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 水龙吟·致敬诗教老师
水龙吟●致敬诗教老师(苏轼体●词林正韵第六部仄声) 窃思诗教崇师重,敬学效推庭训。熟知格律,升华意境,终成厚蕴。行礼修身,德贤堪范,泽渊能润。更舒怀寓志,涤魂炼字,作如此,当流韵。 才识皆称奇俊,亦为师、诲人同进。诚倾所悟,蚕丝输竭,烛辉兰烬。贻误休闲,恼烦亲眷,不耽齐奋。遍文群院社,编评讲授,即岿望峻。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3日 22:23:19     分类:词
   7         2
[诗:七律] 诗学临近毕业感怀(上平一东)
诗学临近毕业感怀(上平一东)爽秋将近丰收节,望岳八期诗学隆。六院五方兼海外,皕群万友遍寰中。初研格律弘扬业,浅探韵文赓续功。此后才能堪助教?终成证果待枫红。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3日 22:21:46     分类:诗
   5         0
[诗:五律] 诗学感怀(下平八庚)
诗学感怀(下平八庚)常思研律韵,吾辈学诗贞。家国情怀要,风花雪月轻。融通开壮阔,蕴蓄致渊宏。修己安人事,踵呼当化行。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3日 22:20:27     分类:诗
   6         0
[诗:五绝] 望岳雅集赞(上平十四寒)
望岳雅集赞(上平十四寒)适庐承杏坛,望岳志云端。万数英贤集,诗词曲泛澜。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3日 22:18:49     分类:诗
   5         0
[词] 满江红·忆史迎阅兵
满江红●忆史迎阅兵(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入声) 溯史长河,边荡寇、数倭险绝。明皕载、浙闽沿海,盗勍终灭。痛矣晚清黄海战,惜哉甲午新师没。马关约、损二亿民膏,台澎割。 九一八,南满裂。三七七,卢沟缺。赖中华凝聚,救亡同猎。十四年间凄浴火,三千万众悲倾血。九三纪、日寇晋降书,豪军阅。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02日 21:58:01     分类:词
   11         1
[词] 西江月·病居听雨(词林正韵第七部)
西江月●病居听雨(词林正韵第七部) 雾重云沉天黯,人喑鸟静车喧。凉风骤卷叩窗欢,自早潇潇夜半。 病榻三周思健,律词数阕偷安。何当轻步若蹁跹,恣涉秋绵涕泫?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30日 11:25:44     分类:词
   15         0
[词] 相见欢·七夕忆别存念(词林正韵第八部+第七部)
相见欢●七夕忆别存念(词林正韵第八部+第七部) 枫红露重风萧,雁南翱。此去山高云渺路遥迢。 衣保暖,累时缓,拒容憔。车笛渐辽肠断念翻涛。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30日 11:24:13     分类:词
   10         0
[词] 菩萨蛮·忆陇中至北疆途中有思
菩萨蛮●忆陇中至北疆途中有思(词林正韵第十一部+第六部+第十八部+第一部) 蟠龙丝路狂涛岭,祁连舞罢天山骋。油井合风轮,巨能联陇新。 神驰腾热血,祖国山河阔。万里护疆功,循游崇左公。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30日 11:22:55     分类:词
   10         1
[词] 忆秦娥·七夕感怀(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入声)
