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律] 五律-秋雪庵词祭两章
作于:2025/11/2其一篆影扶云起,心香九转虔。时馨陈俎豆,藻井接暾烟。苔蚀碑魂古,星垂庑翼连。玄真居正位,烛泪伴芦翩。其二乙巳霜穹肃,芦花雪覆洲。精英挥桂棹,逸客啭珠喉。廿载薪光丽,千年未歇讴。风回苔井月,词魄绕梁流。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03日 19:52:50     分类:诗
   4         0
[词] 念奴娇·秋雪庵两浙词人祠堂祭雅集
作于:2025/11/2木门轻启,暗香垂袂,桂华凝露。‌‌万顷芦花飞雪处,瓮底秋声初聚。‌‌素纸横霜,墨蛟吞月,碎作琳琅句。‌‌风裳云帔,赋魂词魄怀古。‌‌笑看诗客疏狂,敲冰戛玉,浪卷回廊雾。‌‌我自低眉黄卷侧,待补苍天残谱。‌‌斜照沉肩,虬髯奋笔,漫写词心去。‌‌千年宫吕,青瓷重啮新雨。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03日 19:51:22     分类:词
   5         1
[辞赋] 辞赋-《西溪秋雪庵两浙词人祠堂秋祭赋》
作于:2025/11/2岁序乙巳,气肃清秋。霜天寥廓,芦雪浮洲。名流携舸,溯寒漪而竞发;逸客扶笺,叩水国以同游。非止观荻雪之皑皑,实为谒词魂之耿耿。廿载堂开,廿番酹酒,风雅如初。祭仪肇启,篆香成云。清醴时馐陈俎豆,青烟九拜绕棂门。众正衣冠,肃立祠庭。主祭宣文,声震林壑,辞追千载词宗——自玄真子《渔歌》破寂,至东坡酹月、放翁铁板、易安玉箫,宋元明清诸贤,咳唾皆成珠玉。历历如闻謦欬,语罢天地肃然。万籁收响,惟见心香透纸,遥接九霄精魄。烟缕缠芦,似牵故老衣襟;荻花低诵,如传往哲清吟。恍有唱和往来,暗闻环佩叮咚。祠宇凝霜,规制昭彰。正殿朝暾映藻井,天井浮光漾碧塘。放生池净,波涵词客文章;碑碣苔深,字刻骚人俊赏。左庑宦游,白苏辛陆英姿列峙;右廊流寓,周姜吴蒋雅韵分疆。南龕方外,存方壶仙侣清辉;北阁红妆,贮漱玉词媛遗唱。幽栖居士风骨、蕙仙女士才情,珠玑未凉。中奉玄真子为宗,放翁侍侧作配,越水俊彦星罗,满堂灵牌琳琅。烛泪凝红沾素雪,霜风拂袂带幽香,俨然词魄环伺,人魂共此琼觞。雅事连绵,墨韵飞湍。礼成升堂,吟俦啸咏,笔阵腾骞。或吐虹霓贯日,或落珠玑沾裳,童音漱玉含清润,鹤发锵金振古苍。画师泼彩,染芦雪三分雅意;书家走椽,挥词心万丈光芒。佳作旋赠,递清欢于四座;芳醪共酌,融暖意于秋堂。凭轩极目,雪浪接天。登弹指楼,举目但见:万顷芦涛翻素练,千枝荻笔写长空。风卷银绡迷远渚,雾笼寒汀隐钓篷。舟子拨绿云,入雪深处,欸乃数声穿芦荻,人迹渐没水烟苍。夕照熔金,染祠宇成丹渥;归鸦绕树,和吟哦作清商。风絮、水韵、歌吟,交织成天籁;秋光、词魄、文心,融汇入幽肠。结语溯薪,道脉绵延。斯祭虽新,古意犹存;词客形销,精魂未沦。化荻雪而起舞,隐诗行而流芬。驻明眸而炯炯,汇文脉而淳淳。岁岁霜期,有嗣者踵临续火;茫茫禹域,惟此乡秉礼存真。江南灵地,以秋雪为盟;千畦玉屑,铺作骚坛锦茵;万阕清音,酿就文苑琼浆。默然流转,永耀乾坤。应子根——谨奉于乙巳年秋祭盛典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03日 19:48:14     分类:诗词速递
   6         0
[辞赋] 辞赋-《湘湖冬雪赋》
作于:2025/11/1岁聿云暮,寒律初调;湘湖敛秀,素雪匀膏。烟水笼纱而含净,亭台覆玉以澄寥。桥接画阑,锁一川之清寂;舟移镜浦,曳几缕之空潇。梅萼破寒,绽丹砂于冰岸;柳丝凝素,垂琼缕于银皋。远岫裁云,失黛痕于虚霭;近林堆絮,溢寒光于浅桥。榭映澄波,分瑶华之上下;阶铺碎玉,接皓魄之昏朝。棹声渐杳,融残响于轻雾;屐印微深,留浅迹于琼寮。至若风停霰住,日薄林腰,冰开镜里,雪落琴梢。一鉴涵虚,纳千山之静穆;四隅凝寂,藏万籁之安迢。是知天地铺宣,写就湖山之淡墨;烟霞作序,吟成冬序之清韶。请点评请评分何必寻春芳苑,方矜胜概;且临寒渚琼田,足慰尘嚣。更待晴光漏隙,素霭分绡,冰澌漱石,雪霁鸣条。则见玉澜浮翠,混空色于无倪;琼树摇光,接云根于未遥。斯境也,非独冬朝之绝唱,实乃湖山之素标,堪为天地之清音,永驻人间之诗瓢。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03日 19:46:17     分类:诗词速递
