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七律] 驻足兵谏亭
驻足兵谏亭 自信平生无所长,驭貔率虎纵鹰扬。 师挥南北排山海,地卷东西扫席床。 九派枭雄总司令,三更噩梦五间房。 华清池上途穷处,过往朱批写满墙。 注:五间房,在华清池边,是西安事变时蒋中正行馆。
发表时间:2023年10月30日 11:30:04     分类:诗
   39         1
[诗:七律] 华清池怀古
华清池怀古 漠漠骊山深抱翠,温泉激荡水清华。 金瓯鳞次浮仙乐,浴女颜羞映晚霞。 九鼎无忧虎贲守,三公有志宦阉拿。 渔阳鼙鼓何惊惧?打破潼关报朕家。
发表时间:2023年10月30日 11:28:58     分类:诗
   50         2
[诗:七绝] 游大雁塔
游大雁塔 秦宫汉阙谁曾见?隋帝唐宗坟草萋。 唯有浮屠迎远客,霞光一抹日偏西。
发表时间:2023年10月30日 11:27:14     分类:诗
   45         1
[诗:七绝] 阅秦皇兵马俑
阅秦皇兵马俑 祖龙漠漠化骊山,秦月悠悠秦梦残。 六国儿孙惑难解,貔貅百万阵前观。
发表时间:2023年10月30日 11:24:38     分类:诗
   60         1
[诗:七绝] 长安书怀
长安书怀 肩囊旧梦入潼关,气象大唐非一般。 城阙峰峦烟霭里,回风扑面后街摊。
发表时间:2023年10月30日 11:23:43     分类:诗
   44         1
[诗:七绝] 赴陕途中
赴陕途中 驭龙驾电向西秦,鄂豫山川一色新。 汉阙隋宫深梦久,诞辰幸做大唐人。
发表时间:2023年10月30日 11:20:58     分类:诗
   45         1
[诗:七绝] 集句赠观海堂主
集句赠观海堂主 癸卯年八月初六,观海堂主王娟女史邀众诗友赏桂,席间约以“冷露无声湿桂花”嵌句。故集句以酬: 长风吹月到天涯,冷露无声湿桂花。 惆怅江南烟水客,一琴一剑一杯茶。 注: (1)长风吹月到天涯——明·卞季良《夜坐对月》。 (2)冷露无声湿桂花——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惆怅江南烟水客——清末民初·杨圻《黄州见梅遂时……》
发表时间:2023年10月30日 11:15:13     分类:诗
   53         1
[诗:七绝] 轱辘体 续潘大临《题壁》
轱辘体 续潘大临《题壁》 潘大临者,北宋黄州人氏,有才名,与黄庭坚、苏轼友。一日方题诗于壁,云:“满城风雨近重阳”, 房东忽来催租,顿致兴意荡然。不久大临病殁,不复有下文矣!村人试续之: 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叶飘摇落板床。 漉漉深情谁寄送?何人待我诉离肠? 最忆当年纵酒觞,满城风雨近重阳。 竹林诸友皆扶醉,蓑笠归来带菊黄。 终日临轩伤绪意,知交雁断故园弃。 满城风雨近重阳,昨夜诗成何处寄? 砚田收乂一秋荒,梦寄寒衣暖爹娘。 长恨文章锅不煮,满城风雨近重阳。
发表时间:2023年10月30日 11:01:14     分类:诗
   41         2
[诗论] 诗词创作要领
诗词创作要领 程宝庆 序 言 自一九七九年我跟着老师学写诗,断断续续,至今有四十多年了。走过很多的弯路,有过很多的困惑,有许多教训,也有一点的心得。 另外,在《武汉诗词》做了三年执行主编,我每期都要拜读诗友作品近千件。看见许多诗友不得要领,特别是有些老先生,写了几十年的诗,仍然未能理解什么是诗,仍然不知道应该怎样写诗,我深感惆怅。为此,我愿意将个人对诗词的肤浅认识拿出来与诗友们交流,以期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诗词创作的技巧有很多,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技巧是: 主题、情感、意象、想象,只要能够把握这四个关键词,一定能写出好的作品。 诗词创作第一要领:主题 主题或称立意,它是诗词的灵魂。 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表达的是壮志未酬的情怀;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的是遗世独立,孤高而不流俗的情怀。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则表达的是共产党人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情怀。 没有主题、主题散乱的作品,就会让人不知所云。 如何确定主题? (1)写我想说的,我手写我心。 