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七律] 2024年诗词小辑(45首)
2024年诗词小辑(45首) 刘显双女史寄赠《轻鸟之音》读后感题鹂声出桦甸,闻道是佳吟。绮韵弥关外,瑶章入梦深。萋萋春草意,楚楚女儿心。捧著逐篇读,兰香满素襟。 傍晚于红石峰景区五道白河漫水桥听溪夜幕渐沉沉,白河流缓缓。未成秋水篇,先奏广陵散。瀑落跳珍珠,曲飞动琼琯。我来倚石听,清韵涤疏懒。 剑门关巨刃伊谁铸?天工造物奇。赤芒凌绝顶,杀气镇凶罴。稳守崖中险,愁煎关外师。余来歌剑阵,弹铗谱新词。 悟道崖续得鸿濛脉,崖邻一线天。入云人迹杳,开悟道心玄。石壁深留印,山风轻带烟。难能寻鹤影,知又误机缘。 石瀑崖大瀑出崖顶,源头疑在天。水来流作石,声去散于川。造化形趋诡,升沉法近玄。欲知沧海事,难觅纪年篇。 大龙脊巨鳍生突兀,大脊胜图腾。初睹嶙峋影,足酬迢递征。行藏离浚泽,魂魄绕崚嶒。岁月未能蚀,独留一脉兴。 飞来石巨石形如鼓,飞来无迹寻。近看青若许,欲抱力难禁。险险斜斜影,摇摇咄咄侵。风推云树动,疑晃小高岑。 甲辰上元节口占天悬大月岁催人,社火红灯别样亲。碗里汤圆心底梦,不能辜负是青春。 听书闲欲翻书叹眼花,小屏听讲佐清茶。几多虚幻离奇事,聊证人生顺与差。 听诗浅谈细解且兼听,多把新醪注老瓶。偶有灵犀穿脑洞,暗途如见启明星。 听歌一曲清欢一曲悲,悲欢终是为伊谁?绕梁声被风吹散,便有相思侵上眉。 珲春市诗词楹联学会第三届新春恳谈会感题华轩灯璨庆相逢,一岁甘辛溢满胸。诗意喜同春意暖,酒香争与墨香浓。太平清韵缘惜福,宁谧微吟酬寄踪。应信新年新梦好,边歌飘过水流峰。 志贺延边诗词楹联学会年会诗坛劲旅笔如椽,绮韵华章集壮编。妙句每从心上得,微言尽在口中传。一朝竖帜海兰畔,卅载倾歌长白巅。更喜吟怀清胜雪,拟来贺语寄庭前。 夜梦五首二醉去沉沉梦几重,乘尘飘曳远瀛中。惊龙吞海窥沙白,望凤焚天遗羽红。罔道方舟能渡劫,孰怜圆月照途穷。有闲客傍银河岸,争指星辰说不同。 三绛宫紫阙缀蓬瀛,午夜犹闻丝管声。云路未怜璇柄暗,天心独许月轮明。丹炉飘霭直熏鼻,玉简传烽已列兵。伐怪伐妖烟纛远,仙家羽檄报清平。 四龙曾匿迹海曾枯,血染蓝星争霸图。消长族群怜草芥,迭更旛帜鉴丹枢。分糕刀柄凭君捉,燃烛灯芯赖仆扶。若个层阶迷客眼,一登高后懒听呼。 五黄粱未熟梦沉酣,听诏传名续美谈。锦帽朱袍浮璨绮,香园琼阁涌晴岚。相因好恶兴谀谤,回惮衰荣毁督参。密窖藏银皆胜雪,台前犹敢笑饕贪。 六玉盘高挂影真真,怜照村头懵懂人。腹底肠宽聊说饱,囊中金尽未言贫。铁锄无负长长垄,俗抱难留浅浅春。倦意不消犹不解,黑甜乡里数年轮。 雨中又抵东炮台遗址有怀落暮黑云堆又堆,遥听天末响沉雷。近丘许我同披雨,御敌怜谁共举杯?角力缘凭基祚永,承平得赖壮心培。望中杀气难消尽,也借杀声歌一回。 腊八感怀身若蛰虫心半苏,暖阳高挂照霜途。久谙世味粥熬岁,每慰尘怀思钓鲈。故事凭多难入韵,新诗渐少不堪诛。耳旁听得梅花赋,直羡梅花胜丈夫。 甲辰贺春听钟传响报移辰,腊尾兴怀逢立春。霜雪未融风尚冷,稻粱能饱梦难臻。岁因更迭用情笃,诗为行酬吐句新。但许此心安守静,捧书长做太平人。 甲辰年高老八十大寿有贺(通韵)岁次金龙气象新,捧笺遥寄庆佳辰。听吟争做先生粉,遣兴独夸高士心。鹤发霜眉情尚雅,竹风松骨笑含真。杖朝龄享天伦乐,羡煞诗坛贺寿人。 雪柳诗社成立四十周年感寄卌年清兴蕴清嘉,韵字盈春兰吐芽。意格澄高钦雪柳,襟期旷朗壮松花。幸逢佳会争题贺,愿谱新歌共放槎。梅骨鸥心衔运远,喜闻诗苑涌奇葩。 第十三届海棠雅集于萧山举办寄贺高竖吟旌心向阳,三江交汇孕诗乡。杨岐钟动钱潮浪,渔浦歌萦横筑塘。韵出源头堪琢句,香来王府足留芳。义桥佳日筹佳会,知是新风承大唐。 五十五初度自拟兼为翟公十年祭释耒无关勤不勤,雨初停罢日曛曛。蔷薇香气曾迷虎,鹍鹤清音犹绕云。读史纵难明世事,问心幸未负斯文。少年梦酿中年酒,饮醉天东独忆君。 关东诗阵成立20周年感题谊结吟盟只为诗,一屏一帖著传奇。唯祈雅调扬清韵,愿奉书香酬素期。情笃每因心共仰,势成难得岁同持。回眸历历足堪念,也向朋侪寄所思。 双龙泉旧址怀古雨湿青阶雾隐龙,闲来山脚觅灵踪。一泓照影一泓失,千幢排云千幢从。物相已随人变幻,天心不许梦沉封。百年泉韵成孤响,犹自涓涓听未穷。 登卧龙岗遇美人松王感题傍崖原为鉴沧桑,历劫知来险处藏。