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孙祝田诗评鉴:杲仁华,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诗论]

孙祝田     发布时间: 2024/4/23 21:19:01
阅读:53次      分享到

关键字
思维全息 创新有为 三评九知 审美全息

殇(新韵)

处暑携风去省亲,小村灾后黯花魂。

炎阳狂虐愁犹在,暴雨淫威恐尚存。

黄叶无根归哪里,白云有语寄阊阍。

书生恨少回天力,何让千家饱与温?

 

这首诗名为《秋殇》,以秋天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灾害后小村景象的哀思与关切。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灾后的萧瑟画卷,并借此表达了对灾民命运的同情和对无力回天的无奈。

首联“处暑携风去省亲,小村灾后黯花魂。”点明了诗人处暑时节前往受灾的小村探望亲人的背景。处暑,标志着暑去秋来,而诗人此刻的心情却与这秋意不符,因为小村遭受了灾害,花朵都黯然失色,如同失去了灵魂。这里的“黯花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灾后的凄凉景象。

颔联“炎阳狂虐愁犹在,暴雨淫威恐尚存。”承接首联,具体描述了灾害的肆虐。炎阳如狂,暴雨如兽,自然灾害的威力令人恐惧。而“愁犹在”和“恐尚存”则表达了诗人对灾害后遗症的深切忧虑,灾后的恢复与重建之路漫长而艰难。

颈联“黄叶无根归哪里,白云有语寄阊阍。”转而描写灾后的细节。黄叶飘零,无根可依,象征着灾民们流离失所、无处安身的困境。而白云则成为诗人寄托希望的象征,它似乎有语,想要传达给天庭(阊阍),希望神灵能够垂怜人间疾苦。这里的“白云有语”再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尾联“书生恨少回天力,何让千家饱与温?”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作为书生的无奈和自责。诗人恨自己才疏学浅,没有回天之力去改变现状,深感自己无法让受灾的千家百姓安居乐业。这种自责和无力感,正是诗人对社会责任和个人使命的深刻反思。

其次,从主题和意象上,诗人以“秋殇”为主题,通过描绘黄叶无根、白云寄语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灾害后凄凉景象的感慨和对受灾人民的深切关怀。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在修辞方面,诗人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节奏感更强,语言更加优美。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灾害拟人化,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在格式和语言特点上,诗人遵循了传统的诗歌格式,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使得诗歌更加规整。在语言特点上,诗人运用了新韵,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在用字方面,诗人选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黯花魂”、“狂虐”、“淫威”等,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在风格上,这首诗既体现了传统诗歌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诗歌的创新元素。诗人通过运用新韵和现代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性。

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受灾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在艺术性上,诗人通过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运用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在创新有为理念方面,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诗歌形式的继承和创新。诗人在遵循传统诗歌格式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诗歌的创新元素,使得诗歌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具有现代性。这种创新有为的理念,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秋殇》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勾勒出了灾后的凄凉景象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以秋为背景,运用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将灾后的哀思与关切融入到字里行间,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同时,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责任的自觉承担,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视角。


诗人简介:

杲仁华,山东惠民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滨州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黄河三角洲诗词》执行主编。

诗评鉴者:

孙祝田,中共党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滨州作协会员。思维全息创新有为理念发起人,诗歌审美全息论者,孙祝田诗评鉴系列多有合作出书,诗词散文诗评论等有发表获奖。著有论著《诗眼看天下》、诗集《明朗的香》《诗意却如心脏》及散文集《每个日子都叫执着》等。2023年上半年,论著于《作家报》连载。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1条评论
提交评论
鹞石翁

拜读佳作,主旨明晰,评鉴中肯,语言自然流畅,点赞推荐,问好诗友。

评论时间:2024/4/23 22:43:27      回复

1
  • 1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