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儿时的年味
又是一个淡淡的春节!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的意义对自己而言似乎也越来越淡了。但是,现在回想起儿时那种盼过年的急切心情,那种满满的快乐感,却仿佛还会给“年长”的我带来一丝快乐。记得那时每年一过完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就开始迫不急待的追问爸妈,还有几天过年。就这么一天一天的数着直到除夕,那种期待是一定要和小伙伴们共同进行的,我们一起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年快点儿来......那时过年,比现在是有些味道的。因为当时住在父亲单位的宿舍,而且又是平房,邻里相处也都融洽。除夕早上,满院子疯跑的我们,看着各家各户的大人们忙着贴对联、福字,同时臭觉也能得到大大的满足,烧肉、炸丸子、包饺子的味道不时从某个窗口飘出,这味道对我们而言绝对是一种极大的诱惑。当时居住的院子虽不大,但同龄的小伙伴儿却不少。每到除夕一帮迫不急待换上新衣服的小女孩儿,就开始欢天喜地的在院子里结伴同“游”;小男孩们则开始肆无忌惮的,在院子各处甚至是大家意想不到的地方,放鞭炮、搞恶作剧!最开心是除夕晚上。家家户户要放花炮,那时好看的花炮算是奢侈品了,关系相处不错的小伙伴儿会约好了,先放谁家的花炮。因为我们都是要一起看的,这时各家的家长们也不会放过这个欣赏绚烂的好时机,和我们这些小毛孩子们一起游走着看烟花。只是一个简单的“胜利花”就能让整个院子充满欢笑声,偶尔有奇特一些的花炮还会惹来一阵阵的尖叫。花炮放完之后,孩子们有的还会在院子里疯玩一气,有的则偃旗息鼓的回家或是去别人家休息了。爸妈是很传统的,所以守岁是他们传承给我的一种对于年的观念。小时候极易范困,很难能守到零点,即便这样,父母也会在临近零点时叫醒我们姊妹。因为,在老家的传统,是春节零点要全家吃“团员饺子”也叫“发纸饺子”,也就是吃了饺子后要给孩子们发压岁钱了。而且这个时候吃的饺子,爸妈会在里面包上硬币,若谁能吃到有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一年都会幸运的。为了这个良好的祝愿,爸妈总是会多包几个有硬币的饺子,甚至有时他们会用自己特有的办法辨认出来。然后,装做若无其事的分放到我们碗里,尤其是给我,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大年初一,最大的乐事就是拜年了。小伙伴儿们三五成群的去各家拜年是最有趣儿的事。院子里因为有我们这些孩子的存在,让家家户户的年味都更加浓重了一些。一声声“叔叔阿姨过年好”就能换来一大把各色的糖果,最后大家还会来个比赛,看谁得到的糖果最多。就如同是一种业绩的比拼一样,所以,为了最后的战绩卓著,大家都会很卖力的去拜年,现在看来,这也算是一种给大家带来年味的良性“竞争”吧!总之,那时过年总是有一种异样的快乐相伴,与平日的快乐不同,这种快乐只有在过年的那几天里才能体会的到,这就是我儿时体会过的“年”所带来的味道。同样,随着年龄增长和物质生活的充沛,当初的年味也成了一种一去不复返的味道!当然,这也将是一种难以忘怀的味道...... 太原市鑫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姜晓娟
发表时间:2022年03月17日 10:17:02
分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