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
谈谈律诗中三平尾
在律诗实际创作中发现,除“仄仄仄平平”之外的其他三句都允许拗救,创作中很容易替换没有难度,只有“仄仄仄平平”不允许拗救,如果写成“仄仄平平平”,就犯了所谓的三平尾大忌,必须修改。现代诗坛对三仄尾已经允许,因为唐诗三百首的五律中30%都是三仄尾,这是任何权威想禁也禁不了的,但三平尾仍是严禁,因为全唐诗中三平尾只占1%,数量太少,于是被压的死死的无法翻身,但其实三平尾的提出只是在清代,也没有专门的论述,只是权威圈的约定俗成,其实违背了“一三五不论”的古人心得,于实际创作有妨碍,因为既然有上句“平平仄仄仄”,却不允许下句“仄仄平平平”,反而违背对仗影响音韵。举一些实际例子:耳熟能详的名句中就存在三平尾,吟咏时很流畅无滞碍,“夜静春山空”,“未遇知音人”,“白云千载空悠悠”。李白诗中就更多了,“无长风”、“何清圆”、“空凄然”、“群峰西”, 等等。就算是写律诗最严谨的杜甫,诗中也大量存在三平尾,“林塘幽”、“中兴年”、“旋随云”、“常阴阴”、“青春深”、“麒麟儿”,祖国日渐强盛,诗词方兴未艾,希望三平尾问题最终能经过讨论形成共识。
发表时间:2024年09月29日 16:52:03
分类:诗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