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白露之说
常言道““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又是一个白露,岭南夏犹热,北国次第秋,南方依然暑热未退,北方则秋叶落矣。古人以五行和四季相配,秋五行在金,金色主白,秋日寒凉而露生,以白指秋天水露,故名白露。 白露,对于我们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种人文记忆。一千二百多年前,诗圣杜甫旅居我的故乡甘肃时,在秦州(今天水)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月夜忆舍弟》,此时距离安史之乱爆发已去四年,战乱频繁,杜甫与兄弟流落各处,诗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思乡思亲之情,透过千年之后的时空洗礼,依旧感人,上溯至两千五百多年前,也是在陕之西甘之南,那悠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唱出了我们祖先淳朴优美的千古常情,从此“白露”便多了一层诗意。 白露时节,鸿雁来,玄鸟归,秋的气息也将越来越浓,古人说“女子伤春,男子悲秋”,不知有几分道理,然似乎却有一些人,在秋天略显几分消愁的倾向。古往今来,白露也长了一些诗人笔下的寄怀之日。王昌龄说“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这大概是清秋日别离前的劝慰藉。李白说“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是登上城楼时赏月的清旷……白露就是这样,走进了中国人的心里,成了古往今来时令钟声,文化的影墙。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07日 15:33:30     分类:文
   10         2
[诗:七律]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有感
烽烟平寇山河泪,回首峥嵘岁已清。长剑飞虹凌紫宙,英姿振履见雄兵。红旗卷语先驱志,铁甲怀歌壮士荣。劲旅扬眉谁可拒?神州跃舞世当惊。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03日 12:43:01     分类:新作精选
   14         0
[文章] 白居易——蓝桥春雪君归日
放言·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所做的五首《放言》之一。这一年,宰相武元衡被刺身亡,白居易上书朝廷要求查处凶犯,然而由于“非谏官,不应先于谏官言事”的规定,白居易此举无疑触犯条令,被贬为江州司马,该诗便是作于赴任途中。 此前作者好友元稹由于得罪权贵已被贬江陵,元稹写了《放言》五首抒发心中块垒,五年之后,白居易被贬江州,此时已远在通州就职的元稹知道此事后写下了“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一诗来表达惊惧与悲愤,白居易在途中也写了《放言》五首以酬和。 作者在本诗中似乎在讲述一个道理,一个“赠”字,后面紧接着给出了一种解决人们心中狐疑的办法,那就是:“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作者怕人们不能很好理解,又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辅佐周天子的周公,一个是篡位的王莽。周公辅佐王室时一片忠心,对流言蜚语也是恐惧的,王莽在篡权夺位前却也很谦恭。假如他们当初就身死了,真真假假又如何得知呢?所以作者要表达什么呢?时间会检验真伪,一片忠心终将被看见,凡事不可急于下结论。 白居易想来我们并不陌生,他是“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进士。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多少人古往今来荡气回肠的无奈与惆怅。他一生经历八位皇帝,可谓阅尽沧桑,“繁华过后见真淳”,因为他丰富的现实主义诗风,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诗材,今天的我们要么随口就会接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常也会来一句“物以稀为贵”。他是那个因人生遭遇而将同情和悲悯写在脸上,泪湿青衫的江州司马,也是那个“最爱湖东行不足”,造福当地的刺史,更是那个“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倡导者……诗魔”的“魔性”或许就在于他经历的够丰富,情感够真实,所以感触也至深。 历史的波涛终究淹没了太多往日痕迹,“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白居易永恒留在了历史文学的扉页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让人想起唐宣宗的那首《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二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走在文学的旅途,或许白居易正是那个让人一唱三叹的诗家,用他那世人都能看懂读懂的记录,给我们追溯文学世界的精神树起了一片风帆,正如唐宣宗李忱的吊唁,希望他如白云一样,风吹过的时候,让人抬头感知一缕“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诗魂传唱。 二零二五年七月于广东湛江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30日 23:08:12     分类:文