忆秦娥●七夕感怀(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入声) 清秋节,又逢七夕怀离别。怀离别,摧心肠断,鹊桥踪绝。 珍存昔誓终难灭,长思祈念君安悦。君安悦,趣幽矫健,业兴遥阔。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30日 11:21:33     分类:词
   10         0
[散文] 那些纯美时光
作者简介:赵炳权,渭源人,生于1973年,1987年至1991年在临洮农校农学专业学习,现在渭源县文旅局工作。临农的那些纯美时光赵炳权“岳麓山下,洮河之滨,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民风淳朴、钟灵毓秀、生活宜居的陇上名城临洮,东大街临近岳麓山森林公园,曾经坐落着创办于1937年、盛誉陇原的职业中专——定西地区临洮农校。1987年临洮农校建校50周年大庆之际,出于农家寒门学子欲报效家乡的情怀理想,我初中毕业中考后,得愿以偿被招录到农学23班就学。此后,在临洮农校这个第二故乡,学习、生活、成长了整整4年,度过了5个年头纯真美丽的时光。虽是已相隔将近40年,但在情愫记忆铭刻深处,临农那些日子里纯美的老师同学、风物情境、感腑衷愫,依然清晰地纷至沓来……一临农恒定的美丽,是校园里的文史厚蕴布局和生态环境氛围,在那个年代来说是极为超前雅致的。那时候校园里只新建了一座教学楼、一座宿舍楼,都不是修饰得特别高大上,与初进校园的同学们一样,显露着稚嫩清纯、质朴敦实的本真之美。因是在特殊年代依托旧时原有的孔圣文庙融合而建,校园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文庙原有的园林式布局。进校门向北,到教学楼之间,通道左侧向西,完好保存着多排殿宇风格的高大宽阔、古香典雅的房子,用于教研室、实验室等教学场地。周边松柏郁郁葱葱、四季溢香,其间花圃中盎然着各式各样的奇树名花,七彩纷呈、粲然芬芳。教学楼也是在这样奇树异葩、花香鸟语的簇拥熏染中。那时候虽不显新潮,但现在想来,有幸在其间学研,那是何等的悠然雅致了。通道右侧,是一排排曾经作为教室的青瓦粉墙土木平房,用于艺术社团活动、教研活动,其间也有树荫簇拥、花圃芬芳。书画社和音乐社就在这样树木掩映、花卉馥郁的美境中,倒是文学社得了个“高水平”待遇,常驻宿舍楼四楼的“鸽笼格子”中活动。教学楼向北即是孔圣文庙的“大成殿”,其时按文化遗产完整、严密地遮蔽保护起来了(注: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去教学楼上课和去食堂打饭就餐,几乎每天都是必经孔圣文庙的,可以说那时候的所有同学们,都是在孔圣教诲濡染的文史传承氛围中学习成长起来的,所以在校时言行端庄、勤学苦研,毕业后在各自岗位上俯首奉献、勤耕不疲、诲人不倦。校园里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操场等其他地方,也是树木葱郁、花香鸟语。校园里还残存着一段旧时临洮城防中东门的城墙,默默矗立在高大树木的掩映中,驻守着陇原这座名城和名校历史的厚重。二临农日新月异的美丽,是一届又一届的同学们继往开来、成长奋进的容颜身影。我们那一届新入学的时候,因为都是农家寒门的子弟姐妹,同学们大多都是保持着初中时的衣着风貌,色彩单调、款式类同。男生好多都是戴着或青蓝色或军绿色的军帽,衣服大多也是低调颜色的军便装款式,皆是农家本真的质朴敦实。女生们好多扎着两条长而乌黑的辫子,不饰脂粉油膏,皆是纯天然的水嫩灵秀。在军训的时候,我们农学23班的队列汇报是最为整齐俊秀的,所以学校特意安排我们班组建了旌旗仪仗队,多次参加学校乃至临洮县的各类活动。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经去马衔山参加过联通临洮县与榆中县“普银公路”的建成典礼。一年后,随着年龄渐长,眼界开阔,胆识有升,各种新潮的衣着、发型风起云涌,开始显露出俊秀灵动的青春韶华。现在每每翻看欣赏那时候的照片,心地潜流涌起深刻的眷念……三临农特有的美丽,是体格的美塑、艺术的美育全面发展,将同学们培育成健硕、多艺的青年才俊。操场在校园的东边,总共有两个区域。我们进校时,恰逢校庆五十周年。其时,只有南侧的一个区域平整成了土质硬面的体育场,田径跑道环径小,跑早操、上体育课以及课外球类活动都在那里,显得拥挤。北侧的区域,大抵是荒废了的试验田地。