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七律] 无棣千年古桑园
故道黄河百亩桑,一园沃若郁苍苍。年差可及轮辽宋,天幸不能弧汉唐。如凤枝条云翼覆,犹龙叶片海鳞张。夏收四十万斤葚,紫了山东赤日光。
发表时间:2015年12月25日 17:26:30     分类:诗
   1727         7
[诗:五律] 乙未孟冬开化醉根诗会
轻车赴开化,雅集至关情。酒敌喧宾主,诗盟难弟兄。观音一塔矗,炫彩众山横。佛国寻根醉,三宵迟此行。
发表时间:2015年12月25日 17:24:40     分类:诗
   1161         2
[楹联] 为浙江开化县醉根园撰楹联两副
(一)枕山楼枕中云气抽丝去,山后泉声挟瑟来。(二)醉云阁醉后不知山色改,云中谁问月华生。
发表时间:2015年12月25日 17:23:30     分类:诗
   1225         3
[诗论]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二)
春 梦〔唐〕岑参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关于此诗的主题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说曰:“唐诗和唐代小说中不乏写梦之作,但大多是描写旅愁和闺怨的。这首小诗通过春夜梦游,反映好友间的深切思念。”(上册第 213 页)高文、王刘纯先生《高适岑参选集》注曰:“故人,老朋友。”(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235 页) 按:自汉至唐,诗中“故人”不仅指朋友,亦可用于女子指称其夫婿、前夫、情人等。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曰:“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想望,知是故人来。”《古诗十九首》其十八曰:“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馀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曹植《怨诗行》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借问叹者谁?自云宕子妻。夫行逾十载,贱妾常独栖。念君过于渴,思君剧于饥。君作高山柏,妾为浊水泥。北风行萧萧,烈烈入吾耳。心中念故人,泪堕不能止。”晋无名氏《安东平五曲》其四曰:“制为轻巾,以奉故人。不持作好,与郎拭尘。”南朝齐谢朓《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诗曰:“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徒使春带赊,坐惜红妆变。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故人心尚尔,故心人不见。”梁沈约《拟青青河畔草》诗曰:“漠漠床上尘,心中忆故人。故人不可忆,中夜长叹息。叹息想容仪,不言长别离。别离稍已久,空床寄杯酒。”柳恽《江南曲》诗曰:“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吴均《拟古》诗四首其一《陌上桑》曰:“袅袅陌上桑,荫陌复垂塘。长条映白日,细叶隐鹂黄。蚕饥妾复思,拭泪且提筐。故人宁知此?离恨煎人肠。”刘孝绰《古意送沈宏》诗曰:“燕赵多佳丽,白日照红妆。荡子十年别,罗衣双带长。春楼怨难守,玉阶空自伤。复此归飞燕,衔泥绕曲房。差池入绮幕,上下傍雕梁。故居犹可念,故人安可忘?相思昏望绝,宿昔梦容光。魂交忽在御,转侧定他乡。徒然顾枕席,谁与同衣裳?空使兰膏夜,炯炯对繁霜。”萧纲《紫骝马》诗曰:“贱妾朝下机,正值良人归。青丝悬玉镫,朱汗染香衣。骤急珂弥响,跳多尘乱飞。彫菰幸可荐,故人心莫违。”姚翻《梦见故人》诗曰:“觉罢方知恨,人心定不同。谁能对角枕,长夜一边空?”隋苏蝉翼《因故人归作》诗曰:“郎去何太速,郎来何太迟?欲借一尊酒,共叙十年悲。”唐贾曾《有所思》诗曰:“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爱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岁花开君不待,明年花开复谁在?故人不共洛阳东,今来空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韦应物《行路难》诗曰:“荆山之白玉兮,良工雕琢双环连,月蚀中央镜心穿。