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七绝] 《四川二木文斋工作室成立》
《四川二木文斋工作室成立》『刘杰文』巴山狂墨扫云笺,我木惊雷绽蜀川。文斋乍开星斗秀,他年光焰破长天。
发表时间:2025年05月02日 10:09:09     分类:诗
   0         0
[词] 《琼花宫调.徒步剑阆道赏千年古柏》
《琼花宫调.徒步剑阆道赏千年古柏》 『刘杰文』 诗俦同往,白云深处,柏涛翻涌青峦。苔侵石坎,岁月斑斑。忽逢双柏,玉影交缠,恰似二乔倚雏鬟、共枕千年。 黛叶轻摇,互挽柔枝,倦态慵然。纱衣凝露,罗袖生烟,我今为尔赋新篇。 笑将雅号亲颁。“二乔美人”,致妙非凡。漫道风蚀,骤雨初歇,两心相守,不慕霞丹。不慕霞丹,意绵绵。愿随知友,醉卧林间。把盏话流年。再赴相会迎雪还。更盼银粟明宵夜,同赏仙姿入画笺。 几处留清梦,悠然自翩。几处留清梦,乐无边。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26日 20:11:16     分类:词
   4         0
[词] 《水调歌头.贺黄芝龙老师获剑门关文学奖》
《水调歌头.贺黄芝龙老师获剑门关文学奖》『刘杰文』 笔底藏星月,阁内隐龙吟。诗钞十载心血,今获桂冠临。漫卷风云词魄,尽揽山河气象,逸气贯遥岑。墨透染霞色,情沸百家心。 剑门险,文光灿,奖徽沉。耕耘不辍,终得芳誉耀儒林。且看鸿章显世,更有胸怀似海,雅志比瑶琴。愿借清辉远,长伴玉章吟。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25日 11:58:48     分类:词
   3         0
[词] 《如梦令.听俊生会长讲廉洁诗词文化讲座题》
《如梦令.听俊生会长讲廉洁诗词文化讲座题》 『刘杰文』 雅律泠泠垂露,沁透廉魂深处。素盏映晴辉,照彻古今前路。凝伫,凝伫,漫沐旭光长护。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19日 16:50:01     分类:词
   12         2
[诗:七绝] 《酬丁稚鸿先生题字》
《酬丁稚鸿先生题字》《酬丁稚鸿先生题字》『刘杰文』鸿儒妙笔落华章,三境词句意味长。补壁情浓如美酒,案头研墨扑鼻香。
发表时间:2025年03月30日 20:17:46     分类:诗
   15         0
[其它] 在“竹风轻动”间,聆听温庭筠词的愁绪回音
“竹风轻动庭除冷”,温庭筠《菩萨蛮》中的这句词,宛如一缕穿越千年的微风,携着晚唐独有的幽情与落寞,悄然拂过我们的心田。短短七字,却勾勒出一个充满诗意与哀愁的世界,引导我们深入探寻词中蕴含的复杂情感与精妙艺术。 词开篇“竹风轻动庭除冷”,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微风拂竹,竹叶沙沙作响,本是自然界的寻常之声,却在词人笔下添了几分寒意。“庭除”指庭院台阶,“冷”字不仅是对环境温度的感知,更是词人内心凄凉的映射。这“冷”,既是现实中身体的感受,也是精神世界的写照,奠定了全词哀伤的基调。温庭筠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自然细微变化,将环境与心境紧密相连,使读者瞬间沉浸于这清冷氛围之中。 “珠帘月上玲珑影”承接上句,将视角从庭院转向室内。月光洒在珠帘上,投下玲珑的影子。“珠帘”暗示主人公生活环境的华丽,同时又增添了朦胧美感;“玲珑影”则进一步强化这种朦胧,仿佛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也如这影子般摇曳不定。在古典诗词里,“月”常象征思乡、孤独,此词中月与“冷”相呼应,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愁苦,清冷月光之下,孤独之感愈发强烈。 上阕后两句“山枕隐秾妆,绿檀金凤凰”聚焦主人公。“山枕”形状如山,“隐秾妆”描绘出主人公慵懒斜倚在山枕上,妆容若隐若现的姿态,透露出倦怠与无奈。“绿檀金凤凰”,绿檀木枕头上装饰金凤凰,尽显华贵。但这华丽的装饰与主人公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金凤凰成双成对,主人公却形单影只,更衬出其内心的寂寞。 下阕开篇“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直接点明愁绪来源。主人公因忧愁无心梳妆,眉毛只是淡淡地描过,“愁”字直抒胸臆,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故国吴宫远”运用西施典故,西施本是越国苎萝村人,被献给吴王夫差,进入吴宫。主人公以西施自比,暗示自己远离故乡,身处异地,对故国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远”字既写空间距离,更传达出无法回归的无奈与惆怅,这种思乡之情,在古代诗词中是常见主题,温庭筠通过这一典故,将主人公的情感表达得含蓄而深沉。