翠黛堆云摇俏影,红鳞曜日泛莹光。貌犹不老堪羞我,心已忘情独恋乡。感慨寸身成十丈,千年足可细思量。 吴大澂收复国土纪念碑揭牌有赋百卅年来沛泽留,全瓯功业壮边州。知怜白发求鱼计,无忘丹心出海谋。龙虎石碑终在眼,山河气象岂堪忧。天东锁钥披霞锦,不负皇华两度筹。 吉林市诗词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志贺盛会欣逢五彩秋,江城新旅豁明眸。连珠句谱关山曲,织锦心衔松水鸥。月满一轮增气象,菊开三径绽风流。天东雁过传佳贺,愿共诗家唱不休。 悼念叶嘉莹先生千古寒云冻雨日昏昏,遥向津门祭逝魂。历劫心头余雅调,归途梦底落诗痕。愿凭尘世传奇影,来续神州文脉根。我信海棠香不散,乘鸾人去韵长存。 自嘲检点尘涯问若何,自弹自演自成歌。头光幸避地中海,身倦甘栖塞外窝。报国酬民才未逮,推心劳力鬓终皤。最开怀是弄孙笑,无虑余生烦恼多。 卧龙岗游记吾自天东来,身向大荒走。辗转复行行,访胜寻龙首。龙首一何高,栈道一何陡。未闻嘤鸣声,独听黑鸦吼。歇足三角矶,汗滴鱼驮石。鱼鳞覆藓苔,渡劫失仙籍。攀岩阶叠阶,驰眸碧拥碧。初登卧龙岗,旋踏黄龙脊。奇险问何如,登临战栗栗。摩崖若龙鳍,玉柱朝天矗。登顶大泽巅,手可摘星宿。东瞰甄峰山,西接长白瀑。重峦抱重峦,行迹凭诗录。石壁豁然开,得窥美人树。娉婷动客心,婀娜留客步。翠黛自盈盈,朱颜引顾顾。绝顶越千年,骚人争为赋。胜迹取天然,仄径不绝旅。俯首见灵芝,抬首见松鼠。巉岩落参差,杉楸与之伍。土径斜又斜,蹀躞下幽谷。隐听崖顶声,似闻崖根语。盘旋再盘旋,终见同游侣。覆盆莓果红,蛱蝶双双舞。归途频回眸,题句倾肺腑。 生查子·候月梦看玉轮升,醒看蟾光隐。一升一隐间,顾盼伊谁悯。把酒未成歌,心底遗清韵。且待破云来,听卿报佳讯。 浣溪沙·春曲浪卷春潮到海涯,鹧鸪啼醒杜鹃花。漫山新紫映红霞。欸乃声中烟柳绿,婆娑影外水云佳。听人传唱浣溪沙。 浣溪沙·雨后日出晴云薄似纱,松针垂露映红霞。有人早起理桑麻。耳畔犹然萦水患,边陲聊复寄生涯。约谁同赏太阳花? 菩萨蛮·桃花春烟笼碧风轻舞,红尘又落桃花雨。片片寄相思,相思何也痴。凭栏长伫望,影没青苔巷。粉帐隔双眸,难消心上愁。 鹧鸪天·春草天送东风步未禁,边台春意正堪寻。香蒿叶嫩初迷眼,野韭芽青足动心。缘埂上,向江浔。丛丛新绿更愔愔。待将碧毯铺成后,坐与卿卿相对吟。 鹧鸪天·莲花湖雅集留记湖似明珠山似屏,云浮海汽拢葱菁。田田叶自水中叠,朵朵莲从茎上擎。呼故旧,唤新朋,烹鱼烤肉吐心声。酒酣恰壮诗人胆,争向游人歌太平。 高阳台·甲辰夏日雅集又赴莲花湖赏荷有怀山映晴湖,水浮翠盖,参差新粉牵魂。画舫犁波,柳莺啼醒烟津。小屏偷摄婷婷影,有风儿、轻拂纤身。者清姿,虽出泥根,未染埃尘。 昨年今日曾趋此,恰濛濛细雨,绿韵氤氲。把酒重斟,看花疑是佳人。吟怀徒作痴痴语,倩谁能、相遇相珍。叹游踪,来也纷纷,去也纷纷。 高阳台·上巳又近于图们江断桥感题水夹微寒,山浮浅黛,断桥堤柳还青。置酒江干,泠泠浪涌春声。太平无忘思鼙鼓,但倾杯、遥酹曾经。嘱沧流,浣我忧襟,赋彼豪情。 凭栏凝眺期何远,许甘霖漫洒,淑气交萦。祈祉惟真,此心天地同听。犁铧又起长长垄,愿尘寰、永歇侵争。计年年,紫燕双归,布谷和鸣。 高阳台·刀郎世味深尝,生途远涉,弦歌演绎沉浮。隔著屏儿,心音绕耳难休。草根缘未窥名器,骋羁怀,初亮襟喉。望高台,阶也曾登,影也曾留。重来何故频倾泪,叹青春不再,客梦终酬。彼岸花摇,胡杨亦懂温柔。手中线已松开久,任风筝、飘过沙丘。且听他,翻唱聊斋,细说因由。 高阳台·题菊兼寄北辰艳夺吟眸,情钟倩影,参差粲映芸窗。翠袖经寒,尤怜珠蕾争张。庭前雪又纷纷落,且偷闲、细赏群芳。者霜英,触我心弦,动我诗肠。依然记得春和日,喜云浮雁讯,苗起龙岗。素节兰交,因缘移植东疆。殷勤换取花无算,更休提,襟染幽香。奉长笺,聊寄新词,共饮琼觞。 【题记】甲辰春,辉南北辰诗弟寄赠菊苗十余品,培植至秋,蓓蕾渐盛,冬来花竞绽放,望之喜不自胜,诗意顿生,是以为题。 水调歌头·登顶花砬子凭吊东北抗联二军密营勇士趟过白河水,直奔险峰攀。细看长寿磐石,经岁自悠闲。虎印循依龙印,守得烟岑静谧,相顾保平安。仄径莫嫌陡,登顶望重峦。碧空近,青嶂远,绝浮喧。倚栏独啸,甘捧心胆向天悬。难忘林霏深处,尚有营盘遗迹,歃血报轩辕。把酒遥遥祭,无负壮怀篇。 沁园春·甲辰初秋登玉皇阁赏海浪崖感记翠拥双巗,霞染重林,脉起崚嶒。望玉皇阁外,思浮岚岫;仙人洞里,心系丹经。神锁关奇,剑门隘险,五指峰高壮胆行。惊回首,有飞来石瀑,绝胜云屏。危巅似隐潮声。问谁使翻花赤巘横。想乾坤巨变,水晶宫碎;沧溟倒转,海浪崖升。亿载流光,一朝嘉会,不负诗家脚下程。轻提笔,助昆台画境,九域扬名。
