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即将出版的《百花新咏》一书“后记”,里面说到了国花及国花评选...... [其它]

张双柱(老卡)     发布时间: 2019/7/18 20:31:39
阅读:820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近日,中国花协为欢庆国庆开展一项国花推荐活动。这期间恰恰在黄山旅游,未能回应。今跟帖参加了推荐投票,现在再将不久前送往出版社出版中的《百花新咏》一书“后记”翻出,该后记论及国花,论及国花评选,先睹为快,以飨诗友、花友及朋友们。
关键字
国花梅花牡丹百花新咏出版

自古歌詩多詠花

——記《百花新詠》後

張雙柱

.

  歷時五個多月,《百花新詠》付梓在即。原本這“後記”,僅交代編選經過,表達相關謝意。但隨著編選工作的深入,在泛讀近兩千五百首新詠作品、數百首古人名篇的基礎上,認真審校五百餘首收錄作品,越發萌生一種敞懷披露編選心得的衝動。然而,時間不再寬裕,加之筆力不逮,為取巧擬以“自古歌詩多詠花”這一小小角度,將其心得記於書後,就教於各位詩友。



  花乃天地至美,詩屬文藝至善。四季百花點綴著瑰麗多姿的大自然,美化著人們豐富多彩的生活。同時,四季百花也作為歷代文學中至為重要的意象,構成鮮豔奪目的花文化,尤以花詩為甚。

  自古歌詩多詠花。我國最早的詩歌總匯《詩經》,就有著很多詠花詩句。《詩經》賦比興於花,使其作為一種描寫對象,有了由物推人、感喟人生的意味。其後以《離騷》為代表的《楚辭》,對所詠之花實現了認識上的飛躍,使其真正走向了人格象徵的意象世界。從此,天地至美的花卉,成為象徵中國文人精神品德和心靈世界的重要意象,在文藝至善的詩文裏,常開常新,百代不衰。可見,《詩經》和《楚辭》是中國花卉詩的源頭。

  正如魏晉陸機《文賦》所論:“遵四時以歎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這是由“詩言志”延伸而來的一種詩創作理念——托物言志。遵循這一創作理念,唐詩宋詞裏詠花作品更是不計其數,托物言志手法表現得更是淋漓盡致。直至今人歌詩,四季百花,千紅萬紫,仍然是文學大觀園一道靚麗風景線。

  古今許許多多詩人的詠花作品之所以千百年來香不敗、色不褪,一直讓人心動不已,這不僅在於他們作品的生動優美,更在於他們所表達的真摯情感和獨到意境。所以,當今的我們在認識到“自古歌詩多詠花”時,更要認識到中國花卉詩的歷史存在意義及其藝術審美價值。

  認識中國花卉詩的歷史存在意義及其藝術審美價值,更令人怦然心動,因其超出本文所限,這裏故捎帶兩筆以釋懷。

  就其犖犖大者,中國花卉詩的歷史存在意義及其藝術審美價值,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方面,它通過人們對花卉的欣賞情調,曲折地反映了人們種種處境,以及對生活的種種理解;另一方面,它通過人們對詩歌的語言駕馭,生動地創造出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學藝術作品。前者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後者是對文化發展的貢獻,意義皆深遠,價值俱非凡。

  以《詩經》為例,《蒹葭》裏的蒹葭即蘆葦,是用以起興狀寫秋景的,在詩人的筆下,蘆葦襯以白露可以構造出蕭瑟冷落的氣氛,烘托主人公追尋愛人而不得見的心理活動。《菀柳》裏的菀柳,是枯敗的柳樹,在詩人看來就是腐朽沒落的王朝。該詩運用曲筆寫了當時的暴政和詩人的控訴,給歷史留下愛恨分明的一頁,給後人以震撼心魄的力量。

  正是這般真實寫照,眾多花卉名句,乃至名花風骨,大大地豐富了中華文學寶庫。仍以《詩經》為例,蒹和葭,雖是很不值得稱道的水草,後來成為一種特有意象,常被詩文用在水邊懷念故人,再後用以泛指思念異地友人;蘭,也不過山裏田頭一野草,後來更成為君子“比德”的主要意象,流芳百代;梅,一開始也不起眼,歷經兩漢魏晉南北朝,再由唐至宋,竟然取代牡丹,成為新一王朝的國花,並由此發展為象徵整個中華民族人格精神的名花意象,如今仍是我國十大名花之首。

  感謝歷代詩人,為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詠花作品。誠然,中國文學史上的花卉詩,遠不如田園詩、山水詩、邊塞詩那般名家眾多,名作迭出,卻同樣是中華文化的結晶。我們在閱讀鑒賞古人詠花詩作的同時,考察他們當時的創作心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藝術境界,是很有意義的。



  葉嘉瑩先生在談到詠花詩說道:“人之生死,事之成敗,物之盛衰,都可以納入‘花’這一短小的縮寫之中。”“它的每一過程,每一遭遇,都極易喚起人類共鳴的感應。”葉先生所說,是一種情結,詩人的詠花情結。

  今人文化水準得到極大提升,中華詩詞也得到極大普及,海內外各級詩社群團如雨後春筍,詩人們更饒有興致地養花、賞花、詠花了。哀怨興歎,歌頌針砭,皆可成詩;春夏秋冬,世事滄桑,更可成詩。而這一切,盡可以寄託於百花,盡可以隨其開落而詠之,盡可以賦予人格象徵抑或調以豐富想像而詠之。有花一朵,溫馨生活,何其樂哉;得詩一首,慰藉情懷,何其快哉。

  當今詩人詠花情結尤甚。我們在閱讀鑒賞古人詠花詩作的同時,也有必要閱讀鑒賞今人詠花詩作。考察今人創作心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藝術境界,也是很有意義的。

  遺憾的是,今人創作了大量的花卉詩作,卻未見一本輯集面世。但望筆者孤陋寡聞。

  這裏有必要說明一點,今人早有一本詠花作品集出版,那就是郭沫若先生於一九五八年創作的詩畫集《百花齊放》。眾所周知的原因,這本《百花齊放》,不僅僅是特別年代粗製濫造的產品,而且不能稱為格律詩,所以,本文未將郭老這本書納入今人花卉詩範圍。筆者這一作為,也是為了體現郭老由衷願望。郭老在出版該書的次年曾致信他人,其中有兩封信他不無感慨地說道:“我的《百花齊放》是一場大失敗!”“現在我自己重讀一遍也赧然汗顏,悔不該當初硬著頭皮趕這個時髦。”

  如文題所稱,自古歌詩多詠花,我們應該相信,當今一定會有新詠彙集。就像當今能有《歷代名家詠花詞全集》(博文書社一九九○年出版)、《中國歷代百花詩選》(廣西人民出版社二○○八年出版)、《中華梅蘭竹菊詩詞選》(學苑出版社二○○三年出版),能有《詠花古詩欣賞》(語文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出版)、《中國歷代詠花詩詞鑒賞辭典》(江蘇科技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出版),就一定有今人詠花作品輯集,也會有今人詠花作品欣賞鑒賞專輯。

注释: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4条评论
提交评论
黄立勤

欣赏学习

评论时间:2019/7/31 10:22:13      回复
王万春

欣赏学习

评论时间:2019/7/19 19:04:15      回复
轶名诗迷

学习佳作,问好老师。

评论时间:2019/7/19 9:08:08      回复
黄立勤

赞。赏读精彩文章,感受才情。学习问好。

评论时间:2019/7/19 8:29:32      回复

1
  • 4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