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将情感推向高潮。“春恨”包含对春天流逝的惋惜,也蕴含对青春岁月的感慨。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在主人公眼中却满是遗憾和哀愁。“正关情”强调情感的强烈,它紧紧牵动主人公的心。“画楼残点声”,画楼传来更漏残声,在寂静夜晚格外清晰。更漏声不仅是时间流逝的标志,更衬托出主人公长夜无眠的痛苦。这一声声更漏,仿佛是主人公内心哀愁的回响,随着残点声,春恨之情愈发浓烈,词在无尽哀愁中结束,留给读者悠长的回味。 从艺术手法看,温庭筠运用丰富的意象营造氛围、表达情感。竹风、月、珠帘、山枕、绿檀金凤凰等意象相互交织,构建起华丽又清冷的世界,生动展现主人公生活环境与内心世界。对比手法运用巧妙,金凤凰的成双与主人公的孤独、环境的华丽与内心的凄凉,形成强烈反差,增强情感表达效果。用典方面,西施典故的运用恰到好处,丰富了词的内涵,使情感表达含蓄委婉,引发读者联想与思考。 在语言上,温庭筠词以华丽、细腻著称。“轻动”“玲珑”“隐”“浅”等词精准细腻地描绘景物和人物状态。“竹风轻动庭除冷”的“轻动”,将微风轻柔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珠帘月上玲珑影”的“玲珑”,把月光透过珠帘的朦胧美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些词语不仅使词的语言富有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词中蕴含的情感。 从文学史上看,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体现了花间词派注重词的形式美和意象美的特点,为后世词人在词的创作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提供了借鉴。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多借诗词抒发内心的苦闷与无奈。温庭筠此词,以闺怨为主题,实则也可能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对时代的忧思,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的普遍心态。 在词的发展脉络中,温庭筠的贡献不可忽视。他将词从民间的质朴风格逐渐引入文人的精致创作领域,提升了词的文学地位。这首《菩萨蛮》在词的格律、押韵等方面都极为讲究,为后世词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他对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细腻表达,也为后世婉约词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世诸多婉约词人如柳永、李清照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温庭筠词风的影响。 《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温庭筠卓越的词创作成就。它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抒发了思乡、孤独、春恨等复杂情感。在意象运用、艺术手法展现和语言锤炼上堪称经典。它让我们领略到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深入理解温庭筠词独特的艺术风格。正如古人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首词虽已结束,但其中的愁绪与韵味,永远留在读者心中,等待我们不断品味、深入研究。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永恒的光芒,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发表时间:2025年03月21日 21:15:31     分类:其他作品
   16         0
[诗:七绝] 《二月十七午后广元湿地公园游记》
《二月十七午后广元湿地公园游记》『刘杰文』两岸章台映水澜,黄鹂轻跃绘春山。携妻午后游湿地,信步闲尝清茗甘 。
发表时间:2025年03月16日 19:41:15     分类:诗
   14         1
[词] 《琼花宫调.二木文斋贺民进八十周年》
《琼花宫调.二木文斋贺民进八十周年》『刘杰文』 文斋致贺,俊贤相聚,恭祝民进华光。披霜沥雨,浩气盈堂。黉门倾智,艺圃传香,育李培桃雅衫着、德厚情彰。 论政怀雄,建言兴邦,岁月流芳。洞察时势,策论昭详,志强国运意高昂。 今逢胜诞辉煌。八秩沧桑,勋业昭彰。助力杏坛,焕发文光,梦寻前路,同铸隆昌。同铸隆昌,曲高昂 。再擎宏略,再著华章。胜景正昭彰。携手同描锦绣疆。愿倾赤心酬伟业,长随华夏著新妆。 矢志同奋进,美誉传扬。矢志同奋进,颂声长。