发表时间:2024年12月26日 09:28:51     分类:其他作品
   255         2
[诗:七律] 张籍《赠海东僧》浅析
张籍《赠海东僧》浅析赠海东僧①唐·张籍别家行万里②,自说过扶余。③学得中州语④,能为外国书。⑤与医收海藻⑥,持咒取龙鱼。⑦更问同来伴⑧,天台几处居。⑨ 【浅译】 辞别家乡,远离故土,千里迢迢,您告诉我是途经扶余旧土,辗转来到大唐。在这里您不仅学会了中原的语言文化,还能翻译其他国家的佛教典籍。您能用采来的海藻入药为病者治疗疾患,更能用佛法来降服修行路上的魔障而保持内心的祥和。居于您这样优秀,我更想问一问和您一同来此的高僧,都在天台宗何处修行呢? 【笺评】 《赠海东僧》,是张籍晚期的作品。该诗主题鲜明,情感真挚。用语简朴,通俗不失峭炼。凝练不失自然。诗人将渤海僧人集才学、医学、佛学于一身,尚不惮遥程,来到唐朝学习更先进的文化。为进一步提升佛法的认知,为进一步提升故国文明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折射出中原诗人与渤海僧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可视为是具有较少政治色彩的民间层面的交流,这也为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长时期的友好相处奠定了广泛的民意基础。在这种基础上,各民族不断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会深化民族认同、情感认同与文化认同。因此说该诗具有较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应不为过。 【注释】 ①海东,即指“海东盛国”之渤海国。《新唐书·渤海传》载:“初,其王数遣诸生谒京师太学,至是遂成海东盛国,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海东僧:即海东盛国来大唐研修佛法的僧侣。 ②家,家乡,亦代指渤海国。万里: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敕渤海王大彝震书:“……远慕华风,聿修诚节。梯航万里,任土之贡献俱来;夙夜一心,朝天之礼仪克备。” ③扶余:扶余,又称夫余,公元前239年建国,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的国家,北魏太和十八年(494),扶余被勿吉所逐,亡国。扶余旧民与勿吉人融合后衍生浮渝(扶余)靺鞨(即粟末靺鞨)族群。高句丽亡后以粟末靺鞨为主体族群的渤海国立,故渤海国人将扶余旧地称为故土。 ④中州:河南,此处代指中原。中州语:狭义上是指以汴州为中心的普通话;广义上代指汉语。 ⑤外国:因渤海国唐朝文化同源,是以此外国或指梵文(古印度的一种语言文字),或代指新罗、日本。 ⑥海藻:马尾藻科植物羊栖菜、海蒿子、三角藻等干燥叶状体。可吃可入药,亦可以做僧侣素食。 ⑦持咒:佛教用语,即念诵咒语。唐朝·卢纶《送恒操上人觐省》诗:“持咒过龙庙,翻经化海人。”龙鱼:即龙鲤。《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北……。” 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鵠。” 取:作招致解,意同降服。 ⑧同来伴:一起来大唐研修佛法的僧侣。 ⑨天台:山名,亦宗派名。《佛学大辞典》载:“浙江省台州天台县之西、仙霞岭脉之东支也……隋智者大师依此山而开辟一宗,因之有天台宗之名。”几:代语,相等于:何、什么。 【张籍】 张籍(766-831),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他对文学社会作用的认识,与白居易相近。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 【参考资料】 《张籍考释》 王孝华 著 《北方文物》杂志社 2012年5月20日稿 《渤海国史》魏国忠 朱国忱 郝庆云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8月第1版 《夫余史料汇编》 于波 主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9年12月第1版
