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七绝] 小东江捕鱼人题照
小东江捕鱼人题照湖山远目岸花匀,好种菩提自在身。可是红尘抻不破,缘来俱是网中人。
发表时间:2022年04月09日 10:32:12     分类:诗
   675         3
[论文] 生皆苦乐,大气写文章
人生皆苦乐,大气写文章——读宗瑾先生的《宗瑾小说故事选》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宗瑾先生。初次见他,一个半老头子, 面容清瘦,衣着简朴,操一口不是普通话、不是衡阳话但也不完全的耒阳话。眼前的他,是中国楹联学会首届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湖南省楹联家协会、衡阳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衡阳市老年大学楹联班资深老师。与他交往一年有余,我即被他诗人的才华和楹联家的天赋所折服。前几天,一本宗瑾先生著的《宗瑾小说故事选》在手,又有幸结识了他小说家智慧的一面。小说之于我,可能是受正统文学观的影响较深,一般推崇名家名著,且还自定了“非名著不买,非名著不读,非名著不藏”的三不主义。有了这三不主义作祟,所以近代以来尤其是现时期以来的一些所谓文人的轿子文章、花边小说之类我是不怎么涉及的。我对小说苛求的原因之一还在于小说难写。小说这种文学艺术体裁起步虽早却成形较晚。中国几千年诗词歌赋繁荣昌盛,但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虽说早期的鬼神志怪之书已初具小说雏形,但真正实现从“生活故事化”到“人物性格化”的小说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却臻于明清时期,较之秦汉时代就被奉为诗歌和散文经典的《诗经》《楚辞》和“诸子百家”整整晚了一千多年! 小说难写,短篇小说更难写。大家知道,小说的构成离不开“三要素”。较之短篇,长篇小说洋洋大观,文学大师们可以从容地塑造人物,大范围地安排场景,描写情节;而短篇小说,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短小精悍,“浓缩的才是精华”(范长江语)有限的篇幅,单一的场景,作者惜墨如金,却要在如此多元繁杂的世界里找出“一雕栏一画础”(鲁迅语)来刻划出鲜明的人物性格,借以达到作者想要达到的一个主旨,最关键还要让人爱看耐看,——这没有相当功力是写不好的!——说实话,我也曾经试着写过几篇,但终究是功底不够,不敢拿来示人,最后只有束之高阁尘封了事。《小说故事选》分为五辑,除“民间传奇”“故事新编”外,大多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舞台为背景,截取不同人物之间的不同生活场面,以流畅的文笔展现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是是非非,光怪陆离。第一辑为“幽默世界”,收录有幽默短篇19篇,以《堵漏》里善意地批评王瓦匠以帮张寡妇堵漏为名、为自己打小算盘为实开篇,继而《戒烟风波》讽刺了所谓专家教授的无原则和地方政府的朝令夕改;《朱胖子分年货》《狗问题一致通过》《人鬼之间》《三官吟诗》等,矛头则直指官场腐败。第二辑“人生百态”,是收录作品最多的一辑,共24篇。作者刻划的人物也各具形态:有《正气珠光》里心地善良的医生李宝;有《谁的损失》中不顾道义贪图蝇头小利的B局长;有《当官二十二小时》里不学无术的研究所所长贾仁;有《迷人的五彩裙》里一个平时养尊处优,一到考试时刻便作弊出丑的官府千金;《美女、经理与盗匪》揭露了一个财大气粗,凭着平时会两下三脚猫功夫到处胡吹海侃、可一旦遇上真的盗匪,自己便先成了一滩泥的所谓经理;《难忘的遗憾》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外包珠玉却内藏糟粕的“美女”形象……给人映像较深的当数作者匠心独具的“现代官场系例篇”。某市某部门的一个局长,因为平日吸食民脂民膏太多,以致头大肚圆,人称“B”局长。B局长一坐上局长的宝座便使尽浑身解数敛财。他的人生哲学是自己不能有半点损失,所以他可以为了一元钱既得利益而不惜浪费公家的财力物力以及牺牲他人的健康——见《谁的损失》。《孽缘挽歌》讲的是不法商人要巴结“B”局长的“克隆版”银行信贷科的风科长,在给他送来金钱的同时还送来美女。