   5         0
[诗:七律] 七律-《湘湖冬雪》三章
作于:2025/11/1一《湘湖雪霁》琼屑匀铺镜里山,亭台衔玉卧清寒。桥横素练分双影,岸锁丹梅破一阑。日漏林梢融碎璧,风回波面动银鞍。凭栏尽纳湖光静,不向春园觅杏坛。二《湘湖暮雪归舟》暮霭垂纱覆玉汀,寒波载雪一舟轻。梅香粘袖随桡转,屐印留痕逐岸生。远榭笼烟凝素墨,疏林堆絮落残更。归来衣上余霜色,犹带湖山半缕清。三《湘湖夜雪听声》寒云降野覆湖湄,碎玉敲篷入夜迟。岸柳堆银风暗曳,亭阶积素露轻垂。舟横镜浦听松落,梅卧冰矶待月窥。万籁沉时声渐细,一窗雪色共茶炊。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03日 19:44:18     分类:诗词速递
   7         0
[诗:七律] 七律-领导关怀访寒舍(三章)
作于:2025/10/31序:平顶山政协领导陈、苗和永康相关应氏联谊会贵、晓等会长在应詹始祖南迁1700周年庆典期间拨冗登门慰访寒门其一冲雨驱车越万山,深盟厚意叩重关。政襄群彦殷殷至,联谊精英恳恳还。泥淖没鞋仍阔步,温言盈室尽开颜。清辉蓬荜长鸣夜,激励永铭方寸间。其二疾风泼雨度千山,情重何妨蜀道艰。政界群贤临草舍,家乡俊彦慰乡关。云沉怎阻冰心热,语暖能融寒湿顽。陋室光华今胜昔,真诚刻骨记胸间。其三冒雨驰驱过百峦,高情直叩薜萝关。政联隽彦垂清问,商汇英才慰旧颜。筇杖不辞苔径滑,春温岂畏冷风艰。衡门今日生光曜,一片心碑永驻间。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31日 21:45:57     分类:诗
   7         0
[散文] 散文-千年根脉:重阳归乡记
作于:2025/10/31钱塘丐叟 应子根/文乙巳年九月初九,重阳日。天清地明,恰合 “九九归一” 的中华哲思 —— 古人以 “九” 为阳数之极,登高望乡是为追远,今日归乡溯根是为思源。永康芝英古镇的青石板路还浸着晨雾的微凉,宗亲们踏碎晨光的脚步已唤醒千年街巷。朱红拱门如巨擘张开,门楣上 “应氏南宗始祖应詹芝英建郡 1700 周年庆典” 的鎏金大字,在熹微晨光中灼灼生辉,那金辉里,藏着中原故土的黄土色,映着江南水乡的清润光。自五湖四海奔赴而来的应氏宗亲,身着红黄渐变宗亲服 —— 黄为土德,是河南古应国的故土根脉;红为火德,是南迁江南的新生传承,五行中 “火土相生” 的隐喻,恰是应氏从中原到江南的迁徙密码。衣袂翻飞间,一千七百年的根脉记忆随晨风流淌,唤醒了每个族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踏入庆典现场,金黄旗帜漫卷如潮,旗面上 “芝英永昌”“义利传扬” 的祖训在风中猎猎作响,字字皆是应氏家族的精神图腾。古稀长者颤巍着抚过旗杆上的龙纹浮雕,那纹样线条遒劲,依稀可见晋代礼制的遗存,老人低语:“詹公当年南渡,携中原火德礼制而来。上古燧人氏钻木取火启文明,商汤以‘火德’承天命,咱应氏之火,是避乱南迁时‘薪火传家’的坚守,是乱世中‘以火御寒、以火烹食’的生存智慧,更是‘义利传家’的道德火种啊!” 年轻的宗亲志愿者穿梭其间,将印有芝英古巷地图的布袋递到老人手中,袋中是主办方特意准备的家常米糕 —— 黏糯口感谐音 “黏亲”,是重阳节 “敬老思亲” 的传统食俗,米香里裹着芝英古镇 “耕读传家” 的农耕文明气息,乡音漫溢:“慢些走,咱们先去始祖面前祭拜一番。” 