我们在九月初入校后,据说因为需要开拓军训场地,后续建足球场,那一级新生就立即加入了农事劳动。农校有的是各类农具,学子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自小都干熟了农活,这些劳作自然不在话下。我们便先是轮着镰刀,砍除了比庄稼还茂密、高大粗壮的荒草,继而挥着铁锹铲平了地面,开辟出一片更大的新场地来,在十多天的军训中渐渐踩得平实了。隔了一年,那里逐渐平整建成了一片简易的土质硬面足球场,一班又一班健硕的足球健儿们便风驰电掣、激越呐喊在这片粗犷的土地上。雏鹰文学社、麓山书画社、洮滨音乐社是校园里才子佳人情有独钟的去处。那时候的同学们都是不追外面花花世界大明星的,关注的都是校园里的“明星”。因为都是来自各地学校的“尖子生”,学业成绩都是很好的,所以对学习成绩好的关注度不高,校园里才艺和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同学,更是能够引人注目的。写得好诗,写得好字,唱得好歌,踢得好球的,好多都会被同学们标杆为努力的标准。校园里靓丽的女生和帅气的男生,基本上都在这三个社团中。我因为军训结束后不久就患病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身体康复得慢,在学校文学社、书画社、音乐社发展新成员时,错过了申请入社学习才艺的大好时机,此后隔了好长时间,才作为样样都爱好的圈外人,跟着这些社内作管理的友人勤学追赶。那四年中,我与文学社曾任主编的陈海平关系最为要好,所以跟着他去文学社的次数相对也多,与低年级的虎学鸣、孙学武、刘晓强等也颇为熟络。我在毕业工作后,还数次回校去看望过他们。之外,自学了基本乐理后,跟着音乐社的兰俊鹏初学了几种乐器;也培养了书法的兴趣爱好,经常去书画社观摩姬小平练书法。那时候爱好文学而勤学文字功底,爱好书法而练得规范写字,都在工作后发挥了关键作用。四临农胸怀广阔的美丽,是同学们成长的步履行程,融入了这座陇中名城欣欣向荣的发展大潮之中。那时候每周只有在星期天休息,若是天气晴好的话,同学们要么上东山周游,要么下西桥玩水,反正都是特别的惬意快活。一般都是邀约好友至少三五人,很少是俩人的,自顾自去的基本上是绝无仅有。如果是上东山,出校门左转,沿东大街向东约里许,穿过212国道,即至岳麓山公园山门牌坊处,楼阁高耸雄伟、宽阔庄严,两侧各有石狮迎客奉祥。左首北边是农校农场围墙,右首南侧是临洮二中校区,中间大道颇为开阔,两厢挺拔着树干巨大、冠廓茂密的杨、柳、槐等古木,年代久远、郁郁葱葱,林荫掩映中,也有一些干身侧揖、垂枝前引作恭迎游客状。岳麓山公园建设起步早、规划得好,古式亭台楼阁、廊榭水渚或临近洮惠渠之水泽,或飞悬于山崖险峰,皆显伟岸雄峙之相,传劲健华严之神。那时候山路多为平整出的砂土质路面,极陡滑处亦建有台阶。我们就不知疲倦地依次环游,向上过琴台惠桥和众多亭台廊阁,盘旋曲折而上,至泰山庙看过歼5飞机,继续沿山径攀登到甘南农民起义纪念碑、戎疆亭、姜维墩,登顶后由山巅折而向下,经另一条峰脊险道,依次到老子飞升的凤台、超然书院、笔锋塔等景胜和古迹处,再由悬崖沟壑间的崎岖坎坷下至洮惠渠畔,返回琴台处。一路上,观湛蓝天空中的云卷云舒,赏飞檐流丹、雕梁画栋、匾联诗文之间悠久的人文传承,听山风穿林抚叶的天籁,品奇花异卉千姿百态的芬芳,聆鸟雀蛩虫的各式欢鸣合唱,会飞泉流瀑的濯涤润泽,……下得山来,偶尔再沿洮惠渠走走,深悟“逝者如斯夫”的哲理,回归后再鼓抓紧求学研业的干劲……如果是下西桥,出校门右转,沿东大街向西,约千余米过大十字,继沿西大街约四五里,到洮河边,要么上桥走个来回观洮河水汹涌磅礴,要么直接去河滩巨石上坐坐,要么弃鞋在卵石间走走、浅探试水。之所以不惧路遥艰辛,纯粹是为了一路开阔眼界,沿街看高楼大厦的琳琅满目,听商贾小贩的吆喝,窥水边林荫间情侣的韵事,赏新潮时尚“莎莎”的靓装与俏媚,品一碗临洮特有的风味酿皮,感受校门外世界的极速变化……有时还在街道流动书摊的小凳上坐着看连环画、杂志,或者干脆租了金庸群侠传来燃烛夜读……五临农坚定中升华的美丽,是老师们谆谆善诲、同学们勤学钻研术业的情操言行。由于那个年代,同学们都是农村学校出类拔萃而来的,生源质量特别高。