风科长因“日日做新郎”自然力不从心,于是服下大量壮阳药,最后因力竭而被送往医院暴光。小说通篇不过三千多字,但人物典型,情节独特,一些细节的描写作者用到了很夸张的笔调,在着力渲染风科长衣冠禽兽的同时,又不由得使人喷饭。接下来的“民间传奇”、“纪实故事”、“故事新编”选的大都是作者在上海《故事会》和《楚风》杂志上发表过的精短故事,各以其侧重入辑。《白露的由来》告诉了我们白露的由来;《岐山的由来》使我们知道了衡南县岐山的来历;《彭玉麟荐才哭才》、《刘墉骂和珅》等使我们接触到了名人正史之外的又一野史。《“白天鹅”疑案》《神出鬼没的淫魔》《形警搭救匪徒记》是三个正面歌颂人民公安警察舍身忘已保一方平安的故事,收在“纪实故事”里。最后,我翻开了他的压轴之作《猪八戒改编西游记》。现时期的猪八戒嫌自己官卑职小,眼馋那些比他官大的人逍遥复逍遥,一心巴望着能往上提。但囿于吴承恩一部《西游记》,把他的形象定格在了“懒、馋、贪、色”上,使得他“领导不敢提,群众不愿提,自己不能提”始终上不去。情急之下绞尽脑汁想出一个歪主意,即重金打点,找吴老夫子重修《西游记》。哪知吴老头生性耿直,从来对歪门魔道深恶痛绝,猪八戒此路自然不通。在老吴这碰了壁,猪不死心,又找到名家曹雪芹先生门上。雪芹先生温文尔雅,开始不了解八戒的用意,一旦晓得了来“猪”的真正意图——结果可想而知。正经路行不通,猪八戒便想到了那些个奸雄歪才如秦桧、严嵩、魏忠贤之流,这些人虽无治国安邦之才,却是溜须拍马有术,一看有人肯出大价钱要他们篡改历史——何况这又是此辈的拿手绝活,自然满口应承。事情的发展如了猪八戒的意,随后他身份骤变官运亨通。鲁迅说:“在巍峨灿烂的巨大的纪念碑的文学之旁,短篇小说也依然有着存在的充足的权利。不但巨细高低,相依为命,也譬如身入大伽蓝中,但见全体非常宏丽,眩人眼睛,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雕栏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入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因此那些终于为人所注重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正因为“细小”可“以此推及全体”,契诃夫的《变色龙》使我们从小警察在对待权势与平民身上所表现出的两面派嘴脸,看到了当时俄国小官吏的卑微和趋炎附势;莫泊桑的《项链》则通过一串假项链,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十九世纪时期法国极端的贫富悬殊以及处于这两极分化中的上流社会的穷奢极欲和穷人贪慕虚荣、幻图跻身上流社会而最终被摔得“头破血流”的人间悲剧。我不敢说宗瑾先生的小说可与大师的小说相媲美,但他凭着多年生活的沉积,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尤其是他多年练就的深厚文学功底,他的小说却有着他的独到之处。首先是小说的主题鲜明,故事性强,颇具可读性。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所在,先生的小说主题突出,爱憎分明。如他的揭露鞭挞时下医院不正之风的《杀人不动刀》,讽刺不学无术又爱附庸风雅以致剽窃出丑的《邬公作画》,还有满腹诗书学问的老师却不懂现今官场规则的《深奥的学问》,饱暖思淫欲导致家破人亡的《乐极生悲的故事》等等。有了好的主题,作品还要人家爱看耐看,因为好作品它不谨是人们茶余饭后赏心悦目的消遣,它还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湮没,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固守着它那一份情感的真和艺术的美,使后来者能够在这一份真和美中了解到过去时代的社会人事和风土民情。先生留心人生百态,摘取一花一木,苦心孤诣凝成文章。通观全篇二十多万字共五十八个短篇,个性的人物,简小的场景,因了作者细腻的描写,灵动的刻划,一些个别的现象就给人们揭示出一个大的社会甚或那个时代一些普遍的东西。使读者随着卷上一个又一个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的有机活动就如亲身经历。如“人生百态”里的《造桥风波》,自私贪心的村长为了占不义之财为已有,费尽心思,在他满以为财物的主人杨奶奶已不在人世,自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独贪杨奶奶捐给村里修桥的钱物时,谁知杨奶奶却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其中有杨奶奶要他发誓赌咒一段:“村长见杨奶奶逼着他赌咒,不觉嘿嘿冷笑。