发表时间:2024年12月23日 09:09:55     分类:诗论
   173         1
[诗:五律] 贯休《送人之渤海》浅译
贯休《送人之渤海》浅译 送人之渤海①唐·贯休国之东北角②,有国每朝天③。海力浸不尽④,夷风常宛然⑤。山藏罗刹宅⑥,水杂巨鳌涎⑦。好去吴乡子⑧,归来莫隔年⑨。 【浅译】在我国东北极远之地,有一个藩属国(渤海国),常常不忘来我大唐朝觐天子。即使再汹涌的海浪也淹没不了他们对大唐的向往,渤海国人民质朴的情怀也由此清晰可见。渤海国就像神话传说那样由巨鳌驮起在东海的尽头,山林掩映着粟末族居住的房屋,大海的浪花翻卷着水神的涎液。我衷心祝福远航的朋友一路平安,为免亲友挂念,期待您早去早归,不要等到年后再返回吴越故土。 【笺评】这首诗,应是贯休早年游于浙东所作。诗中形象的描述了渤海国遥远的地理位置,与中原的紧密关系,奇特的民族风貌,汹涌的怒海航程,最后寄语好友旅途平安,期待着早日归来。此诗首尾平实,仗联险奇,气度高远疏朗,一结尤鉴情谊。我们从诗中可以看到,当时不仅渤海国向大唐朝贡频繁,唐人远赴渤海国贸易往来也是络绎不绝。此诗作为唐朝与各族之间政治、文化、经济紧密交融的历史进程,更有其独特的参考价值。 【注释】①渤海:唐朝附属国,(698年—926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的政权,其范围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②国:《说文》:“国,邦也。”此处代指大唐。③国:此国即指渤海国。朝天:朝拜天子,入朝进贡。李白《玉壶吟》:“朝天数换飞龙马,勅赐珊瑚白玉鞭。”④海力:唐·元稹 《乐府古题序·侠客行》:“海波分作两处生,分海减海力。” 浸,淹没。唐·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别时茫茫江浸月。”⑤夷风:隋·杨广《纪辽东二首》:“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唐·陶翰《送金卿归新罗》:“礼乐夷风变,衣冠汉制新。”此处代指渤海国的民风。宛然:清晰貌。⑥罗刹:《慧琳意义》卷二十五中记载:“罗刹,此云恶鬼也。”同书卷七又说:“罗刹娑,梵语也,古云罗刹,男即极丑,女即甚姝美。”罗刹宅:代指渤海国粟末族人居所。⑦巨鳌:即巨龟。用《列子·汤问》典故:“巨鳌戴蓬莱山而扞沧海之中。”此亦成语“巨鳌戴山”之出处。⑧好去:送别之词。犹言好走,一路平安。 唐·白居易 《南浦别》诗:“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吴乡:泛指吴越旧地。 ⑨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唐·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隔年:明年。唐·岑参《过酒泉忆杜陵别业》:“愁里难消日,归期尚隔年。””【贯休】贯休(832-912),浙江兰溪登高里人,俗姓姜,字德隐。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贯休七岁,在兰溪和安寺出家为童侍,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入诸暨五泄禅寺。