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谈谈我对毛泽东诗词的几点初浅理解 [诗论]

澄心庐主人     发布时间: 2023/7/16 11:48:01
阅读:41次      分享到

关键字
诗词 英雄 浪漫 现实
      毛泽东作为旷世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本无心以为诗人,但源于他的天纵之才和对诗词艺术的修养与热爱,马背之上,案牍之余,常常以诗言志,其中不乏绝唱。伟人之声,鸣必惊人。于是诗以人传,人以诗传,遂使天下风诵不绝。其情其势,自是空前绝后。大凡中国人,只要粗知文墨,没有几个不知道毛泽东诗词的,很多人对其中的名篇佳作更是能够倒背如流。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近年来经过对毛泽东诗词的回味咀嚼和思考,形成了一些零碎的、肤浅的认识,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点。
       一、英雄主义是毛泽东诗词的显著特征。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因为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频仍,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渴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作为美好的愿望,总是把这种理想和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圣明君主身上。人们总是热情地歌颂英雄,发自内心地崇拜英雄,而那些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杰出人物,总能乘时而起,高举救国救民的旗帜去改天换地。一个迫切需要,一个有能力满足需要,于是便形成了一种无论聪明愚钝贫富贵贱都具有的情结——“英雄情结”。毛泽东作为革命家诗人,尤其具有这种“情结”。毛泽东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在《沁园春·雪》这首词中体现得最为强烈。这首词上下阕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为过渡,以时空为线索,写景与议论相结合,大气磅礴,大开大合,有如江河奔流,荡气回肠。诗人极尽铺叙之笔,历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且用“略输”“稍逊”“只识”等修饰词藐评前人,字字句句无不表现出雄视万古的英雄气概和领袖襟抱,最后烘托出词的主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谓将英雄主义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欣赏这首词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是绕不开的,那就是不同的人对历史观有着不同的认知。毛泽东的政治主张与诗词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怀本质上虽然无法割裂,但具体感受和理解起来是有所不同的。众所知周,反映在毛泽东思想中的政治主张、革命口号、文章语录和革命实践一贯是“群众史观”或者说“平民史观”,而诗词中体现出来的则是浓厚的“英雄主义情怀”,折射的是一种“英雄史观”。无论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七古·残句》),还是“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浪淘沙·北戴河》)“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等诗句,无一不凝聚着英雄主义情怀。在这一点上,也许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当然,我们是在讨论诗词艺术,而不是论讨政治话题。从艺术角度来说,每个读者都可以保留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有的读者可能更乐于从艺术作品中去感受欣赏平民思想和人文情怀。我们在研究探讨毛泽东诗词的时候,在这一方面应该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
        二、浪漫主义是毛泽东诗词的主要风格。
       毛泽东是“扬李抑杜”的,喜欢李白李贺,不喜欢杜甫白居易。他的诗词中有时整句化用或直接引用李贺的诗,巧妙的赋予新的意义。例如“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天若有情天亦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从这些诗中我们完全可以发现毛泽东对李贺的喜爱程度。毛泽东的浪漫主义风格尤其体现在他的词中。如《蝶恋花·答李淑一》,尽管有不少专业人士对这首词持有不同的观点,但笔者认为,正是这首词最能说明毛泽东诗词的浪漫主义风格。这首词的突出特点是不受韵律束缚,虚实结合,想象奇幻,大胆夸张,天上人间,纵横驰骋。虽然词的上下阕不属同一韵部(据说胡适为此还专门请教过著名学者语言学家赵元任,问按湖南方言上下阕是否押韵,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过这并不妨碍这首词的意境内容以及人们对词的理解。毛泽东何尝不知词的上下阕不同韵,他在自注中专门就此做过说明: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可见他是为了表情达意有意转韵的,是又一曲中缚不住者
        毛泽东的词从总体上看,风格偏于豪放,同时也不废婉约。豪放是现实基础上的豪放,婉约是浪漫之中的婉约。前者人们大多都很熟悉,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贺新郎·读史》《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后者如早年写给杨开慧的两首词。
《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这两首词皆是诗家语,词雅而深致,既情真意切,又哀而不伤,通篇白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谁说英雄无儿女之情?真个是“无情未必真豪杰。”
       三、现实主义是毛泽东诗词的核心本质。
       毛泽东虽然“扬李抑杜”,不喜欢杜甫“光搞现实主义”“哭哭啼啼”,认为杜甫的诗是“政治诗”,但实际上毛泽东在艺术创作上是最重视“现实”,最切合“政治”的。其浪漫主义手法本就是为了更好更艺术的表现现实意义和思想情怀,更好的起到为现实服务的作用。艺术虽然具有独立性,艺术创作虽然源于艺术自觉。但这种独立与自觉从来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同的文艺观对艺术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艺术往往从属于政治,甚至可以说是政治的一种附属品,艺术的存在是为为政治服务的。毛泽东作为“二为”方针的倡导者,其诗词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鲜明,有时诗词就是毛泽东手中非常有力得心应手的一种文艺斗争工具。不仅自己的诗词具有这种效果,即使对鲁迅《自嘲》诗的解释,也会带着明确的政治目的,将其化为革命的精神与力量。他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指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了晚年,诗词可以说已经成为毛泽东从事革命斗争最方便最灵活最直接的思想武器。我们从他与郭沫若的诗词唱和中可以深切体会到这一特点。诗如《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又如《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词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
       毛泽东是革命家,政治家,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因为他是革命家,他的诗词当然会为其革命服务。因为他是政治家,他的诗词当然会为其政治服务。毛泽东在长征中的诗词、尤其他晚年时期的诗词,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更为鲜明、更为典型、更具战斗性、指导性、方向性,对中国当代以及今后的诗词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1条评论
提交评论
萧学菊
评论时间:2023/7/16 14:23:58      回复

1
  • 1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