为什么?他想到自己赌了多少咒,得了多少便宜,却从来没有应过咒。就说那7000多元集资款,当时有人怀疑他是监守自盗,要他赌咒,他逼得无法,便硬着头皮指天指地……”寥寥数语,把一个横行乡里,鱼肉村民的无赖村长暴露无遗。同是此篇,再看他描写杨奶奶看到村长公然贪她捐给村里修桥的钱物不认账时的气和恨:“‘天啊——只有天晓得!……那是我口里省出来的钱,是我的血汗钱,吃了叫他遭雷打,’……然后举起那根茶木拐杖,狠狠地朝村长头上砸去。” 写到村长对此的反应更是刻划地入木:“村长早作了准备,别看他嘴角带着三分笑,眼里却暗藏着杀机。他见棍子扑来,头一偏,身一闪,棍子便扑个空。……村长又闪身躲过,顺手捞住棍子,暗暗使劲一推……”这里人物的行为动态棱角分明,心理活动跃然纸上,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生命力。另外《三官吟诗》也颇有特色,说的是成克杰、胡长清、张德元三贪官在地狱里相遇的故事。三贪官事发前都是党政乃至金融界的显赫人物,他们一朝权在手,便把令胡行,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大肆贪污受贿,生活作风极其靡烂,最后都走上了不归路。三高官魂归地府,却还忘不了过去——作者用巧妙的构思,调侃的语句,安排他们在十八层地狱里用喝酒吟诗的方式,重现他们以前的权倾一方、奢华极致。且看他们行的酒令——“成:‘……国酒喝了千千万,洋酒喝了万万千,我掏钱没?没!“胡:‘……出省游玩千千万,出国游玩万万千,我掏钱没?没!“张:‘……国妞泡了千千万,洋妞泡了万万千,我掏钱没?没!……“成:‘组织是我妈,我在组织家,不找组织来报帐,除非是傻瓜。“胡:‘生为组织生,死为组织死,组织不为我报帐,岂有这个理。“张:‘生是组织人,死是组织魂,组织不给我报账,不行就不行。人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三高官在生之时,不但位高权重,且还都混上了文化人的头衔。其中胡长清的书法作品在当时的南昌市面上曾经一字难求。这固然有他的地位因素,但也不能否认其书法艺术上的造诣。所以,有权有文化却无良心,干起坏事来自然就更得心应手。如此典型不数枚举。其次是他夸张的语言,大胆的讽刺。讽刺是小说常用的创作手法,以警世为目的,它用嘲讽、揭露、批评的态度描述社会中可笑可憎的人和事,往往运用夸张的语言。《曹中庆小说故事选》此类艺术技巧占有相当篇幅。如上提到的《三官吟诗》《当官二十二小时》《最佳分配方案》《红包书记》以及“B”局长系列篇等,特定的场景,讽刺的表现手法,嘻笑怒骂,构成了一部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我们看过笑过骂过,同时又给人们深沉的思索。先生的另一篇《难言的苦衷》更是针砭时弊之作。“苦”文里的“我”是某单位的一个文笔匠,因为要为单位写一篇宣传文章,点灯熬油几天几晚,最后拿给各位领导审查——关键是领导又多,又都各有政绩,自然不能挂一漏万。于是八易其稿——这样一篇面面俱到,既无中心、又无重点的所谓文章,最后是什么命运,读者可想而知。结合《猪八戒改编〈西游记〉》,这几篇文章虽然着墨点不同,但都讽刺了某些部门单位,文字工作只不过是被用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工具。文字乃至文学早已沦为权力的附庸,而在此背景下是文人人格的难以坚守。既便有正直人在,但为生存计,也不得不为了“五斗米”而违背本意。正如“苦”文的结尾,“我”叹息的那样:“我写了这么多遵命文章,这些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东西,白白地耗费了我多少心血,浪费了我多少宝贵的时间”还有别开生面的创作形式,这表现在他于大多篇小说的末尾用诗词作结,这种形式除了以前的章回小说,现代作者是很少有的。先生由于其深厚的古诗词功底,几乎是信手拈来。这一神来点睛之笔,不但升华了主题,还使读者会心一笑,宛如啖肥之后的一盏香茗,心灵上得到艺术的享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任何高明的作家都离不开生活的土壤。宗瑾先生坚持写他所熟悉人和事,但又不是简单的照搬。