发表时间:2025年03月08日 11:30:16     分类:词
   14         3
[其它] 幽梦与春愁:《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中的诗意世界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当那缠绵的雨终于停歇,初霁的日光迫不及待地穿透云层,细密且温柔地倾洒在繁茂的夜合花上。这日光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花瓣与花蕊之间跳跃、交织,勾勒出一种玲珑剔透的质感,每一片花瓣的纹理都被清晰映照,熠熠生辉。微风轻拂,宛如一双轻柔的手,触动了满树的夜合花。千万花枝在风中轻轻摇曳,它们像是一群灵动的舞者,在春日的舞台上翩翩起舞。与此同时,馥郁的香气从花蕊中袅袅升腾,丝丝缕缕,弥漫在空气中,萦绕不散,仿佛是夜合花在诉说着独属于春日的密语。那红丝般的花蕊相互摩挲轻拂,在光影与微风中,更显娇嫩与柔美,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画卷。 但在这绚烂的春日盛景背后,却隐匿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落寞。这明媚的自然之景,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以乐景衬哀情,是诗词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在此处运用得恰到好处。眼前的热闹与美好,与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得这份孤寂之感愈发浓烈。就像在喧嚣的人群中,一个人的孤独会被无限放大,春日的蓬勃生机并没有给主人公带来欢愉,反而更凸显出她内心的寂寥,让读者在这鲜明的对比中,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哀伤。 “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在这春日暖阳的轻抚下,主人公不知不觉陷入了一场恍惚的闲梦之中。在梦中,她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座记忆深处的华丽金堂。曾经,这里是她生活的地方,承载着无数的欢笑与温暖,每一个角落都留存着她熟悉的气息。然而,当她环顾四周,映入眼帘的却只有满院肆意疯长的萱草。萱草,这个在古典诗词中被赋予了特殊含义的意象,又名忘忧草,本应有着让人忘却烦忧的魔力。但在这首词里,它却仿佛背叛了自己的使命,不但未能让主人公忘却忧愁,反而成为了愁绪的象征。这些萱草无拘无束地生长着,叶片相互交错,茎蔓肆意蔓延,恰似主人公心中那无法抑制的愁绪,越长越盛,将整个金堂都笼罩在一片忧愁的氛围之中。 梦境往往是虚幻的,它是人们内心深处情感的一种投射。在这个梦中,金堂的热闹与如今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往昔的美好时光,如同璀璨的星辰,在记忆的天空中闪烁,而如今的现实,却如同一潭死水,寂静而冰冷。主人公在梦中回到金堂,正是她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深深眷恋和对当下孤独生活的无奈反抗。然而,梦终究会醒来,当她从虚幻的梦境中回到现实,那种巨大的落差感,只会让她的思念和哀伤愈发深沉。这种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将主人公复杂的情感层层铺垫,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绣帘垂簏簌,眉黛远山绿。”画面在不知不觉中一转,从虚幻的梦境回到了现实的场景。此时,我们看到主人公身处室内,绣帘低垂,宛如一道柔软的屏障,将她与外界隔绝开来。微风轻轻吹过,绣帘发出簌簌的声响,这细微的声音在寂静的室内显得格外清晰,打破了周遭的宁静,却又增添了几分静谧的氛围。帘内,主人公静静地坐着,她的眉头紧锁,仿佛凝聚着千般心事、万种愁绪。她的眉色恰似远处的青山,含着一抹深绿的哀愁。将眉色比作远山,这一比喻精妙绝伦。远山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尽头,而主人公的愁绪亦如这山峦,层层叠叠,深邃而悠长,看不到消散的迹象。眉眼是心灵的窗户,温庭筠通过对主人公眉黛的细腻描写,仅仅用了五个字,便将她内心深处的哀怨与思念展露无遗。那紧锁的眉头下,藏着多少无人诉说的心事,多少难以释怀的过往,都在这简单的描写中,引发了读者无尽的遐想。 “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主人公缓缓移步到栏杆旁,凭栏而立,她的目光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只见春水悠悠,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在大地上蜿蜒前行,缓缓漫过溪桥。春水,在古典诗词的长河中,常常被赋予了时光与情思的象征意义。它永不停歇,一刻不停地向前流淌,带着往昔的记忆、未竟的情愫以及岁月的痕迹,滚滚向前。主人公望着这悠悠流水,思绪也随之飘远。她想到自己的青春岁月,就如同这春水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悄然逝去,一去不复返。而心中那份深深的思念,却如同这春水,无穷无尽,永不停息。此刻,她的灵魂仿佛要在这无边无际的愁绪中消散,满心的痛苦与无奈,如汹涌的潮水般将她淹没。“魂欲销”三个字,将主人公内心极度的痛苦与悲伤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她情感的浓烈与深沉。这不仅仅是对青春流逝的感慨,更是对无法排解的思念的绝望宣泄,那种深入骨髓的哀愁,让人感同身受,为之动容。 这首词宛如一首无言的悲歌,它没有直白地倾诉情感,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意境,将思念、孤独、无奈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层层渲染,委婉道来。从开篇那明媚的春日盛景,到虚幻的梦境回忆,再到现实中凭栏远眺的哀愁,全词以景衬情,虚实相生,把主人公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意象、每一句词,都像是一颗珍珠,被作者用情感的丝线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富有韵味的艺术整体。读来余韵悠长,让人沉浸在这诗意的哀愁中,久久难以释怀。它不仅是一首词,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一曲深情的乐章,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依然能够透过文字,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那份细腻而真挚的情感,领略到古典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发表时间:2025年03月07日 17:31:33     分类:其他作品
   24         1
[其它] 独卧明月,情殇千古:温庭筠《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赏析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温庭筠笔下这首《菩萨蛮》,以其独有的细腻笔触与幽微情思,将一位女子的长夜愁思娓娓道来,读来令人心醉神迷又黯然神伤。 午夜幽梦,寂静开篇 词作开篇,“夜来皓月才当午”,短短数字,便点明了时间——午夜时分。此时,皓月高悬,银白的月光倾洒而下,本应是万籁俱寂、酣甜入梦之时,可词中的世界却透着别样的清冷与孤寂。“才”字用得极为精妙,它不仅精准地描绘出时间节点,更隐隐流露出一种漫长等待后的疲惫与无奈,仿佛女子已在这漫漫长夜中独自徘徊许久,才终于等到了月亮升至中天这一刻。 紧接着,“重帘悄悄无人语”进一步渲染出静谧氛围。厚重的帘幕低垂,将外界的喧嚣完全隔绝,屋内悄无声息,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无尽的沉默。“重帘”不仅是实际的屏障,更象征着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封闭,她被困在这深闺之中,无人诉说衷肠,只能与寂静相伴。在这寂静的午夜,月光透过重帘,洒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映照出女子形单影只的轮廓,也为全词奠定了清冷、孤寂的情感基调。 闺房幽思,细节传情 镜头缓缓拉近,聚焦在闺房之中。“深处麝烟长”,描绘出室内的场景:香炉中,麝香袅袅燃烧,青烟徐徐上升,久久不散。“长”字将麝烟的形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暗示着女子的愁绪如同这烟雾一般,悠长绵缠,难以消散。麝香的香气,本应是富贵奢华的象征,此刻却在这寂静的闺房中,更添了几分寂寞与惆怅。 “卧时留薄妆”堪称神来之笔,一个细微的生活细节,将女子的复杂心境展露无遗。按常理,就寝时应卸妆安睡,可她却依旧保留着淡淡的妆容。这一行为背后,蕴含着无尽的情思。