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社团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社团期刊
网站互联
当前位置 >>  首页 >>散文>> 作品详情
源头活水来无尽 ,旧瓶新酒烫人心 ——读杨世光先生格律诗 [文章]

作者:许世鹏     发布时间: 2021/12/4 15:31:46     阅读:881次
分享到:0

关键字
杨世光格律诗

源头活水来无尽 ,旧瓶新酒烫人心

——读杨世光先生格律诗

许世鹏

2007年6月,在临沧市诗词协会成立大会上,有幸结识了来指导工作的云南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杨世光先生。过了不久,收到了杨先生寄赠的大作《金沙集》(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山水秋波》(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壮游中华》(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三本诗集共收录了他一千余首格律诗。通过认真地阅读、学习,我对杨先生的格律诗有了一点肤浅的认识。这一千多首格律诗,绝不是闭门造车,无病呻吟之作,是一个诗人在深厚诗词格律修养下,行万里路,思天下事的结晶。所以我认为杨先生的诗因为有了汩汩流淌的无尽源头活水,才使他在格律诗这个“旧瓶”中注入新鲜的醇酒,打动(或陶醉)了人心。用杨先生的话说就是:“烫入人心”。为什么杨世光先生的诗能“烫入人心”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是杨先生牢牢实践了“无律非诗”这一主张。格律诗在中国文化阵地上盛行千余年而不衰,具有独特的魅力,作者自小喜爱诗词,读大学时自学了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十讲》,深有心得,实践不辍,所以他的诗格律严谨,节奏、音律之美毕现。他认为“律则似樊篱,却因之而有了一方被限定只许高超施展的园圃”。我在一首论书绝句中提出过写九宫格、米字格的好处时说:“乌丝栏内地天宽,变化鱼龙在此间”,与先生诗学主张暗合而默默高兴。

第二是他行万里路。在他一千多首诗中,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异国风情的诗占了近千首,而《山水秋波》、《壮游中华》两部诗集,七百多首格律诗,全是先生行万里路的游踪记录。各地的山水灵气,旑旎风光,给了他无尽的灵感。他用色彩斑斓的想像之笔,呈现了一幅工笔山水人文画卷。

第三是杨世光先生的诗“意旨高远”,独出机杼。他的格律诗,常用比、兴的方法,把看到的江山风物,通过自己的提炼、构思,道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比如他在《丽江黑龙潭》七律中破题一句:“山拽水缠春不归”句道前人所未道,奇特、新颖,而他的《黄果树瀑布》七绝一诗,汤和伟先生在《避免雷同力求创新》文称:“如杨世光的绝句选择切入角度是紧抓住‘匹练横空’这一形象发展下去,写深写透”。“选择了喻体形象”,‘分明怀素毫魂在,狂学不停天地间’多么奇特”。评杨先生的绝句为:“堪称当代佳作”。可见杨先生确实做到了“烫入人心”,而在《香山红叶》一诗中:“经霜人看经霜叶,物我相融一色丹”,这两句不但意境深邃,而且寄托遥远,所以读来中正平和,非得诗中三昧之人能道也。足见杨世光先生的诗是达至有我之境,动人心弦,当然集中佳作不胜枚举,仅以此为例。读了杨世光先生的诗,如品味他在《读书》七律:“逢佳论处捶足叹”一样,本文不揣浅陋,只谈点体会。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炎夏
下一篇: 泪看《长津湖》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凤庆县凤城朝阳街老体协三楼东来诗社办公室

邮编:100007邮箱:2964732586@qq.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