   13         0
[古风] 有感
碧落清秋万里烟,满目秋风似去年。 人间纵有千万处,何处江湖自在天。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08日 17:11:05     分类:诗
   32         0
[词] 卜算子·新春
睡柳清寒醉,远木添春衣。去岁芬芳自可期,卧听南楼戏。 稚鸟移新荜,燕去常迤逦,别后花开满杏枝,复作长安计。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13日 19:13:14     分类:词
   97         6
[诗:七绝] 晚行
落木清秋斜月冷,凌霜晚翠碧云寒。竹风古刹僧归后,何处钟声入紫檀。
发表时间:2024年11月25日 21:09:07     分类:诗
   108         3
[其它] 遣怀
世出琅琊郡,高歌古隆中。三分江水碧,千载蜀山空。遗恨出师表,垂名复汉功。至今祁山道,依旧夕阳红。
发表时间:2024年11月14日 09:21:17     分类:词
   99         4
[诗:七绝] 有感
清秋遥望落霞寒,晴翠登临见渭川。老去夕阳谁复看?西风犹吹乐游原。
发表时间:2024年10月24日 20:20:53     分类:诗
   99         3
[古风] 踏歌行
朝看彩云去,暮闻夜归声,君心如流水,款款无回音。青青蒲苇岸,饮马怨天寒,我自南归后,寄身如草野。北风已霜降,南越犹暑天,夜来秋风至,长思故乡远。乡远信不至,徒依望栏杆,栏杆莫独依,雁过望云端。
发表时间:2024年10月23日 19:44:10     分类:诗
   118         1
[文章] 但爱古诗美
人生百年,纵有豪华千百瞬,不及爱美向诗涛,令人最神往的,是那心旷神怡的古诗词,是那千回百转的咏叹。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注定的缘分与修为,那么爱上诗词,是何等一种幸运。作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人而言,如果不能在诗海中取得一昧真谛,该有多少缺憾。有幸的是,自己能够在古典诗词里且行且看,背下的是语言和旧事,想起的是故事和情感,留住的是追求和境界。 在古诗词里,能看到文化的耐人寻味,更能看到文学的深刻和精炼。我们喜爱诗词,或许它真正折服我们的,不是完美的音律,也不是工整的对仗,而是浓缩的情感。 从每一个具体去分析古诗,实在太多太多了,古诗词可以构建起一个人对历史的重新认知,也可以联结起一个人对文化的修为,更能成就一个人的人生追求。 一个意向,就是一片时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对时空的跨越,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思考,却能串联同样的情,“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是对时空的追溯,美的邂逅是跨越时空的。 一缕花间,就是一场相忘,曾经的都城南庄依旧沉寂在那里,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忘记了的人,回忆起的美,人生有时不就是如此循环吗?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有时候,还可以无情地无奈地忘却,这大概也是人世必经的阶段吧! 在诗词里,无论是飞燕孤鸿,还是花月春风,跃然纸上的是一个个的符号与文字,驻足心里的却是一句句脍炙人口的箴言或寄托。爱花时,“花气袭人知昼暖”,惜花时,“乱红飞过秋千去”,赞花时,“花开时节动京城”,悲花时“花落人亡两不知”,看花时,“出门俱是看花人”……,这是诗词里的花语,又怎样的情,就有怎样的花语。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踌躇满志的月,“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这是感慨前史的月,“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这是追梦的月,“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这是无可挽回的月……寄托所在的地方,就是情感流露的所在…… 诗词的精妙,不在于联结一缕简短文字,而是从简单中烘托和伏藏着悲欢离合,“大道至简”,从至简中酝酿着唯美、哲理、人情、追求等等,古典诗词,真正的魅力远远不止于此,它承载精神之重,砥砺人生际遇,包涵文化精髓,每一个喜欢诗词的人,或许都有一片内心乐土,去品味文化的境界,提高人生修为。
发表时间:2024年10月23日 11:10:06     分类:文
   173         1

1 2 3 4 5
  • 55 条记录 第 1 页/共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