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佛系人生          一一赏读田法诗《卧佛湖》 [诗论]

杨洪容     发布时间: 2022/4/21 22:01:12
阅读:1099次      分享到

关键字
          佛系人生          一一赏读田法诗《卧佛湖》

    佛系,说的是“追求内心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这首《卧佛湖》诗,借湖喻人心,说“佛系人生”,话人世感悟,给人深思和启迪。
        全诗分三节。分别从清净、安静,宁静等方面,描写卧佛湖的水墨风景。语言冷峻,词句清丽,心态淡泊,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写湖态千姿,含人生哲理。
        第一节,湖水清净。“折痕”应指湖岸线。“对折一下,湖边树和倒影就能重叠”,说明湖水很清净。如果不清亮,不清澈,不干净,那么倒影就不会很清晰,就谈不上树和影完全重叠。这是湖光静景描写。“如果有风,水起波澜,一荡一漾都是顾盼”。这是湖光动景。波光粼粼,湖水顾盼,唯美。拟人化的修辞,使湖景描写形象生动贴切传神。
         第二节,湖水宁静。这是描写湖边石头的一动不动。微风吹来,湖水荡漾,水里的石头影子跟着晃动。看上去,好象是湖在一遍一遍地抚摸石头,但石头“根本不想挪动一下位置”。“抚摸”,“根本不想挪动”,这是把石头和湖都拟人化了。看起说石头不动,其实是说在湖波澜不惊。这里切换了陈述主体,视角新鲜有趣,生动自然,给人不同的审美体验。
         一切景语皆情语。入诗之景,绝不仅仅只是自然之景,而是已然人化之景。平湖犹如人心。石头,可比作人内在的不变的定力,动力亦或信仰。湖水宁静,石头不动。表面上,是说湖水对外在的一事一物,不过是留下一些可有可无的痕迹,任其来去自如。物去湖空,毫不动摇。实际上,它象征着人心的宁静和笃定,不因外在的事物,轻易地改变内心的定力、初心和信仰,不会受外界的任何干扰。
         第三节,是说卧佛湖,是一幅水墨画。如果说第二节从静的一面来阐述湖的宁静,那么第三节,则从动的一面来进一步深化宁静主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着的。我们的世界很大,但人的精力有限。生活中我们虽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真正最重要的人极少,除了不必可少的同事,爱人,亲友等,其余皆为过客。
        对卧佛湖而言, “所有过客都是画里多余的一笔”,“游玩过后,将会被轻轻抹去”。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人去湖空,自然法则。这进一步启示我们,除了不变的初心和信仰,除了必须有的、本身拥有的东西,我们无法永远拥有更多,只能选择忽略。心学大师王阳明在《静心录之七》里说:繁华过眼三更促,名利牵人一线长。如果让它们占据了过多的空间,其内心就像湖水,难保清静,绝不安宁。
         世纪老人杨绛先生也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句话,我认为是对此诗最好的解读。
         品读《卧佛湖》,心如明镜台,百千感怀。学诗写诗,愿你人生诗情画意;工作生活,愿你一路从容淡然。勤加拂拭,常抹尘埃,初心常在,信仰不变;物来人还,悠然自在,水墨相欢。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1条评论
提交评论
栗林人
节日快乐!
评论时间:2022/9/10 8:45:56      回复

1
  • 1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