看过有关他的介绍,知道先生自小酷爱文学,青年时期就有文章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由于他性情耿介,文锋犀利,“文革”时期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尽管往事不堪回首,但却是一段不可多得的人生历炼——于是有了《宗瑾诗词楹联选》、《苦乐居诗词选》,于是有了《岣嵝峰传奇故事》、《宗瑾中篇故事精选》和〈〈宗瑾小说故事选〉〉等,于是有了他的“苦乐居”。“苦乐居”是先生对自家书斋的戏称。先生的家我没有拜访过,但我知道他的“苦乐居”。因他又是市老干部(老年)书画家协会副会长,所以我经常得以观摩他的墨宝——书法的落款处时有一行苍劲的行书“苦乐居主人”,而每每这时,我眼前便会想象出一间小小的斗室,开窗临月,满室书香……只是他自命苦乐居有点不解,后来看过他自题的几副书斋联,才有了一些了悟。
发表时间:2022年04月07日 20:05:44     分类:诗
   843         3
[论文]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再读《春江花月夜》品张若虚其人其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偏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应遂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渡,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历史长河里,唐诗是一座至今无人企及的巍峨巨峰。说到这座巨峰之巅,人们自然而然会认同“初唐四杰”,盛唐“大李杜“、晚唐“小李杜” 杜”等,这当然有人们的理由。的确,初唐诗人芦照邻、骆宾王等人他们在诗 词领域 的成就对盛唐诗词的繁荣起到了奠基作用,步他们之后的李白杜甫更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丰碑——从总体上说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若推及个体在唐朝浩瀚如海的二千多名诗人以及他们四万多首的诗作里,我却独独钟情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660—720?)唐高宗时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张若虚一生仅存诗两首,除这一首外,另外一首《代答闺梦还》较为一般,但就是这一首,也是沿袭一个乐府旧题。诗人妙就妙在把一个被前人写滥了的、脂粉气极浓、专用于后宫宴乐的宫廷诗体写得极其温婉曼妙,清新动人。在他的笔下,春、江、花、月、夜等几个极其平常的自然景物,随着他笔墨的触动,一个个似乎都有了美丽的容姿,灵动的情感,鲜活的生命,以至于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连清朝学者王恺运先生也赞叹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志》) 今天,就让我们沿着湘江的清流回溯,和着诗人笔墨的律动,来感受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大唐王朝不一样的风月人情。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诗开篇引月,气势便不同一般,落笔就给全诗打下了恢弘的基础。继而“江流宛转”“月照花林”“空里流霜”“江天一色”等,如果说前四句引出了“春、江、月”,那么这里就点出了“夜”和“花”。由此,一幅刻意渲染的大写意水墨画便呈现在我们面前:远处是空蒙的山,面前是悠悠的水,中天明月朗照,汀洲岸晚花氤氲…… 美景已具,但一切的良辰美景皆是人的臆断,世间再绝美的事物若少了人的发现和参与,一切将了无趣处。要说“月”是这首诗的魂灵,那么“人”才是全诗的主宰。由此,诗人笔下“人”的出场如同前面月的出现,同样安排得隆重而热烈。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一突兀的千古绝问,既是“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自然延续,也引发了后来人李白“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无限遐想。