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简讯】中华气象·非遗风采——24节气大型主题诗词书法系列作品创作入选漳州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简讯】中华气象·非遗风采——24节气大型主题诗词书法系列作品创作入选漳州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近日,2024年度漳州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评审揭晓,由中共华安县委宣传部推荐、华安县文化馆邹宗淼主持申报的中华气象·非遗风采——24节气大型主题诗词书法系列作品创作项目入选。 该项目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题,拟以24节气为创作对象,以中国书法、中华诗词的独特样式进行文化阐释与艺术表达,每个节气创作一首诗词一件书法,共完成24件诗词书法系列作品。以非遗风采彰显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体现新时代文艺的使命意识与责任担当。 漳州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由漳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旨在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激励文艺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重点扶持原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与重大文化文艺工作项目,推动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由中共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19日 15:38:28     分类:其他作品
   21         1
[论文] 新时代中华诗词精品的社会价值 及其实现路径
新时代中华诗词精品的社会价值 及其实现路径 邹宗淼 【内容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华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更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正确认知当代中华诗词精品的社会价值,理性对待当代诗词创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是新时代中华诗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课题。【关 键 词】 中华诗词 社会价值 实现路径 中华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赋予了中华诗词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对当下中华诗词的精品创作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挖掘和整理出大量的诗词资源,进一步突显中华诗词的时代感,体现中华诗词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本文旨在分析新时代中华诗词精品的社会价值,并对其面临的创作困境与挑战进行探讨,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与实现路径,以期为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一、新时代中华诗词精品的社会价值中华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精品之作不仅铭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而且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显示出不可替代的现实社会价值。“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以中华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打造出一个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地标,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1]中华诗词精品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中华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积淀,传递了作者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独到见解,这些见解往往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华诗词精品的创作与传播,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中华诗词精品中蕴含的艺术情感与深邃思想,能够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与感受中国的历史、文化与智慧。中华诗词精品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的文学载体。中华诗词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文学展现。“中华诗词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象化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和宝贵价值,其中史诗与咏史诗、山川形胜诗、节日习俗诗、民族诗词等分别可以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疆域、文化、情感共同体意识具象化的有效载体。”[2]通过对诗词精品的学习和创作,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新时代的语境下,这种民族认同感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以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华诗词精品是构筑当代社会精神世界的有效路径。中华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语言的精炼和意境的深远,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与挑战,中华诗词精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如一剂灵魂的良药,通过对诗词精品的品读和创作,可以获得精神的慰藉,提升生活的品质,为人们提供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诗词中的意象与象征,能够引导人们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与思想交流,从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帮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中华诗词精品是提升社会综合文化素养的强劲方式。中华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其精品之作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了高度的造诣,构建了一个个意蕴深远的艺术世界,这些艺术世界的构建,不仅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文化积累,还需要有相应的审美能力。