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七绝] 汨江哀
雄师尚武①威犹烈,怎奈君王好细腰。荆楚悲歌屈子恨,弱秦②终破郢都凋。
发表时间:2025年03月20日 21:18:11     分类:新作精选
   22         0
[古风] 敬华夏之中流砥柱威武大元帅岳武穆
一杆红樱挑北狼,三军振威完颜①惶。欲踏贺兰灭匈奴,汉帝②派贼毁城墙。
发表时间:2024年06月11日 11:37:47     分类:诗词选刊
   173         1
[古风] 入夜望月忆柳河东
河东①入壶②撰文奇,百越江曲九肠回。流年羁恨楚臣悲,却教柳荒松竹栽③。
发表时间:2024年06月08日 22:38:03     分类:新作精选
   194         0
[诗论] 关于对诗的种类的再认知论
关于对诗的种类的再认知论 每一次五言或七言绝句新作的发表,凡出律的我都会在标题前标上[古绝]以示跟[律绝]区分。很多有诗词功底的朋友在评价的同时也会提出一些疑问,如:应该叫“古风”吧,怎么会是“绝句”呢?因为押韵或平仄存在问题、韵律尚待斟酌等等。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单从近体诗的角度去看待,评价是完全正确的,但从诗的角度去看待,这样的评价就不尽然了,因为,近体诗只是诗的一门种类,不是诗的全部。按格律分类,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分为古风和绝句(古绝),近体诗以律诗、绝句(律绝)为代表,主要对句数(律诗每首限定八句,绝句每首限定四句)、尾韵、平仄、对仗都有严格讲究。下面将一一进行说明: 一、诗的种类 (一)古体诗 1.古风。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风。 2.古绝。古绝是绝句的一种,它也有古风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的特征,但跟古风唯一的区别是它的句式句数每首限定五言或七言四句。 (二)近体诗 近体诗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律绝): 1.律诗。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句式句数每首限定五言或七言八句。 2.律绝。律绝是绝句的一种,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 二、大家作品评测 1.《黄鹤楼》[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渭城曲》[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检测结果,这三首诗全部出律,出律的诗严格来说就不能算是律诗,哪怕是名人所作一字出。在新华书店卖的《唐诗三百首》都把《黄鹤楼》归为七言律诗第一首,我个人觉得这样不妥当,应把它归类到七言古绝类;《静夜思》是五言古绝,《渭城曲》是七言古绝,这两首诗笼统些称为绝句也尚可,但我个人觉得还是要准确些的,这样就不会再有在首文出现的那些关于是古风或绝句的歧义了。
发表时间:2024年05月27日 00:47:03     分类:诗
   308         0
[诗论] 浅谈诗之拗救
浅谈诗之拗救 拗救,是挡在格律诗进阶道路上的一块顽石,无可回避,初学,难之亦难;探学,易之则易。熟之,则犹如脱疆野马,在平仄寸地中驰骋;反之,则迷糊点评,贻笑大方。下面,结合本人对拗救浅学的认识,以五言诗常格(七言诗常格大致和五言相同,故只举五言例,以求明了)为例,一一渐进说明: 一、五言诗常格句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二、拗救 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拗句有时可以有补救的办法,凡经过拗救的拗句,就算合律。拗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本句自救1.孤平拗救。是指常格中的(平平仄仄平)第一字应平而仄,这时就要在本句第三字的位置用平声补救回来,否则犯孤平,孤平句式为(仄平仄仄平),在格律诗中,犯孤平就是犯忌是不可取的。经过拗救,合律句式如下:常格:平平仄仄平,拗格:仄平平仄平。2.三拗四救。是指常格中的(平平平仄仄)第三字应平而仄,这时就要在本句第四字的位置用平声补救回来。