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峰老师以温润如玉的声音吟诵起“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时,仿佛苏轼穿越千年,在我们耳边轻语,诉说读诗与修身之间的深刻联结。那天,在珠海方志馆阳光漫溢的讲堂里,三百多个座位座无虚席。我们如同一叶小舟,漂流于千年诗韵的河流,完成了一场现代灵魂与古典诗心的深情对话。 在信息奔涌、节奏急促的今天,有幸于“香山新语"社科学堂聆听一场关于“诗词与人格修养”的讲座,宛如在喧嚣浪潮中觅得一方宁静港湾。主讲人林峰老师以诗为镜,照见千年文心与人格光芒,令我深感诗词并非遥远的古董,而是滋养当代心灵的活水源头。 林峰老师所言之“诗词是人格的映照”,直击我心。杜甫的仁心、苏轼的旷达、陶渊明的淡泊,并非刻意雕琢,皆是生命境界的自然流淌。读诗实则是与伟大灵魂对话,在平仄韵律中感受君子之风,于潜移默化里提升精神格局。这种浸润式的修养,比任何说教都更具力量。 尤其触动我的,是林峰老师提出“格律即秩序”的观点。在这个容易浮躁的时代,诗词的格律恰如内在节拍,帮助我们在混乱中重建秩序。创作过程中的凝神静气、字斟句酌,本身就是对快餐文化的温柔抵抗。从“凑字成句”到“笔下从容”,正是经典内化带来的蜕变,这种持之以恒的修炼,何尝不是一种人生修行? 林峰老师坚持“书写真实生活”的创作理念同样发人深省。故乡烟雨、异乡月色、心绪起伏皆可入诗,说明诗歌不是逃避现实的幻境,而是梳理情绪、安顿自我的方式。这种将混沌炼为清晰、化纷乱为沉静的能力,正是诗词赋予我们的珍贵礼物。 讲座已毕,余韵悠长。站在珠海方志馆眺望香山,忽觉诗词正如这岭南山水,看似温婉柔和,实则蕴藏着滋养人格的深厚力量。在快节奏时代保持“慢”读诗心的定力,在格律中寻找精神秩序,在生活中发现诗意,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自我修养。诗话人生,香山向远,愿我们都能在诗词的陪伴下,走向更辽阔的精神家园。(珠海市诗词楹联学会 刘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