那一刻,陌生的脸庞上刻着 “万派同源,一脉相承” 的共鸣,原来 “天下应氏一家亲”,早已具象成一碗温热的乡愁、一身承载密码的宗亲服、一句穿越千年的问候。最动人的是火炬传递的时刻。身着红衣的宗亲们擎着竹制火把,火苗在秋雨中跳跃成不灭的星子,恰似应氏子孙绵延不绝的血脉。83 岁高龄的应柏年老人从青年宗亲手中接过火炬,青筋毕露的手指紧攥着竹柄,火光照亮他眼角的泪痕:“这火是应氏的魂!詹公当年受朝廷之命镇守江南,‘忠’是对家国的担当,‘孝’是对宗亲的守护,这火里烧的,是‘忠孝传家’的祖训啊!” 雨丝打湿了火把上的红绸,却浇不灭宗亲们眼中的光 —— 从河南平顶山古应国到江浙水乡,从中原礼制到江南文脉,天南海北一千七百条血脉之河在此刻汇入同源的海洋,这流淌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基因,更是中华文明 “多元一体” 的鲜活注脚。夜幕垂落时,古镇戏台灯火通明。古稀长者与孩童同台,用芝英方言吟诵《应詹公传》:“公以义利为本,以忠孝传家,晋时乱局,公率宗亲南迁,既保一族血脉,又兴一方教化,筑城郭、兴农桑,使芝英成江南名郡……” 稚嫩与苍老的声线交织,如古井下涌出的清泉,又似老树新枝的拔节声响,方言中留存的中原古语遗存,是文化融合的活化石。台下,江西宗亲展示的青花瓷盘上,既有中原应国的龙纹图腾,又有江南青花瓷的温婉釉色;宜兴宗亲带来的紫砂巨鹰,鹰爪镌刻 “芝英永昌” 的祖训,鹰翅则融入了江南紫砂 “素朴归真” 的审美。一位老者摩挲着瓷盘感慨:“詹公南迁,不仅带来了中原的礼制与祖训,更将中原的技艺与江南的水土相融 —— 这龙纹是‘根’,釉色是‘魂’,咱应氏子孙,身在江南,心藏中原,正是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见证。” 有人用手机拍下同姓宗亲的笑脸,镜头里挤满陌生又熟悉的容颜,弹幕刷过:“加我微信,我们支系的字辈能连上!”“明年我带家乡的应公祠照片来芝英!”“海外宗亲报到,想让孩子知道,他的根在中华文明的土壤里!”归程时,雨已歇,月上中天。重阳的清辉洒在古镇的马头墙上,那墙缝里探出的狗尾巴草,是 “野火烧不尽” 的生命韧性,也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缩影 —— 既有中原文化的厚重,又有江南草木的坚韧。车窗外,马头墙渐远,一位年轻宗亲在朋友圈写道:“从前总觉得‘家族’‘祖训’是遥远的词汇,直到握着这把从芝英出发的火炬 —— 它烧的不仅是应氏 1700 年的根脉,更是我们这代人在全球化浪潮中‘我是谁、从哪来’的答案。所谓文化自信,或许就是在他乡遇见同姓宗亲时,能清晰说出‘我的祖训是义利传扬’,能骄傲地展示家乡的姓氏图腾。这从芝英出发的火把,终将点亮每一支应氏宗亲的祠堂,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是啊,当一千七百年的根脉在重阳节这日重新舒展,我们追念的不仅是一位南渡始祖,更是确认:那血脉里的 “忠孝” 二字,是中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伦理脉络的微观体现;那穿越时空的家族记忆,是中华文明 “家国同构” 的生动演绎。真正的归乡,不仅是回到地理的故乡,更是回到文化的本源,让重阳 “敬祖、思亲、传承” 的哲学,让家族 “义利传扬” 的祖训,在当代生活中获得新的生命力。车过山坳,芝英的灯火渐成星点,而胸腔里那团关于根源的火焰,正随归途的长路,暖向更远的明天。尾声:这次盛典,是家族文化的活态记录,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典范,是全球化时代对身份认同的文学回应。“血脉之河汇入同源海洋”,恰是中华文明 “多元一体” 特征的生动诠释 ——从中原到江南,是空间的迁徙,更是文化的融合;从晋代到当代,是时间的流转,更是精神的传承。当狗尾巴草在古城墙缝中摇曳,当火把的光焰在雨夜里燃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聚会,更是中华文明 “薪火相传、兼容并蓄” 的缩影。这次盛典告诉我们:真正的归乡,是让文化基因在当代获得新的表达,而每个家族的坚守与传承,终将汇聚成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31日 21:44:27     分类:诗词速递
