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言排律] 五言排句·思念母亲
朝夕人已去,隐听唤儿幽。隔窗春园静,欹枕浊泪流。磨谷牵身后,织棉观杼头。霜时马灯暗,夏夜银河稠。采后颜还好,期来味已馊。子行千里路,亲待万重忧。历尽劫波苦,仍存真面柔。仙登阆苑境,百凤鸣啾啾。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22日 21:46:05     分类:诗词速递
   38         1
[诗:七律] 龙风五期高研班研习(赋)得皇字
昨夜魂栖太始皇,龙图焕彩耀穹苍。金銮殿上威仪显,紫禁城中法令扬。礼乐兴邦传雅韵,诗书继世振朝纲。官呼神勇民呼棒,大梦何幽鄙下堂。
发表时间:2025年03月19日 12:22:30     分类:诗词速递
   93         3
[词] 西江月·春种
绿柳时倾暖照,红梅乍醉寒流。新登桃萼错西楼。惊艳宅居故友。梦里千葩仍在,庭前百籽还留。不辞翻土种甂瓯。造个芳争艳斗。
发表时间:2025年03月17日 10:13:49     分类:诗词速递
   137         4
[文章] 汪国真:那些诗,那些年
说起汪国真先生,于我那可是个特别的存在。他的诗,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就觉得特亲切,就像一个老朋友在跟你聊天。他的语言特别直白,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每一句都特别有力量。譬如那句“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当年正值青葱岁月,就把这句诗抄写在了课本的扉页上,翻书前都要认真的咀嚼,他就像是在黑暗里给你点了一盏灯,哪个热血青年能不喜欢? 最近我又翻出了珍藏多年的汪国真诗集,一页一页地读着,心里头那股子滋味,真是说不出来的复杂。突然就想写点啥,纪念一下这位让我一直念念不忘的诗人。 汪国真,这个名字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可真是火遍大江南北。那时候,谁要是没读过他的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艺青年。那时候,以我为代表的学子们都特别喜欢他的诗,觉得那些话就像是从自己心里掏出来的。 他的诗,特别能激励人。他的诗里总是充满了正能量,那种积极向上的劲儿,能一下子把人的心给点燃了。像《走向远方》里写的:“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这话是多有劲儿?每次读到这儿,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恨不得马上出发,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的诗,特别接地气儿。是那种能够抚慰心灵的句子,“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可以覆盖浅色”……一句句读起来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充满了力量。 他的诗,特别简洁明快。没有那些复杂的修辞,也没有堆砌的词藻,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只要明天还在》:“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是不是感觉特有力量?让人觉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还有希望,就别轻易放弃。 他的诗,还特别适合朗诵。那些句子,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有一种音乐的韵律。比如《嫁给幸福》:“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是不是特有气势?让人听了就忍不住跟着节奏继续往下读。 他的诗,其实也挺简单。发自肺腑,用真情。比如《只要彼此爱过一次》,那几句“如果不曾相逢,也许心绪永远不会沉重……只要彼此爱过一次,就是无憾的人生”,读完之后,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戳了一下,特别有感触。比如《感谢》里写的:“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这种“全部的给予”是多么的深情,其实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并不仅限于爱情,但我更喜欢用爱情来进行解读。这种爱情,特别真实,特别无私,特别让人动心。还有《挡不住的青春》,那句“我要飞翔,那么有没有人为我鼓掌?我用生命和热血铺路,没有一个季节能把青春阻挡”,简直就是年轻人的呐喊啊!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一下子就让人热血沸腾。 总的来说,汪国真的诗就像是一盏明灯,在那个时代照亮了无数年轻人的心。他的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深的哲理,可就是那种简单、直白、充满力量的语言,让他的诗走进了大家的心里。他的诗,就像是一首首生活的赞歌,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热爱生活,勇敢追求,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不过,说实话,汪国真的诗也不是没有争议。有一小撮人觉得他的诗太“通俗”了,不够“高大上”。可汪国真自己好像并不在意这些。他就是用最直白的语言,写出了大家心里最真实的想法。他的诗,就像是一杯热茶,虽然没有咖啡那种浓烈的苦味,但却能在寒冷的时候给你温暖。 2015年4月26日,汪国真走了,享年59岁。当时,消息传出来的时候,好多人都不敢相信。他的工作室发微博说:“我们无法相信更不可能接受……岁月如此无情。”是啊,岁月真的太无情了。可汪国真留下的那些诗,那些字,却永远不会被忘记。 那些曾经被我们抄在日记本上的诗句,那些曾经激励我们勇敢前行的话语,都成了我们青春岁月里最美好的回忆。汪国真用他的诗告诉我们,生活可以很美好,只要我们热爱它,只要我们勇敢地去追求。 汪国真,这个名字和他的诗,会一直留在我们心里。七绝·怀念汪国真青春似火梦如潮,笔落风雷指路标。一串诗行歌未尽,人间犹念那时谣。 作者简介:北立新,河北黄骅人,中华诗词学会市级优秀网管,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沧州市“十佳版权个人”,汪国真忠实粉丝。
发表时间:2025年03月12日 21:35:12     分类:望海观潮
   379         3
[词] 行香子·春雪
才叹枝疏,却见花飘。似庭前漫舞轻摇。梅芳雪艳,竹翠风萧。但柳尖柔,颈中暖,草根娇。银裘叹短,甘泉若醴,更梨园醉色妖娆。身前装点,身后逍遥。是亲之荣,近之美,饮之陶。
发表时间:2025年03月06日 21:34:06     分类:诗词速递
   155         3
[词] 长相思·贺民营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
文制裁,武制裁。烽火硝烟筑九台。征尘落满腮。大河开,小河开。历尽冬寒春会来。一轮高照哉。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25日 23:11:10     分类:诗词速递
   160         8
[散曲] 〔正宫·醉太平〕春潮
时崩世小,地迥天遥,东风爱惹绿丝绦,塞北寒气消。神鹰追日生骄傲,DeepSeek惊才调,哪吒问鼎入风骚,(我赞这)汤汤大潮。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20日 14:48:00     分类:诗词速递
   166         5