贯休工诗、善书、擅画,其所画罗汉,状貌古野,绝俗超群,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冬,二十四岁出五泄寺 云游天下,脚步历涉苏州、越州、缙云、处州、洪州、婺州、彭泽、庐山、润州、扬州、江宁、九华、饶州、衢州、睦州、信州、杭州、常州、泗洲、洛阳、长安、陇西、蓟门、荆州、江陵、湘中、粤中、南海、黔中、成都,于前蜀永平2年(梁乾化二年·912)12月卒于成都龙华禅院,尘寿81岁。其门人昙域收集遗稿,题为《禅月集》,于前蜀后主乾德五年(921)十二月刻梓行世。今存世诗有700余首。贯休博学多才,《唐才子传》称赞他“一条直气,海内无双。意度 高疏,学问丛脞。天赋敏速之才,笔吐猛锐之气。乐府古律,当时所宗……果僧中之一豪也。 【参考资料】《贯休歌诗系年笺注》 胡大浚 笺著 中华书局 2011年6月第一版《渤海国史》魏国忠 朱国忱 郝庆云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8月第1版
发表时间:2024年12月11日 18:07:53     分类:诗论
   187         3
[诗:七律] 浅析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温庭筠 疆理虽重海①,车书本一家②。盛勋归旧国③,佳句在中华④。定界分秋涨⑤,开帆到曙霞⑥。九门风月好⑦,回首是天涯⑧。 【题解】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32年,即唐文宗大和6年秋(渤海国大彝震咸和2年),这一年,温庭筠三十二岁,在长安写下了这首《送渤海王子归本国》。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谓此渤海王子系大和6年来朝之大明俊。顾学颉《温庭筠交游考》则谓系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来朝之大延广,其回国或在开成五年。 【浅译】 广袤的大唐与您的故乡虽然远隔层叠的大海,但是我们文同源,车同轨,原本就是一个亲密的大家庭。祝贺您在长安留学时期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更受到陛下的召见封赏,满载殊荣回归故国,您那美好的诗句会长留在大唐广为传颂。陆海分界,您将在登州上船,正是秋潮水涨之时,我祝福王子挂帆东去早日到达那曙光初现朝霞满天的东方故国。 我想,王子回到渤海国后,一定会时时追忆长安的壮美以及在长安的快乐。当您回首遥望长安,却只能是天遥地远各在一方,互为思念了。 【笺评】 这首《送渤海王子归本国》诗,用典恰切,用词简雅,即显示了渤海国受大唐文化影响之深,又表达了对海东盛国的友好与尊重,惜别之情与推誉之心萦绕句中,颇具泱泱中华大国风度。以诗证史,足可鉴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亲密交流的历史,更反映了当时渤海国重视学习、吸取中原文化,以至于中原文化渗透融合进渤海文化的各个方面的重要史实。 【注释】①疆理:《左传》:“宾媚人对晋曰:‘先王疆理天下。’”在此指疆域。《随书·高祖纪下论》:“《职方》所载,并入疆理。”重海:层叠的海,此谓渤海国的疆域远隔重海。②车书:语出《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车书一家,指其文物制度同于中华。《新唐书·北狄传·渤海》:“初,其王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至是遂成海东盛国。”在唐朝诸附属国中,渤海系受华夏制度文化影响最显著者。③旧国,即指渤海国。王子④中华:语出东晋桓温的《请还都洛阳疏》:“自强胡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此处泛指大唐。⑤定界:典出《新书·吐蕃传》:“宰相裴光庭听以赤岭为界,表以大碑,刻约其上。”此处代指唐与渤海国的陆海分界。⑥曙霞:唐代沈佺期 《苑中遇雪应制》诗:“北阙彤云掩曙霞,东风吹雪舞仙家。”温庭筠 《陈宫词》:“淅沥 湘风外,红轮映曙霞。此处代指渤海国。⑦九门:古代宫室制度,天子设九门,此处泛指宫禁所在的长安。