通过对中华诗词精品的研究和传承,可以增长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素养、审美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这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构建和谐文化环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新时代语境下,中华诗词精品创作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还要不断创新,强调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创新与传承的融合,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这种创作特点可以为其他艺术形式提供借鉴,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华诗词精品在新时代语境下的社会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涵养社会精神世界、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其创作模式也为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广中华诗词精品的创作与研究,让其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应有的更大的作用。二、新时代中华诗词精品创作的困境与挑战新时代语境下,中华诗词精品创作在传承与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系列困境,集中表现为传承困境、创新困境与普及困境,这些困境共同构成了中华诗词精品创作的现实发展瓶颈。首先,传承困境是当前中华诗词精品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诗词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一代青年人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多元文化的包围中,对传统诗词的兴趣和了解程度相对较低,这直接导致了传统诗词传承的断层和传承者的流失。此外,诗词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比重不够,使得诗词传承的基础并不稳固,这对于诗词精品的长远发展也是一个不利因素。其次,创新困境也是中华诗词精品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传统诗词的创作模式和审美范式在现代社会中显得不够适应,诗词创作的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吸引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兴趣。诗词创作与时代结合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拓展,如何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创新表达方式,是诗词精品创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普及困境也是制约中华诗词精品现实价值发挥的重要因素。中华诗词作为一种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艺术修养才能品味的艺术形式,其普及和推广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中华诗词的普及教育和传播渠道相对有限,诗词精品的推广力度和覆盖范围也因此受到限制。新时代语境下中华诗词精品创作的现实困境,面临着与现代生活脱节、创新能力不足、受众接受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中华诗词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承。面对这些困境,需要诗词界、教育界、文化界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加强诗词的传承教育,激发诗词创作的创新活力,拓宽诗词精品的普及路径,以期推动中华诗词精品创作在新时代的健康发展。新时代语境下,中华诗词作为一种承载着深厚文化传统的艺术形式,其精品创作无疑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源于社会变迁、文化多元化以及技术发展等方面,对中华诗词精品的当下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社会变迁对中华诗词精品创作的影响是深远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趣味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诗词创作不仅要承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要反映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诗词创作者需要具备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视角,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无疑增加了诗词精品创作的难度。文化多元化也给中华诗词精品创作带来了挑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元素的交流与融合日益加深,人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拓宽。这要求当下诗词创作不仅要保持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还要有足够的开放性,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元素,实现诗词的创新与发展。诗词创作者需要具备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创作出既具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当代诗词精品。技术发展对中华诗词精品创作同样构成了挑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方式。诗词创作和传播的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诗词创作者需要掌握新的技术手段,利用现代科技平台来创作、发布和推广诗词作品,这对他们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些挑战,诗词创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新创作理念,以期创作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诗词精品。三、新时代中华诗词精品创作的实现路径面对新时代语境下中华诗词精品的现实困境与挑战,中华诗词协会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格高、意新、情真、味厚、词工、时宜”的精品标准,强调从传承与创新、普及与推广、提高社会认同等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对策,明确努力的方向,加强表现形式的探索、素材内容的拓展、思想情感的陶冶与艺术语言的淬炼,促进中华诗词的当代创作与传承。