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诗词创作要领 [诗论]

程宝庆     发布时间: 2023/10/30 10:56:20
阅读:79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在武汉东亭大讲堂诗词创作交流活动的讲稿
关键字
诗词 创作 要领


诗词创作要领


程宝庆


序 言

自一九七九年我跟着老师学写诗,断断续续,至今有四十多年了。走过很多的弯路,有过很多的困惑,有许多教训,也有一点的心得。

另外,在《武汉诗词》做了三年执行主编,我每期都要拜读诗友作品近千件。看见许多诗友不得要领,特别是有些老先生,写了几十年的诗,仍然未能理解什么是诗,仍然不知道应该怎样写诗,我深感惆怅。为此,我愿意将个人对诗词的肤浅认识拿出来与诗友们交流,以期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诗词创作的技巧有很多,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技巧是:

主题、情感、意象、想象,只要能够把握这四个关键词,一定能写出好的作品。

诗词创作第一要领:主题

主题或称立意,它是诗词的灵魂。

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表达的是壮志未酬的情怀;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的是遗世独立,孤高而不流俗的情怀。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则表达的是共产党人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情怀。

没有主题、主题散乱的作品,就会让人不知所云。

如何确定主题?

1)写我想说的,我手写我心。

以当代著名诗人刘能英为例,她最感人的一件作品就是《北漂歌》,读之令人涕泪欲下:

岁在壬辰亡我弟,弟亡全家痛入髓。老父屋角哭无声,老母从此病未起。病体残身已不堪,哪堪债台压孙子。可怜孙子未成年,满脸啼痕犹待洗,孙子唤我一声姑,泪眼怯怯问何如。我向灵前承一诺:大厦从今我来扶。。。。。。

没有奇巧的构思,没有华美的辞藻。朴实平白,感人至深之处在于真情实感。

2)写我最熟悉的,感受最强烈的、感受最深的;

刘能英的高明之处,就是写她身边的事,写她自己的生活。

又如王毅、王庆新、姚义勇三位吟长,他们的诗写得很好,其中军旅诗最为精彩——因为他们都有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如果让我这个退休民兵写军旅诗,我真不知道如何下笔。

3)相同的主题,换个视角,换个侧面,避免重复别人的主题(特别是名作),落入俗套。

比如崔颢写《黄鹤楼》,其主题是失意怀乡,成千古绝唱。李白也写黄鹤楼,但他的主题是名楼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样也是轻视垂名。

陆游《卜算子·咏梅》的主题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犹有香如故”;而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主题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两者主题不同,都是传世名作。

4)一件作品只能有一个主题,而且要脉络清晰,贯穿始终,不能中途更换。


第二要领:诗言情

(一)诗词是一种承载抒情功能的文学体裁,没有情感的文字不是诗词。

我们所知道的文学体裁很多,有诗歌、议论文、说明文,散文、杂文、小说、剧本、有新闻通讯等,不同的文学体裁承担不同的功能与作用。作为诗歌,其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功能,是记录、表达人类复杂的情感。

(二)问世间情为何物?

情,是指感情,心理感受,情绪变化。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通常称之为“七情”。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漫卷诗书喜欲狂”;“怒发冲冠”;“无言独上西楼”;“白发三千丈”;“千里江陵一日还”、“十年生死两茫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都是感情的记录,情绪的表达。

(三)最常见的陷阱,就是用诗讲理,把诗当议论文写。这是把诗写成“老干体”的主要原因之一。举例:

游邯郸黄粱梦吕仙洞

佚名

荣华富贵梦中昌,一饭百年犹未香。

仙枕安能分万亿,都叫举世醒黄粱。


作品见理而不见情,说教的意味比较浓,读起来干瘪、枯燥。

古人云:诗言志。

诗是可以言志的,古今大量的诗词作品是言志的。

如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都是言志的。但这些作品从头到尾,都充满着浓郁、甚至强烈的感情色彩。

更多的诗词作品是言情而不言志的,如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李白的《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等。

可见,诗可以不言志,但绝对不可以不言情。


第三要领:意象

各种艺术形态都有其基本的表现手段。

画家依赖线条、图画、色彩构成其作品,展现其审美意识、审美趣味;

音乐家依赖音响、旋律构成其歌曲、乐章,表达其情感;

雕塑家依赖造型表现其主题和审美意识;

