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浅析格律诗对“老干体”的兼容性 ——兼谈新体诗歌的发展前景 [诗论]

桃叶渡     发布时间: 2016/1/1 20:46:45
阅读:2506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这是2007年写的一篇研讨文章,且从未在任何报刊发表过。值此新年之际拿出来晒晒,听听行家的意见!
关键字
格律诗 老干体 兼容性

浅析格律诗对“老干体”的兼容性

——兼谈新体诗歌的发展前景

高 山 移

 

一、“老干体”是时代的产物

2007年的7月我在《金陵词话·西祠胡同》网站上发了一首七言古诗《赠衣向东先生》:

风满山谷看夕岚,岁月烂柯独自惭。

铁打营盘兵似水,妙手文章君尤谙。

阳光过滤亦明媚,河床漂白更海涵。

老夫翘首盼新月,不在初四在初三。

在这短短的八言中,嵌有衣向东先生的《吹满风的山谷》、《老营盘》、《过滤的阳光》、《阳光漂白的河床》、《初三初四看月亮》等五篇获奖小说的题意。这首小诗发出后,立即引来网友们的诸多评论,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褒贬不一。赞扬者称此诗是首难得的好诗,主要是构思奇妙;批评者多是指责此诗不合律。也有热心的网友帮我进行修改,但改来改去,不是改变了原诗的立意,就是冲淡了原诗的情感,弄得我莫衷一是。就在这时网站斑竹之一的“看刀客”(项老师)在评论中点出三个字:

“老干体”!并用大号字标出来。

尽管我只是基层机关的一名小职员而非老干部,但我却十分赞赏“老干体”这个提法,当即在下面发上“‘看刀客’此言妙极!”因为,“老干体”不仅准确地涵盖了这类诗词的写作人群的主体,而且包容了这个时代产生出的诗词的艺术特色。

关于“老干体”的提出与纷争已有几年时间了。我浏览一下“百度搜索”中有关“老干体”的词条,竟有36页三百五十多条。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有赞扬的,也有挞伐的;有的说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有的哀叹这是诗词的悲哀;有的疾呼“老干体”应该发扬光大,也有的大骂“老干体”早该寿终正寝……林林总总,沸沸扬扬,闹得诗坛好热闹一阵子。到了今年声浪似乎不如前两年高了,“老干体”还在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占据着中国诗歌的一席之地,一度反对最凶的年轻朋友,也有不少人写起“老干体”来了。

“老干体”之所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主要是它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反映了时代的主旋律,她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对于“老干体”以马千里先生的论述相对比较全面,他的《“老干体”诗词流派渊源和艺术特色初探》①一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老干体”的形成以及八个方面的艺术特色。虽然马文中多有贬抑之意,然而,仍不失其公允客观的一面。

“老干体”的产生,我们可以追溯到革命战争年代,那时许多投身于革命战争的文学青年,他们戎马倥偬,在马背上,在山沟里,在青纱帐,情之所至,随口吟来,不可能去精雕细琢与反复推敲,不会有什么“钦定”韵书、“钦定词谱”放在身边备考,谈不上什么音韵平仄,却能抒情达意,反映当时当地的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场景,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画卷。如:

陈毅:《泗宿道中》

夜走泗宿道,

晨过旧黄河。

古邳解鞍马,

煮酒醉颜酡。

 

半规残月照,

铁骑送长征。

百里吠村犬,

穿插敌伪惊。

 

畅游根据地,

沿途劳送迎。

相见问安好,

老苍惊故人。

陈毅:《过微山湖》

横越江淮七百里,

微山湖色慰征途。

鲁南峰影嵯峨甚,

残月扁舟入画图。”

孙燮华:《围攻新安镇》

千军万马困新安,

顿使倭凶肝胆寒。

弃甲丢盔魂魄散,

一霄逃遁云台山。

假如从艺术角度来评价这些诗,不一定属上品,然而,从历史价值来看待这些诗,是那些吟咏风花雪月的婉约诗无法可及的。而且这种诗读起来琅琅上口,老幼能诵,明白如话,根据地的干部群众,耳熟能详,起到了鼓舞人心,激发斗志的作用。