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繁衍生息却是无限的。面对着浩瀚宇宙,诗人没有如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泣下”的悲怆,而是笔锋一转,发千古之豪情,用文字抒发对人生对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欣慰,表现了一种积极洒脱的人生态度。 面对这亘古的明月,明月下的春花以及这月影花香伴送下流淌不息的江水,诗中人的思绪在飞扬……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明月朗朗,白云悠悠,流水泛着波光,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景物是那么多情而灵动,然而诗人在沉静于美景的同时,心却感到了孤寂。写到这里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诗人也开始了笔墨的转换。如果说前面铺垫的是由天上孤月生发的美景,那么从这里开始则着力于描写孤独的人的相思了。 相思是古今诗人笔下永恒的情结。 伫立江岸,诗人浮想联翩,这铺地的月华,这迷漫的花香,这幽幽月夜下闪烁银辉的春江,谁人与我一起聆听这萌动的春情!?“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他多么希望能有一叶扁舟,载着他随流水去到那明月抚照下的闺楼,而不是怅立在这青枫岸上徒然愁思。——这首诗流传以来就被历代评论家认定为是一首描写闺中少妇思念戌边的丈夫或远去情人的一首诗。理由约定俗成:即除非象陆游的“钗头凤”,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等特别指出是思念女性外,一切思念诗的主体都是思妇怨妇,这一方面既与当时妇女的社会经济的弱势地位有关,这首诗恐怕还与下面“应遂月华流照君”的“君”字有关。因为在古代,“君”一般指男性。对此我却不以这然,我觉得这诗通篇表现的都是一个隐世文人或多情少年在春夜里,既陶醉于如梦如幻的江南美景,而又思念自己意中人而不可得的复杂情怀;至于“君”,为什么不可以是女性呢,记得李商隐在《夜雨寄北》里就用了“君”来称呼他的妻子。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他奇情高悬的明月,托月儿捎去对爱人的问候。可是,当虔诚的月儿带着诗人的思念去到倩人儿的绣阁的时候,遭遇的却是“无情却被多情恼”。月儿照进妆台,她要用帘纬把它卷去;月儿照到“掏衣砧”上,她要把月辉拂走。然而,“卷不去”,“拂还来”,月儿是执拗的,更令人感动的还有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爱人不来,月儿徘徊不去也是枉然,诗人又把希望奇予南来的鸿雁和北洄的鱼龙。可是鸿雁和鱼儿它们来了又走了,却没有带来诗人期盼的只言片字,留下的只是雁翅投下的斑驳月影和水面上泛起的道道涟漪。“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几人能懂这字面下隐藏的失望和惆怅。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夜已深了,春已残了,月儿人儿也都倦了,一切的努力都无结果,世上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天上月圆,地上人圆,这样的完美能有几人得遇?诗的结尾,诗人到底没能掩饰住自己的心伤!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如果说春天春月春花春水是诗人笔下极尽缠绵的事物,而江月孤月落月,月明月照月徘徊却是诗人思念爱人时不同的心情告白。 整首诗不仅选词造句优美,意境开阔,诗风明丽,一扫旧宫体诗的淫词艳调,萎靡低俗,可以说源于旧体而不囿于旧体,而且在诗的用韵上也颇具匠心。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全诗以平声“庚”韵起首,继而换仄韵,再换平声,再换仄声,如此者九,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整首诗的韵律随着诗的感情节奏时而慨然激荡,时而清纯宛转,不用丝弦,单是吟哦便是一首绝美的歌。