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溪口乱弹 遂昌人的起居,大抵要从启明楼的晨钟说起。当慵懒的太阳缓缓爬上山脊背,把第一缕曦光送达太保殿桥头,天亮了。于是乎赶早市的,晨练的,上班的上学的,街上的人慢慢的多起来了,商家也陆陆续续的打开了门面。踩着刚洒过水的路面,听入耳软软的越调乡音,很显然这是一个适合慢的城市,慢的脚步,慢的节奏,慢的生活,却又有着满满的蕴藉,无处不透露出厚重的人文气息。
太保殿桥横卧在南溪之上,时代的变迁,木桥变成了石桥,石桥变成了水泥桥,直至如今又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新桥,一千多年的历史,他就像位睿智的老者,入定般的笑看小城的兴衰,博爱,包容,不言不语。而太保殿呢,就是当年受宋徽宗赐名的紫极寿光宫,曾先后有五位道士在此位列仙班故名声大振。道,也就成了遂昌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对了道,汤先生呢?他的《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似乎隐隐都躲着道的痕迹!是道教的信仰让他的从政生涯里也充斥着仁,廉,清的理念。那年的元宵节汤翁太保殿桥上纵囚观灯收获的何止浅浅一诺,分明是人性的善良和诚信的回归!
太保殿桥下水清清,料官场也如是。溯流而下的不远处南溪与北溪襟溪汇合,至此溪边的绿柳垂杨愈发苍翠柔婉了,高高低低的石埠,来来往往的浣女村姑,不时传来的俏皮笑语,对于像我这样土生土长的遂昌人来说是深谙其韵也乐在其中的。七零年代的西屏食堂,叶坦老桥,影剧院,进城第一眼就能看到的遂昌老车站,伴随着我们成长,记载着我们的步伐。那时的天很蓝,摊很乱,路很窄。随着大时代的前进,小城旅游的兴起,溪流婉约如故,年份久远的三溪口建筑群老了,老得已经不能承受行人注视的目光了。随处可见的断垣,棚户,剥落的墙体,让人看着心疼,对,就是心疼。作为一个城市的客厅地段,这样的破败景象实在是煞风景之至,焏待改观!
绕郭亭台旧,依山流水闲。行人休顿足,不久换新颜。佳讯遂人心愿, 一夜清风吹来,三溪口要改建了! 据悉计划筹建中的三溪口有绿荫亭台、硬质广场、绿色公园、滨水绿地、自然山体通廊等,各处景观和人文溶为一体,环境更舒适,设计更理性,想当然更具有小城摇曳生姿的魅力,期待!写到这里突然就想起了唐人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我们的三溪口新貌是不是也正如此羞羞答答的待人揭开面纱呢?到那时,洁净宜人的山城,婉约明媚的流溪,纯朴无争的乡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来相信,明天的三溪口定会是一条美丽的风景线,足以让每一位游人留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