⑧天涯:典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三国·魏·曹植《升天行》:“中心陵苍昊,布叶盖天涯。” 【温庭筠】 温庭筠(801一866),本名岐,字飞卿,山西太原人。初唐宰相温彦博裔孙。温氏一族经历隋唐两朝,从叱咤风云到逐渐衰微。晚唐时代,政治腐败,朋党勾结,他虽“长于诗赋”,但无人推荐,因而屡试不第;又因为其性格孤傲,得罪当时宰相令狐绹,长期遭到排斥,一生中仅担任过方城尉和国子监助教等低级官职。温庭筠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渤海国】渤海国(公元698-926年),是我国唐朝时期以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东北地区的地方民族政权。698年,大祚荣建立,自号震国。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都城初驻旧国(今吉林敦化),742年迁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755年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785年再迁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794年复迁上京龙泉府。926年为辽国所灭,传国十五世,历时229年。 【参考资料】《渤海国史》魏国忠 朱国忱 郝庆云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8月第1版《温庭筠全集校注》刘学锴 著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 2016年9月第1版
发表时间:2024年12月04日 08:19:15     分类:诗论
   180         4
[诗:七律] 刘禹锡《酬杨司业巨源见寄》诗文注析
刘禹锡《酬杨司业巨源见寄》诗文注析 整理/李红光 酬杨司业巨源见寄① 辟雍流水近灵台②,中有诗篇绝世才③。渤海归人将集去④,梨园弟子请词来⑤。琼枝未识魂空断⑥,宝匣初临手自开⑦。莫道专城管云雨⑧,其如心似不然灰⑨。 (我于2001年,迁居珲春,特别关注历史上渤海国与唐朝文化交流的诗作,略作收集整理,以为存记。也欢迎广大诗友提出批评指正,以供完善。)诗歌,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极为独特而又崇高的地位。到隋唐五代时期,诗歌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其中,在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就有将近五万首诗篇。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就有五六十位,古体近体争奇斗艳,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初、盛、中、晚各期名家辈出、星驰云涌。刘禹锡,洛阳人,生在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卒于武宗会昌二年(842)。刘禹锡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也是中唐时期优秀的诗人,还一度是政治革新运动中的先驱。①杨巨源(约755-833?),《全唐诗》小传:“杨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贞元五(789)年擢进士第,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除国子司业,年七十致仕归,时宰白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司业:国子监司,帮助祭酒教授生徒。②辟雍:亦作“壁雍”。