[诗论] 聊一聊《红楼梦》中的诗词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诗词文化的文学宝库。曹雪芹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在小说中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诗词作品,这些诗词或出自人物之口,或作为情节发展的关键,或用以烘托氛围、塑造人物形象等,它们与小说的叙事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红楼梦》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红楼梦》诗词特色 (一)形式多样,风格各异 《红楼梦》中的诗词涵盖了多种体裁,包括古体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形式丰富多样。例如,林黛玉的《葬花吟》是一首古体诗,其句式灵活,情感表达自由奔放,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以自然流畅的诗句描绘出落花的景象,抒发了人物内心的哀怨与无奈。而贾宝玉的《秋夜即事》则是一首七言律诗,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其首联“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通过对秋夜宁静氛围的描写,展现出人物内心的平和与闲适。这些诗词在风格上也各具特点,有的忧伤婉约,如林黛玉的《桃花行》“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有的自在洒脱,如史湘云的《咏白海棠》“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有的凄凉哀怨,如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等,充分体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二)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曹雪芹在创作诗词时,善于将人物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营造出丰富的意境,使诗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以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为例,诗中“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等诗句,通过对秋天凄凉景象的描写,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孤独与忧伤,情景交融,令人感同身受。再如《杏帘在望》,诗中“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等句,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用典精妙,内涵丰富 《红楼梦》中的诗词大量运用了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增加了诗词的文化底蕴,还使诗词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刻。例如,林黛玉的《咏白海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巧妙地化用了前人诗句中的意象,以梨花的白和梅花的高洁来衬托白海棠的美丽与高雅,同时也暗示了林黛玉自身的高洁品格。又如薛宝钗的《临江仙·柳絮》中,“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句,化用了明代陈子龙的诗句,表达了她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某种期许,用典精妙,耐人寻味。 二、《红楼梦》诗词的作用 (一)展现人物性格 诗词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达,通过分析诗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诗词大多情感细腻、哀怨缠绵,如《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等,这些诗词充分展现了她敏感多疑、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而薛宝钗的诗词则相对稳重、含蓄,如《咏白海棠》《临江仙·柳絮》等,体现了她端庄稳重、内敛深沉的性格。贾宝玉的诗词则多表现出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叛逆,如《春夜即事》中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秋夜即事》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等,这些诗词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人物鲜明独特的性格。 (二)揭示人物命运 《红楼梦》中的诗词往往还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走向。林黛玉的《葬花吟》中“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仅表达了她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也暗示了她最终的悲剧结局。《咏菊》中,“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一句,通过对陶渊明的仰慕,暗示了她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而她最终远嫁他乡,也与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形成了某种呼应。这些诗词如同人物命运的谶语,为读者揭示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方向。 三、《红楼梦》诗词的情感表达 (一)爱情的悲喜交加 《红楼梦》中描写爱情的诗词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些诗词生动地展现了小说中人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爱情关系。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充满了悲喜交加的情感。在《红楼梦》第五回中,有《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虽是酒宴上的一曲,又何尝不是宝玉的生活写照,“金玉良姻”是世俗认可的完美婚姻(宝玉与宝钗),但宝玉心中只牵挂“木石前盟”(与黛玉的前世之约)。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有《红豆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等句,宝玉借酒宴唱此曲,表面咏叹男女相思,实则暗藏对黛玉的深情。而林黛玉的《葬花吟》更是将她对这段爱情的绝望与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二)友情的真挚深厚 除了爱情,小说中还描绘了人物之间真挚的友情。例如,史湘云与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友情就通过诗词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在大观园的诗社活动中,史湘云多次积极参与,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她的《咏白海棠》“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等句,不仅展现了她的才情,也体现了她与姐妹们之间的友情。