强调传承与创新是推动中华诗词精品创作的关键。当下,中华诗词的创作与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趋势。通过对大量诗词作品的文本分析与时代背景的对照研究,可以发现,在互联网与数字媒体的影响下,传统诗词创作与传播方式正在发生变革,诗词创作的门槛被大大降低,同时也带来了创作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诗词创作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需要在保持诗词传统韵味的基础上,树立精品意识,创新表现手法,融入当代元素,使之更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习惯,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构建一幅当代诗词精品的美丽画卷。提高中华诗词的社会地位,也是解决当前中华诗词精品创作困境的重要途径。当前,由于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较少,导致社会公众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不高。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文化系统,将诗词纳入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从小接触并了解诗词,培养他们的诗词兴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大对诗词精品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加强诗词的普及与推广,是提升诗词精品现实价值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诗词大赛、研讨会、讲座等活动,来推广诗词精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诗词。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多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诗词的创作、欣赏与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建立诗词数据库、开发诗词类手机应用等,通过对这些新媒体平台的研究运用,探索诗词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表达方式和传播策略,不断提高中华诗词的普及率与认同率。新时代的中华诗词精品创作要强调创新与传承的结合,在继承传统诗词创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创作模式,将创新的理念和现代的表现手法融入诗词之中,丰富诗词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诗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具有更广泛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的语境下,中华诗词的创作模式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诗词创作在形式和内容上的革新,也反映了诗词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现实价值和意义。新时代文化语境下,要正确把握中华诗词精品的创作方向,既要继承传统诗词的基本特征,又要融入现代元素,形成独特、新颖的当代创作模式。新时代的诗词精品创作模式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在传统的诗词创作中,格式和格律的要求非常严格,而在新时代的创作模式中,虽然传统的格式仍被保留和尊重,但创作者们也开始尝试将现代形式和新的表现手法融入诗词之中,既保留了传统诗词的韵味和节奏,又融入了现代的语言和表现方式,赋予了诗人更大的创作空间。诗词形式的多样化,不仅丰富了诗词的表现手法,也使得诗词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不同的表达需要,更好地反映时代的特色,使得诗词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和生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诗词创作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诗词创作需要更加注重时代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讴歌点赞,传递正能量,表现人民群众的时代风貌。“诗人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用诗词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3]当代诗词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诗词中的主题也从传统的山水、人物、历史逐渐扩展至现代科技、城市化进程、乡村振兴等等现实题材,甚至全球化视野、跨文化元素等等,也都被诗人以新的视角和方式融入到诗词创作中,都可以在新时代的诗词创作中找到表达的舞台。诗词创作更加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特别是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和精神世界。当然,当代诗词创作也要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良现象不正之风等社会问题进行深刻揭示和批判。这种创作内容上的转变,不仅能使诗词更容易接近现实,也使得诗词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得以不断彰显。中华诗词素材的拓展,不仅能够深刻全面地反映新时代的社会风貌,也更加能够激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新时代的诗词创作在语言运用上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新时代,诗词的表达语言要更加口语化、通俗化,同时也必须更加注重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借鉴现代新诗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对语言的深入挖掘,创造出符合时代特点的新词新句。“现代新诗与旧体诗词完全可以放置于诗歌艺术本体坐标上,彼此间进行互鉴互补、互动互促,共建诗歌整体的文化生态。”[4]诗词语言的新变,必然极大地丰富中华诗词的当代语言表达效果。新时代的中华诗词精品创作模式是一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模式,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批判,赋予中华诗词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如此,新时代的中华诗词精品创作必将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的特点,不仅继承和弘扬了中华诗词的传统美学特色,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使得中华诗词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展现出了更加丰富更加多彩的人文价值。在新时代的语境下,中华诗词作为一种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艺术形式,其发展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新时代的中华诗词精品创作,既要保留传统诗词的艺术精髓,又要融入现代文化的创新元素,这不仅丰富了中华诗词的艺术表现力,也为中华诗词的当代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只有这样,中华诗词才能在新时代的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表时间:2025年01月09日 09:32:52     分类:诗词理论
