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学会期刊
网站互联
诗路浙江
海岳高吟
古体歌行
楹联天地
南北散曲
骈文辞赋
鉴评序跋
文心雕龙
散文新诗
合集专辑
当前位置 >>  首页 >>鉴评序跋>> 作品详情
禅境和诗情 [点评]

作者:洞头城市学院叶英儿     发布时间: 2022/7/22 17:41:09     阅读:1204次
分享到:0

 禅境和诗情

 

                       -----读辛布尔的《西溪文琴》

 

      我与辛布尔先生还没有谋面过,我们都在浙西词社的微信群里,她是我们浙西词社社刊“美编”的副主编,也是我们同在的浙江清音诗社的资深社员。那天,我收到辛布尔先生的大作《西溪文琴》,为其作品的大气,意境的幽深,落笔的凝重而赞叹不已,辛布尔先生不愧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目前浙江诗词界的女中豪杰,女性诗词中的翘楚,佼佼者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了《西溪文琴》你就知道辛布尔先生的勤奋和努力。辛布尔先生原来所学习的专业是党政基础、经济管理和声乐,六十岁才开始学习诗词创作,她学习得很认真,很刻苦,阅读了大量的诗词,有幸受到了专家学者的指导,勤奋努力,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追寻着心中的缪斯,功夫不负有心人,转眼她积累了好几百首的诗词,参加全国诗词比赛,屡屡获得好名次,特别是在2020年获得了第十七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特等奖,这就是辛布尔先生的诗词艺术魅力和造诣。

  纵观《西溪文琴》一书,收入诗词四百余首,虽然不能全方位展示辛布尔先生诗词创作的全貌,但也是可以窥斑见豹的,足以证明辛布尔先生在诗词文学创作方面的实力,和斐然的成绩。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其中,诗词一直被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古言曰:“不学诗,无以言”。它留存着古人美好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精神及人生智慧。时至现在,诗词依旧是中国人心中的一种高雅艺术,一种向往,更是一种高山般的仰止。

辛布尔先生具备古诗文的创作能力,撰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她自己也从感性妙悟上升到理性认知的层次,深化了诗词艺术特质与艺术规律的认识,拓出了新境的一份美丽而厚重的成果。《西溪文琴》则集中展示了她对山水、田园这类题材进行古典诗词创作的艺术成就,她精妙的艺术感悟,精炼优美的语言,更是使她创作的传统诗词更加得精美隽永,与众不同。

 辛布尔先生的文集,更是深藏着美学意蕴,有回归自然,与造化冥合的精神旨趣,更是辛布尔先生对人生最高的美感与精神自由的不懈探索与追求。辛布尔的山水田园诗词具有一种特殊的美,特别优美的意境,有种超旷空灵的美和禅的心灵状态,有时也缠绵悱恻,有时也飞跃灵动,有时也超以象外,有时也高妙虚玄,有时也难以揣摩其深意……

 诗人让自己的情怀、意念变得非常清澄,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念,正是在这种状态下才能体悟出山水中蕴藏的自然之道,才能创作出别具一格的诗词,获得空明清澄的意象,创作出涌泉那样的生花妙笔之作,正是这种空静,使辛布尔的诗作拥有禅的性格特点,使空间万象在心灵的镜子中变成为一片虚静、清明……

 山水田园是中国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中国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山水奇观,为历代文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中国长期稳定的农耕社会的生活方式,使人和自然形成了一种天然的联系,天人合一,表现了人对大自然活跃生命的深沉体悟,向往回归自然的淳朴和纯真,是美学和精神旨趣的高度融合,它能唤起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给人以生活哲理的积极启示和引领。

 看辛布尔的词《满江红.催春》:二月西溪,刚褪去、余冬噤默。临苇岸、一番烟雨,一番清谧。几许乌篷捎白鸟,尽教波彩嬉青鹢。福胜梅、竞发四时香,神飘逸。 花朝市,秾郁席。塘似染、堤生碧。正暖丝晴絮,翠烟如积。溪界如今绵百里,片云依旧连踪迹。照疏朗、踵接紫葳蕤,浮青墨。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词较诗而言,语言比较纤秾清丽,又是最细腻、幽微而又精巧的美,这种美是词人寄予其中的深婉隐微的情感,也可以是从容娴雅,徐徐铺排,也可以是悲戚深挚,沉潜刚克。