近年来,网络中盛行一种观点,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段时间里,上了中专的农家子弟姐妹,相当于现在“985”“双一流”的生源。这个现象,对应到临洮农校,那是更为突出的真知灼见。比如我所在县录用到临洮农校的13名同学们,都在那一年我们县中考生排名前三十之中。类推到其他县,情况大致相同。老师们在教学方面要求很严格,生活方面很关心,同学们勤奋竞学、互帮互助的氛围特别好,所以,在四年中,同学们的学业都是优秀的。特别是同学们相互扶持着共进的优良传统,在以后的工作业务、社会生活中都持久地弘扬践行,永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园里很令人流连的是那两片操场的边上,都有高俊挺拔、枝叶茂盛的杨树等,树下是柔软如毯的绿植草地。两片操场中间是一条分隔的甬道,更是有林荫蔽护着。每到五月初的期中考试和七月初的期末考试前,下午无课或者休息日,有好多同学特愿到两片操场的绿荫中看书复习。我也有无数次跟着勤奋好学的同学去体验那种美好的学习氛围。躺在林荫中的草地上,枕着书本,仰望着清澈绿叶托擎着湛蓝纯净的天空中,轻轻飘过或丝丝缕缕、或雪堆浪花般纯净、灵动的白云,耳畔是柔风中树叶轻轻的微声合唱,鼻息间稚草嫩芽抽出时淡淡的芳香弥散着,偶有一些不知名的鸟儿或是虫儿欢快的鸣叫……也有许多同学,会在教学楼前面园林殿阁那里的林荫掩映、鸟语花香中学习。沉浸在这样特别馨香温润的情境中,我们的心神油然明澈如水,一切美好的思绪跃然而来,记忆的细胞也激越着高效运行……六临农积淀富蕴的美丽,是一届又一届同学们在工作岗位上奉献的壮丽风景线。我们刚入学的前两年,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农事劳动,学校也偶尔发一点补助。印象深刻的是,在国庆节后,扳过几天校农场的育种苞谷,秋播和春播时在育种试验田一粒粒地点小麦种子,开春时节练手剪果树,放暑假前收割育种大田的小麦,毕业季实习的时候去了卧龙帮助农户春种、修剪果树,毕业考试前在我的家乡一个乡农技站,参加了植保方面一种特异害虫的综合防治试验,等等。嘘……还有点机密,就是秋后翻墙越岭去偷学校农场上山地果园里的各类苹果、梨等水果来解馋。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同学们绝大多数都是各条战线上的主力军,展现出了品优业精、敬业奉献的风采,逐渐成为一个区域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骨干,或是一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带出了更大的团队奉献建设发展,更广泛地拓展着临农校友的壮美风采。我们那一届4个班的同学中,目前有了省直单位正厅局级主要负责人,每班都有几名成了市直单位正县级负责人,担任过县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比例很高,奋战在农牧林业一线的也都是副高级以上的骨干。比如我所在的县13人返回家乡的9名同学中,1人在市直单位任主要负责人,5人担任过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3人在基层任副高级技术骨干。其中1人成为中书协会员、省书协理事,近年在全国各地交流研讨、声誉颇盛,其所带学生中有一人在高校上学时就成为中书协会员、省书协委员。我们自豪地感受到,社会各界对我们临洮农校毕业的校友们,公认评价普遍很高。一位位老师,一个个同学,一幕幕感动,一缕缕风云 ,一腔腔挚情,在回忆中奔涌澎湃,陪伴着我们激扬前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同学们都在不忘初心,努力奋进,抒写着愈加广阔、愈加浑厚的壮美篇章!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1日 08:33:53     分类:词
   15         0

1 2 3 4 5
  • 72 条记录 第 1 页/共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