或许是她满心期许,渴望着远方的爱人突然归来,能看到她最美的模样;或许是她沉浸在往昔的回忆中,无心卸妆,仿佛这样就能留住曾经的美好时光;又或许是她内心深处的孤独与不安,让她下意识地想要保留这份伪装,以抵御外界的寒冷与寂寞。无论出于何种缘由,这一细节都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对往昔的眷恋以及当下的迷茫与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 今昔对比,伤痛满怀 下阕伊始,笔锋陡然一转,从当下的场景回溯到往昔岁月。“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短短十个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沧桑与悲凉。当年的女子,青春年少,与爱人共度的每一刻都无比珍贵,那些甜蜜的时光,她曾倍加珍惜。然而,时光如白驹过隙,如今一切都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往昔的美好与如今的落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堪忆”三个字,饱含着女子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曾经的幸福越是刻骨铭心,如今的思念就越是痛彻心扉,那些回忆如同锋利的刀刃,一次次刺痛她的心。 破晓残景,寒意彻骨 “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词的结尾将画面拉回到破晓时分。此时,花朵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那是女子一夜未眠的泪水;月光渐渐黯淡,黎明的曙光即将驱散黑暗,却无法照亮女子心中的阴霾。“花露”与“月明残”,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更是女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她的美好时光如同这残月一般,渐渐消逝,只留下无尽的悲伤与凄凉。 “锦衾知晓寒”,表面上是说锦被感受到了清晨的寒意,实则是女子自身的感受。在这漫长的夜晚,她独自躺在锦衾之中,内心的孤独与悲伤让她感觉格外寒冷,仿佛连锦被都无法温暖她那颗冰冷的心。“知”字将锦衾拟人化,赋予其感知情感的能力,更凸显出女子的孤独与无助,这种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将女子的哀伤之情推向了极致,读来令人肝肠寸断。 意象交织,情感升华 温庭筠在这首词中,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将女子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月亮这一意象贯穿始终,从开篇高悬的皓月,到结尾残缺的明月,它不仅是时间流逝的见证者,更是女子情感变化的象征。午夜的明月,象征着女子的孤独等待与无尽期盼;破晓的残月,则暗示着她的希望破灭与内心的凄凉。 “麝烟”“重帘”“锦衾”等意象,不仅描绘出女子所处的奢华环境,更从侧面烘托出她的孤独与寂寞。麝烟的悠长,象征着愁绪的绵绵不绝;重帘的阻隔,强化了她内心的封闭与孤独;锦衾的寒冷,映衬出她情感世界的荒芜与凄凉。而“花露”这一意象,则直接象征着女子的眼泪,将她的悲伤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共同营造出一种凄清、哀怨的氛围,使整首词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温庭筠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意象,让读者在欣赏词作的同时,也能深深沉浸在女子的情感世界中,与她一同感受那份孤独、寂寞与痛苦。 温庭筠的《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以其精妙的构思、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词中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晚唐闺怨词的独特魅力,更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与深刻。这首词跨越千年的时光,至今仍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感受到那份来自古代的深情与哀愁。
发表时间:2025年03月01日 13:06:02     分类:其他作品
   14         1

1 2 3 4 5
  • 482 条记录 第 1 页/共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