故人赠妾初相结,恩在环中寻不绝。人情厚薄苦须臾,昔似连环今似玦。”皆是其例。 岑参集中,凡怀念朋友的诗篇,每每在题目中明言其人,如《宿东溪怀王屋李隐者》、《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怀叶县关操姚扩韩涉李叔齐》、《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梁州对雨怀麴二秀才便呈麴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等皆是。(其实这也是古人写诗的通例,不独岑参如此。)而此诗却题作《春梦》,很是暧昧。根据此题,根据诗中“洞房”“春风”、“枕上”“春梦”等措辞以及全篇的风格来玩味,窃以为它的抒情主人公似应为女性,也就是说,它还是一首传统的闺思诗。
发表时间:2015年09月11日 11:20:31     分类:唐诗解读
   1344         4
[诗论]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一)
赠苏书记〔唐〕杜审言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关于“燕支山下莫经年” 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曰:“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县东,是汉、唐时代国内各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是苏书记要去任职的所在。汉大将霍去病大破匈奴,曾乘胜追击,越过燕支山千余里。燕支山一带,土地肥沃,水草茂盛,人民的生活较好,相传其地多生美女,所以匈奴在失去此山以后,有‘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民谣。燕支即红兰花。古人采其汁加入脂油,用作女子的化妆品,所以一般也写作燕脂或胭脂。这里是说,希望苏书记想到自己的每天都在怀念他的妻子,在取得胜利,完成任务以后,早点回家,不要为他乡美女所迷,乐而忘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页) 按:《史记》卷一一〇《匈奴列传》唐张守节《正义》曰:“《括地志》(按:唐李泰等撰)云:焉支山一名删丹山,在甘州删丹县东南五十里。《西河故事》云: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其惩惜乃如此。”又,唐司马贞《索隐》曰:“《西河旧事》云:山(按: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东西二百馀里,南北百里,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失二山,乃歌云:‘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浅释》所据,即此二条。但原典是说祁连山“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并未言及燕支山“土地肥沃,水草茂盛”,释者似乎张冠李戴了。由此出发,释者又引申出燕支山一带“人民的生活较好,相传其地多生美女”的说法,而这两点也都是原典所难以容受的。匈奴为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特点是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祁连山也罢,燕支山也罢,都不过是他们游牧的场所而已,不好说谁是那里的“人民”。至于“相传其地多生美女”云云,则是对匈奴人歌“使我妇女无颜色”句意的误解。只消比对此歌的另一种版本“使我嫁妇无颜色”,即可知道,匈奴人歌的意思是说:失去了燕支山,便没有了作胭脂的原料;我们的女子抹不上胭脂,脸蛋便不像过去那样红润美丽了呀!而绝不是说:失去了燕支山,便失去了生活在那一带的女子,使得我们匈奴再也没有美女了。 要之,释者说此二句“希望苏书记想到自己的每天都在怀念他的妻子,在取得胜利,完成任务以后,早点回家”,完全正确;而“在取得胜利,完成任务以后”云云,据原诗文字论之,虽属添油加醋,却也无伤大雅;惟“不要为他乡美女所迷,乐而忘返”云云,实为误读,不可信从。
发表时间:2015年09月11日 11:19:45     分类:唐诗解读
   1237         3