新中国建立后,“老干体”进一步得到发展。在百废俱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中,歌功颂德的诗词应运而生,以郭沫若先生为突出的代表。而《满江红·庆祝九大开幕》可以说是他那个时期的代表作:

雄伟庄严,像沧海波涛汹涌。太阳出,光芒四射,欢呼雷动。万寿无疆声浪滚,三年文革凯歌纵。开幕词句句如洪钟,千钧重。

大工贼,黄粱梦;帝修反,休放纵!听谆谆教导,天衣

无缝。改天换地争胜利,除熊驱虎英雄颂。庆神州一片东方红,献忠勇! 

但这个时期确实没有多少脍炙人口的好诗,诚如郭老自己所说的:“郭老不算老,诗多好的少”。“四人帮”粉碎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这时“老干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完全成了诗词领域的主流。全国上下,各县(市)都成立了老干部诗词协会,各个协会都办起了诗刊。一些老干部在战争年代想写诗没有时间写,文革前,一个政治运动接着一个政治运动,怕被戴上“政治帽子”,想写而不敢写。“四人帮”粉碎后,那些战争年代过来的老干部们年岁已高,离休后无所事事,正好用笔来抒发几十年来的革命生涯,歌颂党的英明,歌颂国家强盛。这一时期“老干体”诗确实出了不少精品,写出了不少经典篇章。例如:

赵朴初:《毛主席挽诗》

忽闻哀音震八方,

人间方望晚晴长。

悲逾失父嗟无怙,

杞不忧天赖有纲。

永耀寰瀛垂训诲,

群遵正道是沧桑。

乱云挥手从容渡,

万古昆仑耸郁苍。

 

当年立志拔三山,

终见神州奋翮翰。

更遣风雷驱鬼蜮,

普教天地为回旋。

人心早有丰碑在,

真理争从宝藏探。

满月中天瞻圣处,

遗言永忆勖登攀。

再如:

叶剑英:《八十抒怀》

八十毋劳论废兴,

长征接力有来人。

导师创业垂千古,

侪辈跟随愧望尘。

亿万愚公齐破立,

五洲权霸共沉沦。

老夫喜作黄昏颂,

满目青山夕照明。

江泽民:登黄山偶感

遥望天都倚客松,

莲花始信两飞峰。

且持梦笔书奇景,

日破云涛万里红。

这些诗篇在中国的诗史上必将留下光辉的一页。

二、“老干体”与格律诗是并行不悖的统一体

所谓格律诗,它有四条基本规则,概括起来是:①一句之中二、四、六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同;②一联之中出句与对句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对(相反);③联与联之间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粘(相同);④出句末字必是仄声(首句入韵者除外),对句末字必是平声(韵脚)。

熟悉和了解古典诗词的人,都知道什么叫“变体诗”。“变体诗”又叫“拗体诗”,即不符合格律诗上述四条基本规则的诗。然而,唐宋以来有不少的好诗却是“变体诗”(拗体诗),它们往往突破格律的限制,但从艺术水平上看,却又是熠熠生辉的千古绝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和赞赏。下面我们举三个例子: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感情真挚,情景逼真,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但按格律要求,第二句中“是”和“上”都是仄声,第三句中“头”和“明”都是平声,没有平仄交错,但至今人们还都称赞它是一首好诗而传诵不辍。在我国流传最广,妇孺皆知,老少能诵,有人曾做过调查,我国古典诗词中流传最广的十首诗词,这首诗又排在第一位。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送别诗情真意切、情景交融,曾入乐府谱曲,被反复咏唱,成为有名的“阳关三叠”曲。但若按格律要求,则