   8         0
[新诗] 现代诗-火种
作于:2025/10/31序:——致应氏南渡一千七百年晨光未醒,石板路还浸着雾,脚步已踏碎一千七百年的寂静。朱红拱门如大地张开的唇,吐出一个名字:应詹。黄与红的衣袂翻飞——那是中原的土,江南的火,是“土生火”的古老密码,是血脉里,未曾熄灭的五行诗。旗帜猎猎,写着“义利传扬”,一位老人抚过龙纹,指尖颤抖:“这是晋时的纹路……”风一吹,就飘回了平顶山的黄土坡。米糕温热,黏住乡音,“慢些走,先去祭拜。”陌生的脸,同一种轮廓,原来“一家亲”,是一碗蒸腾的乡愁。火炬亮了。竹柄握在八十三岁的手中,火光映出泪痕:“这火是魂啊!”雨落下来,打湿红绸,却浇不灭——那一双双眼里,跳动的星子。从中原到江南,从战乱到安居,一千七百条血脉,在此刻,汇成一条河。它不叫应氏,它叫“同源”。夜戏开场。老者与孩童,用芝英方言念:“忠孝传家,义利为本……”声线如古井涌泉,如老树抽新枝。瓷盘上有龙纹,也有青花,紫砂鹰爪,刻着“芝英永昌”。有人拍照,弹幕飞过:“加我微信,字辈能连上!”“明年,我带祠堂照片回来。”“海外子孙,也想让孩子知道——他的根,在中华的土里。”归程,雨歇,月升。马头墙渐远,墙缝里,狗尾巴草轻晃。像在说:野火烧不尽的,从来不是草,是人心里那团火。一位青年在朋友圈写道:“从前不懂‘家族’,直到接过这把火炬——它烧的,是‘我是谁’的答案。”是啊,真正的归乡,不是回到一座镇,是回到一种声音,一种气味,一种能向世界说出的祖训。车过山坳,芝英的灯火成了星点,而胸腔里那团火,正沿着归途,烧向更远的明天——烧向每一个,问自己:“我从哪里来?”的孩子。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31日 21:40:01     分类:诗词速递
   10         0
[诗:七律] 七律--“应氏南宗始祖应詹芝英建郡 1700 周年庆典”有感(四章)
作于:2025/10/31其一 重阳归宗乙巳重阳雾未收,芝英古巷逸骅骝雕甍鎏篆彰先德,锦袂华裳忆旧州千里宗亲循祖脉,一庭旗鼓振家猷米糕香内乡音袅,共向祠堂奉俎酬其二 火炬传魂竹炬高擎破雨幽,苍翁执柄泪盈眸。火承土德长繁衍,焰续宗风溯晋流。血脉千源归浩海,心光万点映平畴。奈何红缎凝秋露,不熄炎黄艮古酬。其三 戏台诵古火炬传魂竹炬高擎破雨幽,苍翁执柄泪盈眸。火承土德长繁衍,焰续宗风溯晋流。血脉千源归浩海,心光万点映平畴。奈何红缎凝秋露,不熄炎黄艮古酬。其四 归程寄意月上马头霜气清,归途车过岭端明。墙边草带千秋意,胸次薪传万里情。祖训已随微信远,乡愁长伴电波行。他年若问根源处,遥指芝英认旧程。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31日 21:37:35     分类:诗
   7         0
[诗:七律] 七律-山乡集市重开吟
作于:2025/10/28溪山晓市重开际,雨线风梭织锦图。伞底温情亲手递,篮边春色满街沽。扶藜媪影寻糖饼,荷担翁声认故途。莫道秋深寒欲透,人间烟火自蓬壶。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31日 21:36:16     分类:诗
   11         1

1 2 3 4 5
  • 1026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