辛布尔的《满江红.催春》一词,以景为主,营造生动的意境,引人遐思,写早春的色彩绚丽,鸟儿嬉戏,梅花怒放。下片写花、池塘、绿堤,写溪流、白云及盎然生机的春天和无限活力的春草。

 该词的过片,“花朝市,秾郁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该词的意境、感情、气脉一气呵成,自然清丽,韵味淳厚,使人心情舒畅,特别清新、美好。

西溪的风光和词人的愉悦心情,一脉相连,整首词的意境显得格外亲切和依恋,西溪风光十分协调,其景致层次井然。词人内心安宁而恬静,袅袅的翠烟,浑然一体的自然景色,使人对景物产生亲切感,仿佛从胸中自然流出的诗情画意,画中有诗,诗中有韵,全词布局颇具匠心,流畅自如,把对自然美景的眷恋与欣慰,表达得酣畅淋漓。

 再看辛布尔的五律《茉莉》:素馨多剪蕊,云锦出花房。绣女檀心巧,贞枝玉骨藏。迎风交白嫩,向月抖清凉。天上晶莹种,人间富贵香。该律诗情理交融,物我合一,将茉莉花拟人化,写出了人生的哲理,和心心向往的精神境界。

诗人的想象是建立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熔铸成灵活新鲜的超验性的意象。

辛布尔正是这样写《茉莉》的,作为诗学术语的“意象”,指通过审美思维创造出来的,融会了主体意趣的形象,诗中的意象不仅仅是诗人对于过往形象记忆的一种重现和描绘,还是诗人“心物交融”的产物。《茉莉》一诗是诗人主客观融合的产物,是诗人通过感觉的想象而创造的一个具有强烈主观色彩,能为读者所感知的具象,无疑《茉莉》这首五律是成功的。诗忌晦涩,亦忌直白,它要求意象的结构方式是呈现出跳跃性的,有时又要勾画出深邃的意境。只有这样的创作,才能使读者常读常新,无疑辛布尔先生做到了。

又如辛布尔的词《采桑子.芭蕉雨》:窗前檐下芭蕉树,风满中庭。风满中庭。绿裹芳心、舒卷透温情。    天边沥沥飘摇雨,点滴晶莹。点滴晶莹。孤坐闲人、啜茗伴清英。

 该词句法参差,错落有致,音节流转荡漾,极尽明朗,有一种节奏韵律的美感。词人驰骋才华,精心琢磨,创作出了这首《采桑子.芭蕉雨》的温润、晶莹、低回婉转,温情的词作。

 把芭蕉拟人化了,“绿裹芳心、舒卷透温情。”该词写得细腻蕴藉,九曲十八弯到词人喝茶看花,清闲独坐,观看雨中芭蕉的一系列动态过程,雅情诗意,婉约温情,是对生活的一种体悟和感受。

读辛布尔先生的诗词是一种享受,正如《西溪文琴》中的晨崧诗观曰:“禅境,是禅诗作者汲取诗意情感的源泉;诗情,是禅诗作者反映禅境感触的表达”。辛布尔正是同时拥有这两者的诗人,这才使她获得成功,使她的诗词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生动而富于韵味,多维多面,产生出了迷人的艺术魅力。

 辛布尔的诗词文本内涵丰富,语言凝练隽永,她的诗词有时幽婉,有时美丽且繁复,有时曲折而含蓄,有时明朗而温润,多元素,多维度,多线条,把诗词的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产生了永恒的美的意境和享受,达到了高远清寂,富有禅境灵性的境界,且静悟禅思,这就是《西溪文琴》的印象。

 

作者:叶英儿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颂迎客松苏打原浆啤酒喜落平川
下一篇: 无题(其二)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杭州市庆春路139号庆联大厦806室

邮编:100007邮箱:zjslbgs@163.com联系电话:0571-86011151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