最早是周王朝为贵族子弟所设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璧还为名。《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此处,代指国子监。灵台:西周台名。《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郑玄笺:“观台而曰灵者,文王化行似神之精明,故以名焉。”③诗篇绝世才:指杨巨源诗才超过众人。白居易《赠杨秘书巨源》:“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四海半为兄。”④渤海:唐武后时靺鞨人所建地方政权,受唐册封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其盛时奄有松花江以南至日本海之地,五代时为辽所灭。集:指杨巨源诗集。此句言杨巨源诗集传入渤海国。⑤梨园子弟:唐玄宗时曾选乐工三百人,宫女数百人,教授乐曲于梨园。后称歌舞艺人为梨园子弟。⑥琼枝:比喻美好的人物。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照席琼枝秀,当年紫绶荣。”⑦宝匣:以宝玉为饰之木匣。此处代指盛诗之匣。⑧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宋书·乐志·艳歌罗敷行》:“三十侍郎中,四十专城居。”云雨: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刘禹锡时为夔州刺史,故有“专城管云雨”之句。⑨不然灰:即不燃灰,死灰。《庄子·知北游》:“心若死灰。”《史记·韩长孺传》:“死灰独不复然乎?” 【品评】《酬杨司业巨源见寄》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在夔州刺史任上酬和杨巨源之作。杨巨源时为国子司业,且亦擅诗,故刘禹锡从国子监起笔,着重推许杨巨源的“绝世”诗歌才能。其中“渤海归人将集去,梨园弟子请词来”两句,前句乃具体写出其诗歌才能影响与流播的广远;后句则以精通音乐歌舞的梨园子弟之请词,以见其诗歌之高超绝伦,广为名流求索的盛况。颈联出句用“琼枝”誉美杨巨源,因未能相见而留有不尽的遗憾;对句用亲手打开“宝匣”来表示重视杨巨源的寄诗。杨巨源寄刘禹锡诗已佚,但刘此诗后两句“莫道专城管云雨,其如心似不然灰”,当是酬和杨巨源原诗之意的诗句。“莫道”后的“专城管云雨”,当是杨诗句意。“云雨”既是实物,又有巫山云雨之意,可谓双关之语。刘禹锡巧妙地以“其如心似不然灰”句酬和之,并用以表明自己的情怀,亦有双关之妙,可谓风流倜傥之至。 附录:杨巨源身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九朝(这个时期,正对应渤海国文王、废王、成王、康王、定王、僖王、简王、宣王七朝),自幼到老,不废吟咏,交游极广,且能以诗训导后进。中晚唐的重要诗人白居易、韩愈、刘禹锡、元稹、张籍、王建、王涯、武元衡、权德舆、章孝标、贾岛、马戴、许浑等,均与他有交往唱和。杨巨源诗多散佚,现存世仅160首。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发表时间:2024年12月01日 11:23:54     分类:诗论
   198         2
[诗:七律] 一生辛苦又如何
一生辛苦又如何一一生辛苦又如何?世路迢迢坎坷多。清减心忧催旅思,丰肥愿喜傍阳和。流光幻影空遗梦,俗网浮踪枉掷梭。历尽红尘青白眼,酸甜都是小儿科。二画影迷眸鬓渐皤,一生辛苦又如何?屠龙技傍英雄梦,舔犊心牵贫贱窝。斜倚地球观变化,闲看天幕叹蹉跎。此身真个重来后,莫放青春逐逝波。三 群魔未灭灭心魔,风雨春秋守典柯。六合恩荣唯自取,一生辛苦又如何?丹墀滋漫龙香韵,霜野虚飘鼎实歌。偶拟吟章聊助酒,倾杯酬月负枯荷。四笔管毫锋磨更磨,远疏太白仰东坡。珠敲蓬牖听急雨,雪掩柴扉炖大鹅。半世沉浮堪去也,一生辛苦又如何?休从有趣吟无趣,满壁佳章胜绿萝。五屏前联句脸微酡,错落纷繁讹复讹。撩乱青春撩乱梦,可怜红粉可怜蛾。东风信向枝头放,牧笛声从窗外过。万事莫凭天注定,一生辛苦又如何?2008-03-24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23日 13:27:01     分类:诗词速递