经过拗救,合律句式如下:常格:平平平仄仄,拗格:平平仄平仄。3.四拗三救。是指常格中的(平平平仄仄)第四字应仄而平,这时就要在本句第三字的位置用仄声补救回来。此拗句与“三拗四救”类似,但根据解释它是在第四字犯拗的时候才补救,故还是单独列项。经过拗救,合律句式如下:常格:平平平仄仄,拗格:平平仄平仄。(二)对句相救对句相救又分为:大拗救、小拗救和两救。拗救有条规则:叫作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救前不救后。那怎样区分大拗和小拗呢?我们采取以平仄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作为参照加以区分的方法,凡在五言一三位置有平仄变化的,就定性为小拗;凡在五言二四位置有平仄变化的,就定性为大拗。1.大拗救。所谓“大拗”,指的是五言出句中二、四字位置的平仄有变化,出句为(仄仄平平仄)的句式中,第四字应“平”而“仄”,句式为(仄仄平仄仄);那么就在对句(平平仄仄平)第三字位置用平声补救回来。经过拗救,合律句式如下:常格: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拗格: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2.小拗救。指的是五言出句中第一、三字位置的平仄有变化,出句为(仄仄平平仄)的句式中,第三字应“平”而“仄”,句式为(仄仄仄平仄);那么就在对句(平平仄仄平)第三字位置用平声补救回来。有时小拗可救可不救,如救,合律句式如下:常格: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拗格: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3.两救。指的是出句中第三、四字位置的平仄有变化,对句在相应的位置上也发生变化的拗救句。出句为(仄仄平平仄)的句式中,第三、四字应“平”而“仄”,句式为(仄仄仄仄仄),因在出句第四字位置平仄有变化,出现大拗,故在对句(平平仄仄平)第三字位置用平声补救,句式为(平平平仄平);又因出句第三字位置应平而仄有变化,出现小拗,故在第一字位置用仄声补救。经过两拗救,合律句式如下:常格: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拗格:仄仄仄仄仄 仄平平仄平对两救这一概念本人是颇有微词的。首先,这个拗句式(仄仄仄仄仄)出现了“三仄脚”,这是犯了格律大忌的;其次,再到对句(仄平平仄平)中的第一字为什么用仄声来救也是不能完全理解的,如果是小拗必救,它相应变化的位置也是在此句式的第三字,因为前面这位置已经救了大拗,如再救小拗只能往后救,但在五言常格中第五字的位置平仄是不能改变的,现在只剩下第一字的位置可以拿来变动,这样一改又违反了拗救句中的“救前不救后”的规则。此拗句式的两次“触礁”也算合律!古人这一做法,在今人看来是有些费思量了,“前人当表率,后人方能进”。本人通过对拗救的浅识,运用“穷举法”把五言拗救句式大致列出。在创作的过程中和认知古人的作品中,通过比对,才能更好的把握格律的尺度。“学无止境,惟有精进。知识全固,文葩奇出!”
发表时间:2024年05月27日 00:33:06     分类:诗
   258         0
[古风] 诗之魂
不挥应试笔,惟作感言辞。林深鸟翠鸣,河浅虾独嬉。
发表时间:2024年05月27日 00:24:54     分类:诗
   195         0
[古风] 万般皆下品
一卷握手不出户,秋风话雨云水渡。窗外挥金万户侯,不抵破书一万簿。
发表时间:2024年05月27日 00:15:56     分类:诗
   180         0
[古风] 谋略
古来征战刀戈易,始入计谋清水浊。子贡存鲁乱春秋①,诸葛挥扇撼魏吴。
发表时间:2024年05月01日 23:45:45     分类:新作精选
   318         0
[古风] 入院再闻书卷香
一览满塘青柳色, 时有蛙声树鸣蝉。 老骥闻道千里驰, 尔辈当与快马鞭。
发表时间:2024年04月29日 15:09:44     分类:新作精选
   408         2
[古风] 日出踏沙闻诗歌
风形大漠路,俱寂黄沙瀚。昔时驼铃碎,文姬胡笳拍①。
发表时间:2024年04月26日 15:29:04     分类:诗
   253         1

1 2
  • 16 条记录 第 1 页/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