[诗论] 宋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宋]姜夔 叠鼓夜寒,垂灯春浅,匆匆时事如许。倦游欢意少,俯仰悲今古。江淹又吟恨赋。记当时、送君南浦。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〇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教说与。春来要、寻花伴侣。 关于“俯仰悲今古” 胡云翼先生注曰:“俯仰悲今古——看到世事的推移变化,产生了伤今怀古的感情。俯仰,向上下四方观察。……《易经: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第 352-353 页) 沈祖棻先生《宋词赏析·姜夔词小札》说“俯仰”三句曰:“俯仰宇宙,本已抑郁寡欢,何堪又吟《恨赋》,忆当时别况耶?”(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162 页) 按:姜夔此词作于“越中”,即今浙江绍兴。所谓“俯仰悲今古”,语意实有取于绍兴当地的一篇古散文名作——晋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序》中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俯仰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一转眼间”,极言时间的短促。姜夔此词说“俯仰悲今古”,是“悲今古俯仰”的倒装,即“为转眼之间今已成古而悲哀”;并不是观察宇宙的意思。 “俯仰”一辞的这种用法,在诗词中是很常见的。例如汉曹植《杂诗》其四(南国有佳人)曰:“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魏阮籍《咏怀》诗其三十二曰:“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晋左思《咏史》诗八首其八曰:“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宋王安石《送李屯田守桂阳》诗曰:“追思少时事,俯仰似一夕。”欧阳修《采桑子》词曰:“俯仰流年二十春。”苏轼《迎奉神宗皇帝御容赴西京会圣宫应天禅院奉安导引歌词》曰:“人间俯仰成今古。”王之道《朝中措·魏倅定甫生日》词曰:“州闾庠序少追随,俯仰鬓成丝。”刘望之《水调歌头》词曰:“人间千古,俯仰如梦说扬州。陆游《送曾学士赴行在》诗曰:“流年不贷人,俯仰遂成昔。”丘崈《满江红·渚宫怀古即事》词曰:“悄不禁、俯仰一凄凉,成千古。”辛弃疾《水调歌头》词曰:“人间俯仰已千年。”葛长庚《贺新郎·别鹤林》词曰:“俯仰红尘几今古?”赵以夫《龙山会》词曰:“旧题处、俯仰已随尘土。”吴潜《满江红·雨花台》词曰:“叹俯仰,成今昔。”凡此“俯仰”,也都是“转眼间”的意思。 关于“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 沈祖棻先生《宋词赏析·姜夔词小札》说曰:“‘万里’三句言空间虽大、时间虽久,而于此混沌渺茫之中,惟此一点不变之情足以苦人耳。”(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162 页) 按:“万里乾坤”固然可以说是“空间”之“大”,“百年身世”却不是说“时间”之“久”。“百年”是概指人的寿命(书证详见宋王安石《思王逢原》诗后笔者按语),“百年身世”等于说人的一生。作为人生的“百年”,一般说来,是一个短暂的,而不是长久的概念。 “此情”,这里也不是泛指人的情感。它紧跟上文“记当时、送君南浦”而来,应是特指“离别之情”。否则,指示代词“此”的作用何在呢? 要之,这三句词的意思并不是说因为人有感情,所以会受感情的支配,被它困扰;而是说,在天地之间,人的一生中,只有这“离别之情”是最痛苦的。 胡先生与沈先生都将“俯仰”理解为“观察宇宙”,但这是错误的。姜夔此词作于“越中”,即今浙江绍兴。所谓“俯仰悲今古”,语意实有取于绍兴当地的一篇古散文名作——晋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序》中说: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所谓“俯仰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一转眼间”,极言时间的短促。姜夔此词说“俯仰悲今古”,是“悲今古俯仰”的倒装,即“为转眼之间今已成古而悲哀”;并不是观察宇宙的意思。 “俯仰”一语的这种用法,在诗词中是很常见的。例如汉曹植《杂诗》其四曰:“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魏阮籍《咏怀》诗其三十二曰:“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晋左思《咏史》诗八首其八曰:“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宋王安石《送春》诗曰:“荣华俯仰忧患随,命驾吾与高人期。”又《送李屯田守桂阳》诗曰:“追思少时事,俯仰似一夕。”欧阳修《采桑子》词曰:“俯仰流年二十春。”苏轼《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诗二首其一曰:“兹时不少假,俯仰霜叶黄。”又《迎奉神宗皇帝御容赴西京会圣宫应天禅院奉安导引歌词》曰:“人间俯仰成今古。”又《虢国夫人夜游图》诗亦有此句。王之道《朝中措·魏倅定甫生日》词曰:“州闾庠序少追随,俯仰鬓成丝。”刘望之《水调歌头》词曰:“人间千古,俯仰如梦说扬州。陆游《送曾学士赴行在》诗曰:“流年不贷人,俯仰遂成昔。”又《思故庐》诗曰:“微官寄邮传,俯仰阅半世。”又《一落索》词曰:“俯仰人间今古。”丘崈《满江红·渚宫怀古即事》词曰:“悄不禁、俯仰一凄凉,成千古。”辛弃疾《水调歌头》词曰:“人间俯仰已千年。”葛长庚《贺新郎·别鹤林》词曰:“俯仰红尘几今古?”赵以夫《龙山会》词曰:“旧题处、俯仰已随尘土。”吴潜《满江红·雨花台》词曰:“叹俯仰,成今昔。”均是其证,可以参看。关于“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云云,沈祖棻先生《宋词赏析·姜夔词小札》说曰: “万里”三句言空间虽大、时间虽久,而于此混沌渺茫之中,惟此一点不变之情足以苦人耳。(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162 页) 笔者以为,“万里乾坤”固然可以说是“空间”之“大”,而“百年身世”却不是说“时间”之“久”。“百年”是概指人的寿命,“百年身世”等于说人的一生。唐许浑《丁卯诗集》卷上《陵阳春日寄汝洛旧游》诗曰:“百年身世似飘蓬。”宋王禹偁《小畜集》卷九《遣兴》诗曰:“百年身世片时间。”陆游《剑南诗稿》卷七《三月一日府宴学射山》诗曰:“百年身世酣歌里。”孙应时《烛湖集》卷一八《和简叔游张园》诗曰:“百年身世梦中看。”方夔《富山遗稿》卷八《杂兴》诗四首其一曰:”百年身世浮沤里。”真桂芳《真山民集》《次李林居春晓游园》诗曰:“百年身世一浮萍。”皆是其证。作为人生的“百年”,一般说来,是一个短暂的,而不是长久的概念。“此情”,这里也不是泛指人的情感。它紧跟上文“记当时、送君南浦”而来,应是特指“离别之情”。要之,这三句词的意思并不是说因为人有感情,所以会受感情的支配,被它困扰;而是说,在天地之间,人的一生中,只有“离别之情”是最痛苦的。
发表时间:2015年09月11日 11:18:06     分类:宋词解读
   1338         3
[诗论] 宋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捣练子 望书归 [宋]贺铸 边堠远,置邮稀。附与征衣衬铁衣。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惟望得书归。 关于“过年惟望得书归” 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注曰:“过年惟望得书归——一心盼望得到征人回家过年的书信。”(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第 112 页) 按:胡先生的这种解读恐怕不能成立。 首先,词人根据词的内容为自己这首《捣练子》另拟了一个新的、具有词题性质的曲名——《望书归》。注意,是“望书归”,而不是“望归书”!这“归”当然是指书(书信)归,而非人归。 其次,这里的“过年”也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过春节”。汉桓宽《盐铁论·繇役》篇曰:“古者无过年之繇,无逾时之役。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长。子不还,父母愁忧,妻子咏叹。愤懑之恨,发动于心;慕思之积,痛于骨髓。”“繇”通“徭”,“过年”即“逾年”。贺词“过年”的含义,当与《盐铁论》相同。又,唐郑巢《送李式》诗曰:“莫使游华顶,逍遥更过年。”宋李至《早春寄献仆射相公》诗曰:“城外地宽松石好,乞闻春色过年回。”释智圆《试笔》诗曰:“兀兀吟终日,羸羸病过年。”