她们在诗词创作中相互交流、相互欣赏,这种友情在诗词中得到了真挚的表达。 (三)对命运的感慨与抗争 《红楼梦》中的诗词还蕴含着人物对命运的感慨与抗争。例如,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中“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等句,表达了她对命运的无奈与悲哀。而甄士隐的《好了歌解》中,“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等句,则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些诗词反映了人物在面对命运时的复杂情感,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四、《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蕴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现 《红楼梦》中的诗词大量运用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格律、典故运用、意象营造等,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诗词不仅传承了中国古代诗词的优秀传统,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发展。例如,林黛玉的《葬花吟》中对落花意象的运用,继承了中国古代诗词中以花喻人的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情感内涵。 (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与反思 《红楼梦》中的诗词还蕴含着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与反思。例如,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中,“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等句,通过第三者的口吻,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批判,以及对封建礼教的不满。 总之,《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诗词创作在艺术表现、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更彰显出《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的不朽魅力。 作者简介:北立新,河北黄骅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纪晓岚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楹联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网校教务长,河北省采风学会沧州工委副秘书长,龙风第一文学社常务总社长兼评审部部长、编辑部总编。中华诗词学会市级优秀网管,沧州市“十佳版权个人”。《燕赵诗典·沧州卷》执行副主编、《阅微草堂笔记》系列解读责任编辑,《中华龙诗词》编委。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02日 22:02:12     分类:诗词速递
   406         7
[词] 鹧鸪天·闹元宵
想起当年风月高,麦场火把引人潮。儿童三五提灯走,父老寻常抬鼓敲。 存旧梦,复元宵。银河落地舞红绡。长空炮响金凌绽,四面欢声警笛飙。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01日 19:33:32     分类:诗词速递
   172         3
[诗论] 绝句的写作技巧探究
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体裁之一,通常由四句组成,每句五言或七言,形式简洁而内涵丰富。绝句的创作不仅需要诗人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这些技巧包括格律的运用、意象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感的表达等多个方面。我们将从这些方面入手,探讨绝句的写作技巧,揭示其艺术魅力。 一、绝句的格律 (一)平仄与韵律 绝句的格律是其形式美的重要体现。平仄的运用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赋予诗歌音乐般的韵律感。绝句的平仄规则相对固定,但也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五言绝句为例,其平仄格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 2. 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 3. 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 4. 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 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其平仄格式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这种平仄的交替运用,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韵律是绝句的另一重要格律要素。绝句的押韵通常在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的字称为韵脚。绝句的押韵规则较为灵活,但一般要求韵脚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中“流”和“楼”押韵,这种押韵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还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流畅。 (二)对仗与平衡 对仗是绝句创作中常用的技巧之一,它通过词语的对称与平衡,增强诗歌的形式美感。绝句的对仗通常出现在第二、四句,要求对仗的词语在词性、词义、结构上相互对应。例如,杜甫的《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其中“泥融”对“沙暖”,“飞燕子”对“睡鸳鸯”,这种对仗不仅使诗句在形式上更加整齐,还在意义上形成了一种平衡与和谐。对仗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还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 二、绝句的意象运用 (一)自然意象与情感寄托 意象是绝句创作中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自然意象在绝句中尤为常见,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思绪。例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以“月”“鸟”“春涧”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幽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自然意象的选择往往与诗人的情感状态密切相关,如“月”常用来表达思念与孤独,“花”则多用于象征美好与希望。通过自然意象的运用,诗人能够在绝句中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内涵。 (二)文化意象与历史内涵 除了自然意象,文化意象也在绝句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文化意象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能够在绝句中展现出更为丰富的文化意蕴。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中“黄鹤楼”作为文化意象,不仅是一个地理标志,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说与文化记忆。诗人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历史的感慨。文化意象的运用使绝句在情感表达的基础上,增添了文化的厚重感。 三、绝句的修辞 (一)比喻与拟人 修辞手法是绝句创作中增强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比喻是绝句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将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使诗歌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例如,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人将“菊残”比作“傲霜枝”,生动地描绘出菊花在寒霜中依然挺立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坚韧品质的赞美。拟人则是将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诗歌更具情感色彩。例如,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凄美动人。 (二)夸张与对比 夸张是绝句中另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将瀑布的壮观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对比则是通过事物之间的差异,突出诗歌的主题。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通过“人面”与“桃花”的对照,展现了物是人非的无奈和对逝去爱情的深深眷恋。 四、绝句的情感表达 (一)含蓄与隐喻 绝句的情感表达往往具有含蓄的特点,诗人通过隐喻的方式,将情感隐藏在意象与意境之中。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以“巴山夜雨”为隐喻,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对未来团聚的渴望。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使绝句的意境更加深远,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 (二)直抒胸臆与情景交融 除了含蓄的表达方式,绝句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佳作。例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与无奈,使诗歌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情景交融是绝句情感表达的另一种重要方式,诗人将情感与景物相结合,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使诗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五、绝句创作的建议 (一)注重积累与感悟 绝句创作需要诗人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情感捕捉能力。诗人应广泛阅读经典诗词,积累丰富的词汇和意象,同时在生活中注重感悟,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创作中。例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人通过对江南春景的描绘,将自然之美与历史沧桑感相结合,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这种感悟来源于诗人对自然、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二)灵活运用技巧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应灵活运用格律、意象、修辞等技巧,但不应被技巧所束缚。绝句的创作应以表达情感为核心,技巧只是辅助手段。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语言简洁,没有复杂的修辞和严格的对仗,但却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简洁的意境打动了无数读者。这说明在绝句创作中,情感的真实表达比技巧的运用更为重要。 (三)勇于创新与突破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诗人应勇于创新,突破传统的束缚,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例如,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虽然采用了现代诗歌的形式,但其意境和情感表达与绝句有着相似之处。诗人通过对雨巷、丁香等意象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忧伤的氛围,展现了现代诗歌与传统绝句的融合之美。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也为绝句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之,绝句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体裁,其创作技巧丰富多样,涵盖了格律、意象、修辞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通过对经典绝句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技巧共同作用于绝句创作,能使其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但真正的艺术魅力更来自于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性的细腻洞察,只有将技巧与情感相结合,才能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绝句作品。 作者简介:北立新,河北黄骅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纪晓岚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楹联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网校教务长,河北省采风学会沧州工委副秘书长,龙风第一文学社常务总社长兼评审部部长、编辑部总编。中华诗词学会市级优秀网管,沧州市“十佳版权个人”。《燕赵诗典·沧州卷》执行副主编、《阅微草堂笔记》系列解读责任编辑,《中华龙诗词》编委。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01日 08:01:43     分类:诗词速递
   756         5

1 2 3 4 5
  • 772 条记录 第 1 页/共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