以当代著名诗人刘能英为例,她最感人的一件作品就是《北漂歌》,读之令人涕泪欲下: 岁在壬辰亡我弟,弟亡全家痛入髓。老父屋角哭无声,老母从此病未起。病体残身已不堪,哪堪债台压孙子。可怜孙子未成年,满脸啼痕犹待洗,孙子唤我一声姑,泪眼怯怯问何如。我向灵前承一诺:大厦从今我来扶。。。。。。 没有奇巧的构思,没有华美的辞藻。朴实平白,感人至深之处在于真情实感。 (2)写我最熟悉的,感受最强烈的、感受最深的; 刘能英的高明之处,就是写她身边的事,写她自己的生活。 又如王毅、王庆新、姚义勇三位吟长,他们的诗写得很好,其中军旅诗最为精彩——因为他们都有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如果让我这个退休民兵写军旅诗,我真不知道如何下笔。 (3)相同的主题,换个视角,换个侧面,避免重复别人的主题(特别是名作),落入俗套。 比如崔颢写《黄鹤楼》,其主题是失意怀乡,成千古绝唱。李白也写黄鹤楼,但他的主题是名楼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样也是轻视垂名。 陆游《卜算子·咏梅》的主题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犹有香如故”;而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主题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两者主题不同,都是传世名作。 (4)一件作品只能有一个主题,而且要脉络清晰,贯穿始终,不能中途更换。 第二要领:诗言情 (一)诗词是一种承载抒情功能的文学体裁,没有情感的文字不是诗词。 我们所知道的文学体裁很多,有诗歌、议论文、说明文,散文、杂文、小说、剧本、有新闻通讯等,不同的文学体裁承担不同的功能与作用。作为诗歌,其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功能,是记录、表达人类复杂的情感。 (二)问世间情为何物? 情,是指感情,心理感受,情绪变化。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通常称之为“七情”。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漫卷诗书喜欲狂”;“怒发冲冠”;“无言独上西楼”;“白发三千丈”;“千里江陵一日还”、“十年生死两茫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都是感情的记录,情绪的表达。 (三)最常见的陷阱,就是用诗讲理,把诗当议论文写。这是把诗写成“老干体”的主要原因之一。举例: 游邯郸黄粱梦吕仙洞 佚名 荣华富贵梦中昌,一饭百年犹未香。 仙枕安能分万亿,都叫举世醒黄粱。 作品见理而不见情,说教的意味比较浓,读起来干瘪、枯燥。 古人云:诗言志。 诗是可以言志的,古今大量的诗词作品是言志的。 如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都是言志的。但这些作品从头到尾,都充满着浓郁、甚至强烈的感情色彩。 更多的诗词作品是言情而不言志的,如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李白的《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等。 可见,诗可以不言志,但绝对不可以不言情。 第三要领:意象 各种艺术形态都有其基本的表现手段。 画家依赖线条、图画、色彩构成其作品,展现其审美意识、审美趣味; 音乐家依赖音响、旋律构成其歌曲、乐章,表达其情感; 雕塑家依赖造型表现其主题和审美意识; 小说家依赖讲故事,依赖塑造人物介绍时代的特征,社会的变迁,人间的爱恨情仇; 新闻记者通过对时间、地点、人物的记载,记录社会所发生的新闻时间; 政治家依赖论点、论据、推理、结论等方法,证明自己的主张; 诗人则是依赖意象勾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词是一种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作品给读者的是一系列形象,而不是一些列的逻辑和道理。 诗词作品中的形象,不是普通的客观形象,而是经过作者裁剪、加工赋予了情感、赋予定义的主观形象。山非山、树非树、花非花,我们称这种形象为意象。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里的山已经不是原来的山(那座山能够与人对视?),它被李白赋予了人格,就像一个人与李白默默对视。 