正因为它的诗意和音韵都如此美仑美奂,以至后代多位音乐中人以此为题谱就的琵琶曲、古筝曲经久不衰;现代又衍生了钢琴曲、吉它曲等,可见它在历史上和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庄子说:“山木自冠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世间》)。 张若虚一生几乎都是生长在武后擅权时期。武则天一方面起用酷吏,酖子杀士,改换门庭;曾开一代“上官体”的上官仪、当朝宰相裴炎、“初唐四杰”之一的大才子骆宾王,都被杀的杀害,流的流放;甚至被誉为“唐朝砥柱”的狄仁杰也险遭不测,但同时又四处网罗文人,专设“北门学士”为自己歌功颂德,身为世间中人的张若虚对此自然是目睹耳闻。他如此才华,仅做到一个小小的军曹便没了出身,以至后世的人们都以张若虚的生平因“无考”而遗憾。但看他的《春江花月夜》,他对爱情的歌咏,对大自然的酷爱,以及他在田园野趣中感受到的心的宁静,还有此篇带给后世诗坛的巨大影响,不正是他对老庄“有用无用”思想的一个最好诠释么! 关于咏月,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虽收有许多优秀的篇章,但如此彻悟月的明静,感受月的怡情,与月如此地亲密相唔,且赋予月全新的生命意义,张若虚却是极致。因为《春江花月夜》,所以才有了月亮在后世人们心中的圣洁地位,才有了文人更加广阔的创作题材,才有了一千多年以来绵绵不绝的咏月赏月、对月思乡对月生情之人。可以说,在世界浩瀚的文学史天空中,中国的唐诗宋词便是这天空中璀璨的星河。而张若虚,李白,杜甫和他们的诗作便是那最炫目的星辰,虽经一千多年时光流逝,至今乃焕发出夺目的光芒。
发表时间:2022年04月07日 20:00:42     分类:诗
   704         1
[诗:七绝] 清明日望洞庭三阙
清明日望洞庭(一)今天不见雨波横,别有滂沱寂寞生。遥望洞庭春水满,还分一半奠清明。(二)折柳踏青年复年,思亲又到洞庭边。鱼传尺素空垂泪,一滴何曾慰九泉。(三)清明时节费磋跎,遥望家乡寄意多。诗到笔端开一半,余哀书作蓼莪歌。
发表时间:2022年04月07日 19:54:39     分类:诗
   672         1
[词] 鹧鸪天/秋思
鹧鸪天/秋思鸿雁南来晚色重,中秋又见月玲珑,乡音俚语无相忘,一片相思到洞庭。情色老,利名空,人生来去且从容。一江风月随波尽,心似菩提自在身。
发表时间:2022年04月07日 18:52:07     分类:词
   685         2
[楹联] 为北京叶府新居撰联
北京叶府新居联 1.叶茂枝繁祥云萦画栋; 家兴业旺佳气覆新居。2.叶茂枝繁露承王谢燕; 家兴业旺大写鹤松篇。3.叶茂枝繁居大德; 家和业旺筑华堂。4.画栋祥云萦五色; 华堂喜气报三多。5.五色祥云萦画栋; 四时佳气覆新居。6.今择上洲先得月; 客来胜地慢登楼。
发表时间:2022年04月07日 18:48:50     分类:诗
   742         0
[古风] 春分前日到茶山作客兼看梨花
春分前日到茶山作客兼看梨花春阑人未老,今日到茶山。蔓柳轻姿舞,青蒿探脑看。 旧耆檐外立,相戏俩扶搀。雏燕萦梁语,呼童把酒传。 朵颐进果实, 擢手持甜柑。 去岁腊鱼美,经冬竹笋鲜。 须臾俱尽醉,频顾又添餐。醅饱饭亦足, 溪边看钓纶。 春分昨夜雨,上苑水湲湲。兴至梨园近,天生一片寒。 歌浮云水气,画结水云端。雪霁初如雾,流连几忘还。
发表时间:2022年04月07日 18:36:27     分类:诗
   712         0
[诗:七绝] 七绝/寄梅花
七绝/寄梅花(一)勘破浮生又一春, 寒枝映雪灿然新。清心若与禅心近,修得梅花作比邻。
发表时间:2022年04月07日 18:35:17     分类:诗
   668         0
[词] 卜算子/雪梅
卜算子/雪梅南苑少芳菲,寂寂黄昏后。一树寒梅远世尘,风雨催人瘦。 花事太纷繁,世事繁纷久。梅雪同归始见春,清与香依旧。
发表时间:2022年04月07日 18:34:16     分类:词
   578         0
[诗:七律] 律/题山西汾酒
律/题山西汾酒邂逅欢朋问翠霞,吕梁深处酒旗斜。清明故曲翻新调,佳酿陈香出旧家。屋室为衣天作宇,头须濡墨性无遮。情牵酃醁尘嚣远,把盏汾河看杏花。
发表时间:2022年04月07日 18:31:51     分类:诗
   628         0

1 2 3 4 5
  • 66 条记录 第 1 页/共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