   24         0
[诗:五绝] 五绝·麒麟山远眺
望眼随千里,游心向八方。溪山真气质,岁月大文章。
发表时间:2024年09月18日 09:04:38     分类:诗
   69         1
[文章] 邹宗淼诗词选刊
邹宗淼诗词选刊 五绝·青山有诗 我有诗千卷,藏之于远山。 四时长往返,且读一心闲。 五绝·乘机闲吟 逸势高空上,闲观脚下云。 不思尘境事,暂且作仙君。 五绝·真武山 青山千万竹,可筑万千庐。 若使时光转,东坡亦此居。 五绝·北溪秋月 疏影横千里,寒辉照九天。 八方秋夜月,分外北溪圆。 五律·咏贾岛谁道寒郊苦,吾言瘦岛殊。半生尝寂寞,一字不糊涂。斟酌真高士,推敲大丈夫。极工当绝致,最可法诗奴。 五律·游学有寄 名家言大道,一语拨千斤。 把墨来回辨,临池日夜勤。 读书当博识,为学必多闻。 笔下生灵气,胸中少俗氛。 七绝·听《罗刹海市》有寄 人生总是爱相争,世累无非利与名。 心有清欢千百味,何须苟且去钻营。 七绝·听英文版《罗刹海市》 喧响恍如鹰啸叫,殊音浑似鸭听雷。 有时无计嗟千态,随事何妨笑一回。 七绝·夜客山家 青山斜日落霞飞,趁与清风上翠微。 只道主人家酿好,伊谁一饮不知归。 七绝·秋夜把钓 落日流光斜入夜,轻风碧水去浮舟。 不期波下鱼追饵,只要溪中月上钩。 七绝·故宫记游 亦知赫奕三千事,衹是辉煌五百年。 廿四帝王无见处,几多兴废恍如烟。 七绝·竹园雅集 邀约玄谈青影下,由今说古笑红尘。 虽无美酒催新句,但有清风与客人。 采桑子·青莲 任他生处泥淤地,仿佛仙姿。如出瑶池。不染风尘独一枝。 由来自是孤高物,谁与相知。谁与相思。且作骚人千万诗。 安排令·仰望星空 安排风渡,安排光渡,安排梦上九霄处。安排指日,苍穹赴。 飞舟游旅,飞舟远旅,飞舟天外踏青去。飞舟访月,当行府。 念奴娇·咏茶(宋叶梦得体)紫岩春上,望云飞烟起,轻翠千峰。四野岚光披峡谷,黄莺啼醒娇红。金叶遥山,桃花流水,佳境恰青葱。自然随意,往来殊趣无穷。尝问真个人生,知音何觅处,还藉松风。依旧浮香谁与品,独是难忘初逢。对盏余欢,言今谈古,姑且道从容。有情天地,放怀人我心胸。【作者简介】 邹宗淼,福建华安人。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书法作品曾于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等单位举办的展赛中获奖、入展。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报》等专业刊物。文艺评论曾参加第二、三届中国书坛兰亭论坛等。诗词楹联作品多次荣获中国作协《诗刊》社、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性大赛奖项,入编各种权威选本,刊于《中华诗词》《中国诗界》《中国诗歌网》等,出版《北溪风月——邹宗淼诗词选集》。
发表时间:2023年10月18日 20:07:56     分类:诗
   1631         4
[文章] 【诗讯】‖《北溪风月——邹宗淼诗词选集》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近日,《北溪风月——邹宗淼诗词选集》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分五卷,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诗词约500首。 第一卷《中华气象》。2016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将四季的刻度分割的清晰而有规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一岁四时,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本卷以二十四节气为对象,每个节气1诗1词,共48首。 第二卷《北溪风月》。福建华安,位于福建省第二大江九龙江北溪中游,历史悠久,人文深厚,生态优美,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华安)土楼等名胜古迹,素有“北溪明珠、生态名城”之美誉,乃宜居宜业、宜文宜旅的诗意栖居地。本卷以北溪华安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为创作素材,选录诗词约110首。 第三卷《四季流年》。本卷以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份,以及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为主要创作对象,选录诗词约60首。 第四卷《游目骋怀》。《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本卷以天地万物、凡尘世事、人文地理等为创作元素,借景抒情,感事寄怀,选录诗词约140首。 第五卷《文心兴寄》。中华诗词与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样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深刻认识,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表征。本卷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古典论断为启发,以诗读画,尝试将中华诗词与中国画的独特意境进行融合与创造,选录诗词约150首。 邹宗淼,福建华安人。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诗词楹联作品多次荣获中华诗词学会、中国作协《诗刊》社等单位主办的全国性大赛奖项,入编各种权威选本,刊于《中华诗词》《中国诗界》《中国诗歌网》等。书法作品曾于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等单位举办的展赛中获奖、入展。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报》等专业刊物。文艺评论曾参加第二、三届中国书坛兰亭论坛等。
发表时间:2023年02月22日 17:24:09     分类:其他作品
   415         1
[诗:七律] 七律·红船引
相携日夜经邦事,不尽沧桑一百年。踏月横空惟恐后,乘风破浪敢为先。鸿猷新筑千秋梦,骏业重开四海天。济世初心谁引棹,从来指向是红船。
发表时间:2022年05月28日 17:50:31     分类:诗
   934         1
[诗:七绝] 七绝·赞卫国戍边英雄团长
双臂一张如铁岭,此身屹立是昆仑。震天雷吼山河怒,岂让豺狼踏国门。
发表时间:2022年05月28日 17:43:55     分类:诗
   1259         1
[诗:七绝] 七绝·刘伶醉
世事何因清净少,人生本自恼烦多。愁来一饮刘伶醉,①兴罢高吟尔汝歌。②
发表时间:2022年05月28日 17:42:09     分类:诗
   1051         0
[诗:七绝] 七绝·中国文艺评论六周年寄
六载年光如一瞬,文英荟萃已千家。衔将笔下寻常语,化作人间十万花。
发表时间:2022年05月28日 17:38:34     分类:诗
   669         0
[诗:七绝] 七绝·端午(次韵唐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青江翠雾笼烟沙,楚粽香吹百姓家。四处横窗悬艾叶,一城照眼是榴花。
发表时间:2022年05月24日 20:55:19     分类:诗
   737         0

1 2
  • 17 条记录 第 1 页/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