客观事物一旦被赋予人格,它就有了灵性,有了情感。 关于意象,我们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要用意象说话,而不是用证据、用逻辑说话。 在进行诗词创作的时候,作者脑海里应该是一系列的图画、梦境、电视情节、戏剧情节、音乐旋律…… 举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二)意象为主题服务 意象不是漫无目的的创作出来的。 意象的作用,是为了表达主题,烘托主题。与主题无关的主题再优美,再精彩也应该剪去。 例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枫叶”、“ 荻花”是用于烘托“秋瑟瑟”,而“秋瑟瑟”的并不是指天气,而是诗人的心情。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无言”、“ 独上”西楼,“月如钩”。描写的是一种清冷、寂寞的景象。表达的是一个亡国之君、一个囚徒失落、寂寞、无奈的心境。 (三)意象要丰满 如果你读一首诗,感觉作品空洞、干瘪,那一定是缺乏意象或意象不够丰满。 好的作品意象都是丰满的、甚至是绵密的: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一句之中有三个意象。 意象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生动、贴切,恰到好处: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境交融”、“物我两忘”等等,就是将主观情感赋于客观景象的成功案例。 (四)缺乏意象的塑造,是把诗词写成“老干体”第二个主要原因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作者 佚名 建党红船一百年,风华正茂赤旗妍。 脱贫减困民生好,破疫复工形势安。 坚守初心激活力,勇担使命鼓征帆。 加强学习新思想,砥砺前行逐梦圆。 全诗只有三个意象,而且这三个意象太熟、太老套,缺乏新意。这是作品没有诗意原因所在。 第四要领:想象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以现实为基础,超越现实创造出新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形象。 (一)想象是浪漫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浪漫。例: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没有想象就没有文采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是一个妙用虚实相济手法的典型案例。我们所说的实,就是现实;我们所说的虚,就是我们眼界看不到,手摸不着的想象出来的世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诗人眼睛能够看到的;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则是诗人看不到的,是诗人想象的。因为诗人不可能看到千里万里,其景象全凭推测、想象。 这种想象打开了读者的视野,将读者引入一个无边无际、浪漫而美好的空间。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是诗人能够看到的;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人凭着想象力,觉察到了“不觉飞”的霜,看到了“看不见”的沙。 第三段的手法与第一、二段完全相同,即由实写转向虚写。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是实写,是诗人亲眼所见。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则是通过设问的修辞手法,由实向虚,将读者引向一个捉摸不定、不可知的世界。注意,这种捉摸不定、不可知的就是张若虚在诗中流露出的,最主要的精神内涵! 我们有许多诗友的作品枯燥、干瘪,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想象,不知道怎样运用“虚写”的手法,不懂得虚实相济之妙。 实写是很烧脑的事情,对笔力的要求极高!想要用你的妙笔贴切的描绘出你的见闻、你的感受,这实在是很难的事情。 