小说家依赖讲故事,依赖塑造人物介绍时代的特征,社会的变迁,人间的爱恨情仇;

新闻记者通过对时间、地点、人物的记载,记录社会所发生的新闻时间;

政治家依赖论点、论据、推理、结论等方法,证明自己的主张;

诗人则是依赖意象勾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词是一种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作品给读者的是一系列形象,而不是一些列的逻辑和道理。

诗词作品中的形象,不是普通的客观形象,而是经过作者裁剪、加工赋予了情感、赋予定义的主观形象。山非山、树非树、花非花,我们称这种形象为意象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里的山已经不是原来的山(那座山能够与人对视?),它被李白赋予了人格,就像一个人与李白默默对视。

客观事物一旦被赋予人格,它就有了灵性,有了情感。

关于意象,我们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要用意象说话,而不是用证据、用逻辑说话。

在进行诗词创作的时候,作者脑海里应该是一系列的图画、梦境、电视情节、戏剧情节、音乐旋律……

举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二)意象为主题服务

意象不是漫无目的的创作出来的。

意象的作用,是为了表达主题,烘托主题。与主题无关的主题再优美,再精彩也应该剪去。

例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枫叶”、“ 荻花”是用于烘托“秋瑟瑟”,而“秋瑟瑟”的并不是指天气,而是诗人的心情。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描写的是一种清冷、寂寞的景象。表达的是一个亡国之君、一个囚徒失落、寂寞、无奈的心境。

(三)意象要丰满

如果你读一首诗,感觉作品空洞、干瘪,那一定是缺乏意象或意象不够丰满。

好的作品意象都是丰满的、甚至是绵密的:

寂寞梧桐/深院/清秋(李煜《相见欢》),一句之中有三个意象。

意象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生动、贴切,恰到好处: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境交融”、“物我两忘”等等,就是将主观情感赋于客观景象的成功案例。

(四)缺乏意象的塑造,是把诗词写成“老干体”第二个主要原因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作者 佚名

建党红船一百年,风华正茂赤旗妍。

脱贫减困民生好,破疫复工形势安。

坚守初心激活力,勇担使命鼓征帆

加强学习新思想,砥砺前行逐梦圆。

全诗只有三个意象,而且这三个意象太熟、太老套,缺乏新意。这是作品没有诗意原因所在。

第四要领:想象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以现实为基础,超越现实创造出新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形象。

(一)想象是浪漫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浪漫。例: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没有想象就没有文采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是一个妙用虚实相济手法的典型案例。我们所说的实,就是现实;我们所说的虚,就是我们眼界看不到,手摸不着的想象出来的世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诗人眼睛能够看到的;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则是诗人看不到的,是诗人想象的。因为诗人不可能看到千里万里,其景象全凭推测、想象。

这种想象打开了读者的视野,将读者引入一个无边无际、浪漫而美好的空间。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是诗人能够看到的;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人凭着想象力,觉察到了“不觉飞”的霜,看到了“看不见”的沙。

第三段的手法与第一、二段完全相同,即由实写转向虚写。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是实写,是诗人亲眼所见。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则是通过设问的修辞手法,由实向虚,将读者引向一个捉摸不定、不可知的世界。注意,这种捉摸不定、不可知的就是张若虚在诗中流露出的,最主要的精神内涵!

我们有许多诗友的作品枯燥、干瘪,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想象,不知道怎样运用“虚写”的手法,不懂得虚实相济之妙。

实写是很烧脑的事情,对笔力的要求极高!想要用你的妙笔贴切的描绘出你的见闻、你的感受,这实在是很难的事情。

《诗经·卫风·硕人》写美女,采用的是比较写实的手法“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把齐姜肢体之美,肤色之美,姿态之美、风度之美写得活龙活现,精彩绝伦!

而《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也是写美人,但通篇连美人一个影子都没有出现,却照样令人神往——效果可能比《卫风·硕人》更好。

所以,当你感觉都某个事物的描写(实写)出现困难时,不妨换个思路,打开想象,用虚写手法试试,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诗词创作学深似海;诗词的技巧、手法有很多,我以上给大家交流的,只是我个人认为最为重要的几点。欢迎大家批评、交流!

谢谢!

2023年1020日星期五于梦湖香郡一牛斋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2条评论
提交评论
南山客
评论时间:2023/10/30 21:26:13      回复
萧学菊
评论时间:2023/10/30 14:06:45      回复

1
  • 2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