苏轼《夜至永乐文长老院文时卧病退院》诗曰:“往事过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论。”华镇《元祐三年八月初六日得报已有代者归期可数喜动于中载形歌咏》诗曰:“但怪鹊声连日好,谁知鸿翼过年还。”韩驹《送东林珪老游闽五绝句》其三曰:“北风卷地雪漫天,惭愧君来住过年。”周紫芝《时宰生日诗三十绝》其二○曰:“北海来归几过年,朱颜依旧照貂冠。”陆游《太息》诗三首其一曰:“春忧水潦秋防旱,左右枝梧且过年。”赵蕃《次滕彦真韵》诗三首其二曰:“暂作长沙住,侵寻两过年。”高翥《感怀》诗二首其一曰:“漂泊南州又过年,恰如杜子客鄜川。”凡此“过年”,也都是“逾年”义,可参看。 因此,窃以为贺词此句是说:只盼望冬去春来能收到丈夫的回信。玩味全词语气,“连夜不妨频梦见”句表明女主人公感情的热烈、主观愿望的美好;“过年”句着一“惟”字,情绪陡然降落,写女主人公理智的冷静以及客观现实的严酷——梦里尽可以指望与夫婿频频相见,现实中却不敢存有这样的奢想。明年开春能接到回信,知道夫婿还健在,并已收到了她寄去的寒衣,就算是幸运的了!这样读解,女主人公的感情就显得格外复杂、沉痛,比起一般性地解作“盼望征人回家过年”来,意味似乎要隽永许多。 贺铸摹拟闺妇思念征夫口吻而创作的《捣练子》词,共一组六首,其女主人公可视为同一个人。和组词中的其他篇章对读,女主人公“望书”的心理状态也有脉络可寻。第二首《夜捣衣》曰:“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已经交代了役期满后却只见雁归,不见人返;至本篇,又说“附与征衣衬铁衣”,足见役期被无端延长,征夫还须在边塞上过冬。可以想像,役期过后,女主人公日盼夜想,不知有多少回希冀化作了泡影!于是,女主人公之不敢奢望人归,而仅寄希望于“书归”,就在情理之中。又,第四首《杵声齐》曰:“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已经交代了边关的遥远;至本篇又说“边堠远,置邮稀”,更补出了邮递设施和人力的缺乏。于是,女主人公之不敢奢望在年前收到丈夫的回信,而仅寄希望于明年开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古代诗歌中反映思妇与征夫互通音讯之困难,早有这样的写法。如南朝梁刘孝先《春宵》诗曰:“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唐刘希夷《捣衣篇》曰:“缄书远寄交河曲,须及明年春草绿。”贾岛《寄远》诗曰:“家住锦水上,身征辽海边。十书九不到,一到忽经年。”皆是其例。
发表时间:2015年09月11日 11:17:02     分类:宋词解读
   1091         1
[诗论] 刘老庄大赛诗词类一等奖作品点评
诗词类一等奖作品点评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钟振振《国共合作抗日》八年烽火抗倭奴,举国同仇道不孤。地棘天荆寒敌胆,鼓鸣旗耀壮征途。由来碧血浓于水,难得丹心灿若珠。和则双赢分则败,总从青史判瑕瑜。(作者:张建华) 抗日战争胜利的取得,离不开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万众一心。在祖国呼吸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合作抗日,再一次证明了“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乃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本诗以此为主题,高屋建瓴,立意较胜。语言表达也整饬规范,酣畅淋漓。
发表时间:2015年09月11日 11:06:34     分类:诗
   1358         2
[一剪梅] 一剪梅·青田千峡湖
百折奔湍望海初。一坝封山,千峡成湖。风飘云影动裙裾。若有人兮,静女其姝。雨不痴肥旱不癯。春也空灵,秋也清虚。天真最怕粉铅污。除却霞红,更莫施朱。
发表时间:2015年08月27日 19:19:00     分类:词
   1264         5
[山花子] 山花子.遂昌
一梦游园唱到今。千年矿采断岩金。环邑群山浅深绿,叠层林。 涤垢水温泉活活,燎原火爇夜沉沉。热土新看遂昌县,胜瑶琳。
发表时间:2015年08月27日 19:17:12     分类:词
   1676         2

1 2
  • 15 条记录 第 1 页/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