   1096         7
[词] 李野华书法作品欣赏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18日 12:53:00     分类:词
   284         0
[诗:七律] 寄书应见雁南征
寄书应见雁南征 【题记】 读王荆公《示君长安》,颇喜结句“寄书应见雁南征”。适逢江东诗友张清凌两寄墨宝均未能得,情梗于喉,遂借此句得诗五首,略抒情怀兼以寄君。 一寄书应见雁南征,辽楚云横几万程。驿路飞笺随蝶去,兰舟逐日带诗行。床头旧梦连新梦,耳畔风声杂雨声。不问闲愁多劝酒,醒来天色自然晴。 二又送西风过此城,寄书应见雁南征。青霜映月人难寐,白草连天笛有声。放纵豪情拼一笑,拾来诗梦过三更。漫将心事系边柳,细数风流看后生。 三边城孤咏伴蛩鸣,万里长天共此生。寻梦不知鲲北发,寄书应见雁南征。解吟青草江东泪,肆意黄砂塞外风。不是诗人珠玉句,如何勾得醉魂倾。 四紫塞川前路纵横,云封哨所雾迷旌。沙洲烽火余灰重,故垒冰河晓梦轻。落日难追鸥逝远,寄书应见雁南征。江东才子如相问,无限诗情系国情。 五黄昏寂寂踏沙行,浪打涯头涛有声。江水奔流终入海,诗人何处可骑鲸。百年兴废云中梦,一句沉吟月半明。鹤骨冰心留纸上,寄书应见雁南征。2007-11-30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18日 11:38:20     分类:诗词速递
   1318         1
[诗:七律] 欣闻己丑江右盛会赋得“莫问长江水浅深”遥祝诗兴
欣闻己丑江右盛会赋得“莫问长江水浅深”遥祝诗兴 一莫问长江水浅深,屏前一路细追寻。每因小聚叹离远,终使闲情误到今。柳色漫堤山挂雾,霞光披郡客留吟。浔阳从此传佳话,三月春光抵万金。二吴头楚尾恨沉沉,莫问长江水浅深。战火三屠魂未绝,春风一顾绿难禁。常思国运牵文运,尤盼诗心秉赤心。暮色苍苍钟鼓响,月随人影到双林。三大道通天酒共斟,庐山有瀑梦常临。倾情高阁云飘渺,莫问长江水浅深。忧患易从诗上得,流光难在手中擒。新篇拟就遣鱼发,也向群贤寄贺音。四千年文脉接烟浔,身被湖山染素襟。帆影渐增花月盛,诗情忽涨客愁侵。谁知沿岸楼多少?莫问长江水浅深。寒柳堂中书尚在,令人凭吊到云岑。五君弄琵琶我弄琴,相携春雨化甘霖。钟情白鹿熏风雅,悟道黄龙守世箴。四十春催花带韵,三千尘育树成阴。诗心飞上蓝天外,莫问长江水浅深。2009-03-0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17日 08:04:36     分类:诗词速递
   551         4
[诗:七律] 面对青山读一诗
面对青山读一诗一面对青山读一诗,白云深处探真知。松涛荡醒冲天梦,涯瀑掀飞濯足词。行雁清啼声戛戛,朝阳红韵影差差。分明都是眼前景,纸上编排正及时。二高低远近步轻移,面对青山读一诗。险壑云浮遮俊眼,香枫雨过秀新姿。崖前得句浑难忘,足底探幽何以期。寥寞情唯书纸上,月明千里寄相思。三历劫衔辛只自知,游心羁旅记时时。情牵故土吟三月,面对青山读一诗。远涉身难凭野鹤,独居意恐伴孤雌。逢人休说愁滋味,得势乘风便骋驰。四黄花香又漫江湄,岁月无情特特追。自古浮名欺竖子,而今造化弄雌儿。足登高阁瞰千嶂,面对青山读一诗。万顷碧涛摇碧叶,放怀难得趁闲时。五襟抱难开身渐疲,路边酒幌映红旗。春心照水空留影,旭日飞霞绝胜医。我欲拈毫描鹤鬓,妻先持镜画蛾眉。出门携手寻新绿,面对青山读一诗。2007.9.12.【题记】 向闲先生有《一诗》一组五首,读来荡气回肠,余甚羡之,效之以为作业,为练笔计耳。今重读旧作,多嫌稚嫩,略有调整留为存档。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16日 10:37:00     分类:诗词速递
   1202         4

1 2 3 4
  • 34 条记录 第 1 页/共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