第一联、第二联格律雷同,第二句诗与第三句诗“失粘”。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一首千古绝唱的佳作,抒情写景、语言运用均独具特色。诗人李白登黄鹤楼,看了崔颢的题诗极其赞赏,认为自己不必写黄鹤楼的诗了。有句云:“眼前景物道不尽,崔颢题诗在上头。”但这首诗多处平仄交错不合律。第三句只一个平声字,第四句末了连用三个平声字。颔联失对而成蜂腰格——颔联居全诗的中部,像蜂的细腰一般。

再如,一般认为律诗不能压仄声韵,但古人却有例外,像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圣杜甫的七律诗《愁》,也是一首平仄不依定式、粘对不守格律的“拗体诗”。杜甫自注云:“强戏为吴体”(古时拗体诗又称吴体,或齐

注释:这是2007年写的一篇研讨文章,且从未在任何报刊发表过。值此新年之际拿出来晒晒,听听行家的意见!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6条评论
提交评论
蔡涛

大作迟赏为憾,诸多观点赞同。“老干体”的历史功绩应该肯定,不容抹杀。没有“老干体”的产生就不可能出现改革开放后诗词界雨后春笋的局面:百万媪翁声韵游。“老干体”名词的产生是极个别人对老干部诗词基础的贬低和丑化。“老干体”诗词有进一步深化和提高的需要。“老干体”的提法可以休矣。

桃叶渡 回复了 :
回复时间:2016/10/28 6:33:59 
不良信息举报

完全赞同蔡部长的观点!

评论时间:2016/6/20 11:12:42      回复
海洋

拜读老师佳作,祝元旦快乐

桃叶渡 回复了 :
回复时间:2016/1/2 18:39:34 
不良信息举报

谢谢阅读并雅评!

评论时间:2016/1/2 14:27:46      回复
越青

此文甚佳。学习。

桃叶渡 回复了 :
回复时间:2016/1/2 18:38:13 
不良信息举报

感谢光临!祝元旦快乐!

评论时间:2016/1/2 6:45:33      回复
雅玫

拜读佳作,学习问好!

桃叶渡 回复了 :
回复时间:2016/1/2 18:43:46 
不良信息举报

感谢阅读!祝元旦快乐!

评论时间:2016/1/2 6:10:12      回复
黄丽新

全文拜学。祝新年快乐!

桃叶渡 回复了 :
回复时间:2016/1/2 18:45:42 
不良信息举报

感谢光临小舍!祝元旦快乐!

评论时间:2016/1/2 0:04:43      回复
陈斯高

仔细的读了老兄这篇文章,很有见地.是至今读到的关于";老干体";论述比较详尽的文字。“老干体”的文字确是争论较多,什么样的文字称作老干体也莫衷一是。但我觉得,诗,应该是出自人内心的呼喊,是人性中的火热和笃真的情感表达。诗的高度是诗人人格的高度。激情是诗的基础,无激情便无所谓诗。基于对理想的自信,把理想支配下的激情熔炼成诗。哀乐过人是诗人最主要的天赋,这种天赋可以使人产生发现真理的敏锐和宣示真理的果敢。诗人,善于捕捉心的磷火;善于绕到事物背后去看,去想,去比对,去评说人间的雨雨风风。诗人的声音,有的激越,有的高亢,有的幽婉,有的平淡。人世间需要不同声音的交织横流。诗是一股不倦的风,始终呼啸着,如浩荡天风般地直入人心底。


桃叶渡 回复了 :
回复时间:2016/1/2 8:39:57 
不良信息举报

感谢老弟阅读并雅评!

顺呈:我那本《杖国之旅》小集子,原本用内部准印证,并已由省农垦机关印刷厂编排准备开机印刷,得到我的亲戚(少儿出版总社的)的电话,终止了印刷。改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现已进入排版阶段。目录全部打乱重排了。这篇关于“老干体”的诗论是2007年撰写的,怕说了外行话,所以一直未敢拿出来。在新编的《杖国之旅》的篇目中有“文学寻梦”一章,专门收录我的几篇创作感悟的文章,因此,我又想到把它收进去,所以拿出来听听行家意见。老弟你看可否,如果有你认可,我便胆壮多了!

评论时间:2016/1/1 23:19:52      回复

1
  • 6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