21世纪,音韵学、拼音学理论已经十分成熟,这个谜团就有条件获得破解了。

笔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是,以音韵学、拼音学理论为基本依据,从押韵的原理入手,运用“韵母结构音素分析法”,解析语音之间押韵的要素,从而归纳出“押韵定理”。只要遵循“押韵定理”,制定韵部划分准则就十分简单明晰了。


第五节、押韵的原理

古人发现语音之间存在一种互相谐音的现象,将这些互相谐音的字放在诗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诗文读起来就十分顺口、悦耳,这种现象就叫做押韵,又叫谐韵。

语音之间为什么会押韵?其奥秘何在?有人说押韵是古代韵书规定的,这是完全错误的。押韵是语音韵母之间的一种谐音现象。

韵母之间为什么会谐音?

我们知道,文字的读音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组成语音的最小单位(不可再分)叫做音素;韵母又由韵头、韵腹(主元音)、韵尾等组成。比如:装,其拼音组成为zhuāngzh是其声母;uang是其韵母;韵母a上面的-表示声调。

韵母uang中,u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韵母可以没有韵头,没有韵尾,但不能没有韵腹。韵腹是韵母中读音最响亮,开口最大的音节,所以我们又将韵腹称作“主元音”。 eq \o\ac(,10)10

笔者将把韵母结构拆开,分析每一个音素在押韵中的作用的方法叫做“韵母结构音素分析法”

第六节、押韵定理

根据“韵母结构音素分析法”,我们可以推导出以下定理:

1、文字之间是否存在押韵关系与声母和声调无关,与韵母相关;

例如:装(zhuang)、旷(kuang)、晃(huang)、芒(mang)的声母不同,分别是ZKHM;声调不同,装、芒是阴平,旷、晃则是去声。但这四个字是互相押韵的,说明这四个字的押韵与其韵母相关。

2、韵母之间是否存在押韵关系与韵头无关,与韵腹和韵尾相关;

例如:

丫(ia)的韵头是i,哇(ua)的韵头是u,两者韵头并不相同,但两者之间是互相押韵的。

同理,央(iang)的韵头是I,汪(uang)的韵头是u,但两者之间是互相押韵的。

丫(ia)与哇(ua)互相押韵,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共同的韵腹a,央(iang)与汪(uang)互相押韵,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共同的韵腹a和韵尾ng

3、两个韵母的韵腹(又称主元音)或者韵尾相同时,则两个韵母之间存在谐音关系,但这种谐音关系并不完美。

琴(qin)与清(qing)之间有共同的韵腹I,两者存在谐音关系,但这种谐音关系并不完美;清(qing)与争(zheng)有相同的韵尾ng,但由于两者韵腹不同,两者之间谐关系也不完美。

4、两个韵母之间的韵腹(主元音)与韵尾完全相同时,两个韵母之间存在完美的押韵关系。

例如:妖(iao)、豪(hao)两者韵腹相同为a,韵尾相同为o,两者谐韵关系十分完美。又如:江(jiang)与汪(wang)两者拥有相同的韵腹a,并且韵尾同为ng,所以两者具有完美的谐音关系。


第七节、韵部划分准则

根据以上押韵原理和押韵四定理,我们可以轻松的获得韵部划分的准则:韵腹(主元音)相同+韵尾相同。

根据“韵腹(主元音)相同+韵尾相同”的分韵准则,现代汉语应当划分为21个韵部,详情如下:

韵目

包含的韵母

一麻

a

ia

ua

二波

o

uo

三歌

e

四皆

ie

üe

五支

-i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六儿

er

七齐

i

八微

ei

ui(uei)

九开

ai

uai

十姑

u

十一鱼

ü

十二尤

ou

iu(iou)

十三豪

ao

iao

十四寒

an

uan

十五盐

ian

üan

十六真

en

unuen

ün(üen)

十七庚

eng

ueng

十八侵

in

十九青

ing

二十江

iang

ang

uang

二十一东

ong

iong

 

第八节、韵部的数量如何确定

有人说韵部数量应该尽可能的少,少有利于读者把握,不要太多,太细;有人说既往韵书之所以押韵效果差,就是韵部数量太少,韵部过于宽泛。

笔者认为,韵部的数量是可多可少,可以调整的。但是,调整的前提是遵循押韵定理,脱离押韵定理而整合拆分韵部就会让韵部划分陷入混乱,令受众无所适从。

笔者经十余年研究发现,韵部数量的多与少存在以下规律:

1、韵部划分越多,分韵越细(如21韵),韵部内押韵效果越是完美。但是,韵部划分越细,韵部字数越少,会出现限制诗人用韵自由度的问题。

此外,如u与ü,谐韵程度很高,ü疑为iu(拼音方案中已明确复韵母iu实为iou的缩写),如果ü=iu,则u/ü之间存在共同的主元音u,两者应该合并为一个韵部。实际上,《中原音韵》就是将u/ü并入了“鱼摸”,《词林正韵》则将其并入第四部中。

儿(er)这个韵部总共只有21个字,几乎未见独立成诗的情况,单列一韵实无必要。

2、韵部划分越少,分韵越宽泛,韵部内字数越多,成分越杂,韵部内押韵效果越差(集合内要素太杂),诗人越是难以把握其分韵规律,越是容易出韵。

因此,笔者建议:在遵循押韵定理的前提下,可将韵部数量控制在18-19韵之间为宜。

上述观点本人在拙作《汉语新韵》中有详细论述,可供新韵研究者参考。

2022年513

注释:

eq\o\ac(,1)1《国音新诗韵》,作者赵元任,商务印书馆1922年出版。

eq\o\ac(,2)2《中华新韵》(18韵),作者黎锦熙、卢前、魏建功,商务印书馆1941年出版。

eq\o\ac(,3)3《汉语新诗韵》,作者白雉山,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eq\o\ac(,4)4《中华新韵》(14韵),作者赵京战,《中华诗词》2004年第六期首次刊发,中华书局20116月正式出版。

eq\o\ac(,5)5《中华新韵府》,洪柏昭主编,岳麓书社2005年出版。

eq\o\ac(,6)6《中华今韵》,中华诗词出版社2015年出版。

eq\o\ac(,7)7《诗词通韵》,作者姚泉名、刘静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0月出版。

eq\o\ac(,8)8《汉语新韵》,作者程宝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月出版。

eq\o\ac(,9)9《中华通韵》,作者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新韵研究课题组”,20183月在中华诗词网站刊发,20191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

eq\o\ac(,10)10参考文献:

《汉语音韵》(作者王力,中华书局2003年出版)16/27页《第二章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音韵学概要》(作者林焘、耿正生,商务出版社2004年出版)22/25页第二章第二节汉语音节的构成;

《汉语音韵学研究教程》(作者刘晓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8/15页第一章第二节韵部与反切。


附作者简介及通联方式:

程宝庆,笔名北郊村人,1961年生,武汉市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武汉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武汉诗词》执行主编。著有《汉语新韵》一书,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

邮箱:cnbb630@126.com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2条评论
提交评论
南山客
唐宋已经无法超越。历史发展,偏偏北音成了主导,或许这就是今人想从另一方面超越唐宋。
评论时间:2023/10/30 21:58:11      回复
草山
学习欣赏问候赞!
评论时间:2023/10/30 14:29:59      回复

1
  • 2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