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学会期刊
网站互联
诗路浙江
海岳高吟
古体歌行
楹联天地
南北散曲
骈文辞赋
鉴评序跋
文心雕龙
散文新诗
合集专辑
当前位置 >>  首页 >>文心雕龙>> 作品详情
出口成章的古来吟诗 [诗论]

作者:孟 晨     发布时间: 2021/11/8 9:03:55     阅读:2066次
分享到:0

◎传统诗学中的吟诵“绝学”


 

         出口成章的古来吟诗

                       陈中寅

  

    近几年来,中华诗词学会注重诗词队伍的专业化,致力于成立包括吟诵和演唱在内的各种专业委员会。这一举措,对古来吟诗传统的存雅继绝,堪称美事和幸事!诗国吟诵,乃古今“绝学”或“绝艺”。在言志与缘情的旨趣中,它是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包含了两种情况:口头作诗品诗和案头读书念诗。今人谈吟诵,往往忽略前者而偏向后者,以至于“吟诵是古人的读书方法”这一狭窄定义吸睛无数。其实,完整的定义应该表述为:吟诵,是古来口头作诗品诗和案头读书念诗之法。而口头作诗品诗,比起书馆书房的案头读书念诗来更为出彩,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题目:出口成章的古来吟诗。此中的吟,笔者只谈吟咏(低吟高咏或微吟朗咏),不涉及诵读(低读高诵或微读朗诵)。

  古来口头吟诗源远流长,据周笃文先生撰文考证:虞舜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有名有姓的最早的诗人和诗论家,他的《南风歌》与《卿云歌》都是歌吟而出。当年的歌法即吟法,吟法即歌法,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大舜的诗论与吟论也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被记载在《尚书》尧典和舜典中,即:“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而“声依永(言)”这个原典,则演变成了后世(一说南宋)的“依字行腔”,前后影响了中国达四千余年之久,此乃华夏歌吟传统。不说其它朝代,单说唐宋至民国的各类诗集,以“席上口占”或“即席口占”为题目的诗作不绝如缕。所谓口占,即写诗不打草稿,略加思索,随口吟成。它印证了一个事实:出口成章的口头吟诗早已成了文人的个人雅好和社会风气。中华吟咏或歌吟以汉字和汉字读音为根基,伴随着文人的“诗意栖居”,汇成了一道亮丽的诗国风景线。

  那么,出口成章的古来吟诗到底怎么吟?如何操作?实际上,既然出口成章,总得有个章法在。关于吟咏的章法(又叫篇法),主要是看韵脚字的最后一个乐音即落音。落音前后呼应,乐音上下重现,便会形成稳定感与和谐美,从而在整体结构上实现押韵,此乃章法一体。古来诗的押韵,不外乎三种情形:一是押平声韵,阴平字和阳平字押在一起;二是押仄声韵,上声字和去声字押在一起;三是押仄声韵时,入声字(韵)独押到底。实践经验的高水准告诉我们:以上三种情形的诗作,吟咏时得根据韵脚搭稳架子,率先定好韵字的落音。

  例如,押平声韵的李白《独坐敬亭山》。吟咏时,韵字为“闲”与“山”。如果“闲”的落音是今简谱音2,那么,“山”的落音也应该是2。反之,将“山”落音于简谱音1或3或5,其结果,行家听来便缺乏整体美,找不到押韵感觉。这就像一盘散沙,作品在结构上散架了。又如,押仄声韵的王维《鹿柴》。吟咏时,韵字为“响”和“上”,如果“响”的落音是今简谱音1,那么,“上”的落音也应该是1,不能是2或3等等。再如,押入声韵的柳宗元《江雪》。吟咏时,韵字为“绝”、“灭”、“雪”。众所周知,古来入声字的读音短而急促,吟咏时也应该做到短促而休止。如果“绝”、“灭”的落音是30(0为休止符。下同),那么,“雪”的落音也应该是30,不能是20或50等等。

        总之,为了追求稳定感与和谐美,为了追求诗的押韵效果,韵字落音章法一体,才是古来吟诗的最佳选择!笔者多年来查找音频细听,发现民国以来吟诵理论与实践的第一人赵元任先生以及大多数行家,都是这般身体力行的。反之,如果口头吟诗不讲章法,则将跌落为次品或半成品,乃至于味同嚼蜡,无法美听。名家李元华撰文(见《中华诗词》2020年第5期)谈到:“我对吟诗有一些看法,……当代有些诗词权威在提倡吟诵并示范吟诵,但缺乏音乐的美。”说的恐怕就是这种情况。

  讲究章法的同时,古来口头吟诗还得讲究字法。关于字法,若从汉字取音的匹配数量看,从古到今有一字一音法,也有一字两音或一字多音法。若从坚守“声依永(言)”与“依字行腔”规则的宽严程度看,宽松派模拟汉字声调的大体走向,其做法堪称字声走向拟音法;严格派模拟汉字声调的调值(实际读音),其做法堪称调值拟音法。限于篇幅,笔者选谈两法:一字一音法和调值拟音法。

