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转载)如何避免写出老干体诗/徐晋如
根据微信视频整理而成,仅供参考。 人人都鄙视老干体,有很多人一写出来就是老干体。那什么是老干体,就是完全没有文化的诗,或者确切地说它不能叫做诗,就是它没有什么思想,没有什么真实的情感。这些创作者最大的问题是在于他们文化水平低,读古人的作品太少,所掌握的典雅的词汇太少,特别是不懂得诗的语言和日常生活语言的分别,所以他们在写诗的时候是用平常说话的方式来写诗的语言。诗的语言是讲究语言的凝炼,它不会像我们日常语言一样主谓宾状补,而是老干体的诗恰恰就是没有这种凝炼感。比如,你永远不可能在老干体里面寻找到像杜甫的诗句“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红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样特别精彩、特别灵动的诗句,因为这样的句子需要有骈体文的基础才能写得出来。那么,我们再回过头去看古人写的东西,就不会出现我们今天的老干体。有一些不好的诗古人那里也有,但是至少他的语言典雅,而老干体几乎是是用说话的方式在写。那么知道古人写的东西它懂得句子上的句法的变化,这些都是老干体的创作者所不具备的能力。如何避免写出老干体的诗,其实只要我们按照古人的方法去学诗就好了。那么以前的私塾一入学都要去学习《声律启蒙》,学习《声律启蒙》最主要的目的,一是让人懂得分辨平仄,掌握近体诗三十个平声韵的韵部,同白对仗,同时大量地增加你的典雅的词汇,还让你对骈体文的句法有一个非常深入的了解。当你懂得骈体文的句法以后,就比较容易写出那种跟日常语言完全不一样的句子来。所以,学习《声律启蒙》可以来治疗语言上的粗鄙。有一位我在当代诗词界最为尊重的前辈李汝伦先生,他当年就说过“今天这些学诗的人都应该从《声律启蒙》开始学起。”我的大师伯李君泰先生,他一辈子就做了两件事情,一就是他原来做诗词报的编辑编诗词,二是他教人做诗词,教人吟诵诗词,他也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学的第一本书就是《声律启蒙》,他说那个时候学上三个月就可以写诗,而且写的不错。他说有很多人写上三年也未必能够够入门,根本原因就是否能找到这个最好的教材《声律启蒙》。所以,这本书它有一千多个典故,它把中国文化的要素是一个字词一个句子地打入小朋友的脑海里面。所以经过这种学习,学完了这本书就能开始写诗了。从元代以后,古人的蒙学教育就是从《声律启蒙》开始,明清更甚,就是要让你掌握平仄,通过对仗的方式对平仄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最后就是习焉而不察,习惯成自然,可以让你掌握非常多的文化典故,让你掌握非常多优美的词藻,被我称它为押韵并且对仗的中国文化小百科全书。我们的这个课就是根据历史上最好的《声律启蒙》的版本,也就是明代刘杰的《声律启蒙》的文本,我每讲一节的时候先把它吟诵一遍,然后再逐字、逐句的解释它的背后的文化,解释它的典故。这是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精心打造的诗学的入门课,也是一门中国文化的入门课,只有学会了《声律启蒙》才能学好诗。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声律启蒙》提供了非常多的典故和词汇,而我们很多的人最恰恰缺少的正是这些。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19日 13:56:59
分类: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