《诗经·卫风·硕人》写美女,采用的是比较写实的手法“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把齐姜肢体之美,肤色之美,姿态之美、风度之美写得活龙活现,精彩绝伦! 而《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也是写美人,但通篇连美人一个影子都没有出现,却照样令人神往——效果可能比《卫风·硕人》更好。 所以,当你感觉都某个事物的描写(实写)出现困难时,不妨换个思路,打开想象,用虚写手法试试,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诗词创作学深似海;诗词的技巧、手法有很多,我以上给大家交流的,只是我个人认为最为重要的几点。欢迎大家批评、交流! 谢谢! 2023年10月20日星期五于梦湖香郡一牛斋
发表时间:2023年10月30日 10:56:20     分类:诗词理论
   80         2
[点评] 刘纯斌先生《摊破浣溪沙·咏雪》赏析
刘纯斌先生《摊破浣溪沙·咏雪》赏析 因俗务缠身,常常几天都不能上网。今天拜读秋枫小筑老师《读刘纯斌摊破浣溪沙.咏雪>》十分惊喜,深有感触! 秋枫小筑老师评点十分精到,让北郊不禁也想参与讨论。 北郊是刘纯斌老先生的铁杆粉丝,他的大作北郊是每篇必读的。其作品格律工稳纯熟自不待言,其突出特点应是语言鲜活灵动;结构布局精巧、老道;状物抒怀,物北郊两忘,浑然天成。 更加可贵的是,刘老可能已近朝杖之年,但他的作品所流露的却都是阳光、纯真的情怀。富有少年无邪之象,全无暮气沉沉之感。 让我们一起回味一下刘老的大作《摊破浣溪沙 ● 咏雪》: 碾碎玲珑撒玉沙,摇醒丛树绽琼花。催落冬云多少梦?漫天崕。 玉絮凝冰珍圣洁,清辉映月烁光华。待到晴天融碧水,泛浮槎。 最近天降大雪,引得天下骚客诗兴大发,吟雪作品恰如雪片横飞。然而,读而叹之,拍案叫绝的作品又有几何?大多作品不过是俗语废话,絮絮叨叨,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知所云。 诗贵新——题材新,立意新,语言新,布局新...... 题材新当是第一要务,言人所未言最易出彩。题材不新也无碍,当求立意新——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切入点,寄托不同的情感——也能写出别开生面的佳作。如果前二者都不能突破,当退而求其次,务求语言鲜活独到,布局奇崛巧妙。如果以上四点都无法做到,不必写了,何必招人唾弃? 就刘老这篇大作而言,题材非新,但却让人耳目一新,何哉?立意新颖当是其第一亮点。 这篇作品的立意,透出的是作者对雪花纯净、圣洁的向往与赞美,而这种向往与赞美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仿佛是一个纤尘未染的少女,用纯净无暇的眼睛看到的一个圣洁的世界! 语言新当是其第二亮点。 说道咏雪,最有名的莫过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以,将梨花代指雪花的说法比较常见。另外,还有以龙鳞、玉屑代指雪花的等等。 刘老在这篇大作里,未落常人窠臼,对雪花的比拟借代十分的新颖丰富:碾碎玲珑,玉沙,琼花,冬云,玉絮,凝冰……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还让人由衷叹服作者深厚的知识积淀,绚烂无比的内心世界! 语言鲜活灵动当是其第三个亮点。 碾碎,摇醒,催落……使用具有动感的字词,不仅可以避免诗文死板僵化,匠气十足,还会让诗文产生动感,增强诗文的耐读性和带入感。这种手法的娴熟运用,正是成熟老道的诗人常用的手法,非长期修炼不能为,非精心致力不能为也! 客观说,刘老名气不大,但他无疑是当代诗坛一流诗人——文章千古事,留待后人评。 客观说,这篇作品并非是刘老最好的作品,可能在他的作品中只能算是中等的作品。但是,从这篇作品我们应该体会、学习到诗词创作思路、方法与作风。 值得我们钦佩的是,刘老在诗词创作中不仅仅是讲究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立足现实生活,关心民生世象,抒发的是真诚浓厚的情感。北郊想,古人所谓“魏晋风骨”大概就是这种诗风吧? 反观我们当今诗坛,胡涂乱写,模仿抄袭,无病呻吟等未入诗门的“诗人”就不去说他了。可是许多已入诗门的作者整天沉迷于吟风弄月,织锦堆花,搞出一些似有所感,实无所动的大作,实在令人扼腕!
发表时间:2023年10月30日 10:44:33     分类:诗词赏析
   50         1

1 2
  • 15 条记录 第 1 页/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