  先看一字一音法,它以唐代《文镜秘府论》披露的四声配五音吟咏法最为典型,此法由盛唐文人元兢所传:“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具体配法是:平声字(阴平和阳平),配宫音或商音(今简谱音1或简谱音2,中音)。上声字,配徵音(今简谱音5,低音⑤或中音5,任选)。去声字,配羽音(今简谱音6,低音⑥或中音6,任选)。入声字,配角音(今简谱音30,短促而休止,中音)。此中详情,可百度搜看网上拙文《四声配五音吟诵法》。这里以李白名作《独坐敬亭山》为例,将吟诗文本展示如下(字声依古读,字后标注简谱乐音,--或---为拖长之音):

   众6鸟5高2飞2--尽⑤--

   孤2云1--独30去⑥闲2---

   相2看2--两5不30厌⑥--

   只⑤有⑤敬6亭1--山2---

  接下来看调值拟音法,笔者属于坚守“声依永(言)”与“依字行腔”规则的严格派,首先得找准汉字的调值(声调的实际读音)。遗憾的是,清代以前汉字的实际读音,恐怕只有古人才能搞定并运用于吟诵实践;今人谁也说不准,只能说现代的调值(实际读音)。民国前期,著名语言学家与吟诵家赵元任先生率先研究出了清末民初以来汉字五声的调值(参看朱光潜《诗论》第八章《论声》),此即国语(共同语)汉字五声的实际读音:阴声(阴平)为55,阳声(阳平)为35,上声为214,去声为51,入声为50(5占一半,0表示休止占一半)。据此,再将赵元任五度标记法的调值与华夏古来十二平均律的乐音两相对比,五声调值的对等乐音(高咏之音),便都能模拟写出;对应乐音(低吟之音),也都能通过下降五个“半音”的办法哼写出来。这种模拟性质的取音和出音,实际上是对古来“律和声”原典的合理运用。最终,汉字五声全部转为乐音。个中拟音结果,可百度搜看网上拙文《中华诗词诵吟法浅谈》,此不多述。现以调值拟音法来吟杜甫名作《八阵图》,将吟诗文本展示如下(字后标注简谱音,加圈为低音,不加为中音,---或--为拖长之音,个别字的尾音作了艺术处理而省略):

   功3盖3⑤三5分5---国30

   名⑦成⑦2--八30阵3⑤图⑦2--

   江3流⑦2--石50不30转⑥⑤1--

   遗⑦2恨3⑤失30吞3---吴⑦2--

章法和字法之外,与之相适应,出口成章的古来吟诗还得讲究句法。吟咏时的句法,涵盖了句中字音(乐音)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缓急等。篇幅所限,这里只谈最重要的:句中字音(乐音)的长短。尤其是唐以后的律诗和绝句,吟咏时要仔细推敲诗的平仄,以便确定每个汉字的长短乐音:

一是句中逢双的汉字。著名学者华钟彦先生较早地研究了唐诗的吟法,他总结出了“平长仄短”的句吟规则,即:句中逢双的汉字,平声字长吟,仄声字短吟(入声字乐音最短)。二是处于句尾的汉字。按欣赏习惯和排版运作,诗的一句就是一行,有时候不需要标点。因此,句尾字的吟咏,除了入声字乐音最短之外,其它声调的汉字皆可长吟(韵字乐音最长)。三是句中逢单的汉字,一律定为短吟(入声字乐音最短)。

回头查看《八阵图》吟诗文本,长吟之字计有:首句的“分”,次句的“成”和“图”(乐音最长),第三句的“流”和“转”,尾句的“吞”和“吴”(乐音最长)。其它的汉字,则全部短吟(入声字“国”、“八”、“石”、“不”、“失”乐音最短)。若将句中字音(乐音)长短的以上讲究括注到作品中来直观,那就是:

 功(短)盖(短)三(短)分(长)国(最短)

   名(短)成(长)八(最短)阵(短)图(最长)

   江(短)流(长)石(最短)不(最短)转(长)

   遗(短)恨(短)失(最短)吞(长)吴(最长)

  综上所述,章法、字法、句法三者有机结合,出口成章的古来吟诗方能三美俱备,不愧为诗国“绝学”或“绝艺”。与现今相比,古人作诗基本上是口头创作,尔后才将满意之作用毛笔抄写下来保存,不满意之作自然舍弃。今人作诗,则纯系手头创作,只懂手机敲字或笔写,恨不得当天就在网上发表而天下皆知。由此可见,诗乐一体(实乃字乐一体)的文人风雅与锤炼德性丢弃了一大半。是故,当下诗坛呼唤着出口成章的社会雅习,呼唤着吟诗传统早日归来!

                             

      2021年仲夏撰稿,晚秋修订)



[作者介绍]

    陈中寅,字孟晨,湖南祁东人。雁城退休教师,高级职称。1977级本科,新中国实行学位制以来首批历史学学士。诗词写家,吟诵研习者,有专集《待笛轩吟稿》和专著《诗国吟诵存谱》行世。吟诵法式复古开新,计有:国语五声吟诵(民初以来),四声配五音吟诵(盛唐以来),文人昆腔吟诵(明朝以来),湘南祁语吟诵(古今),普通话四声吟诵(现今)。个人吟诵作品,可搜看微信视频号,百度查“国诗吟诵馆”亦可听。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初冬出游
下一篇: 梦娘亲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杭州市庆春路139号庆联大厦806室

邮编:100007邮箱:zjslbgs@163.com联系电话:0571-86011151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