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洪桥街“诗词进社区”诗词作品选(广府诗词学会供稿)
                            发布时间: 2024/8/14 9:06:24    阅读:160次
                         
                        
                            
	广州市越秀区洪桥街“诗词进社区”诗词作品选 
	
 
	广府诗词学会供稿 
	
 
	越秀区洪桥街拟建诗词进社区的文化廊,广府诗词学会特邀一批诗词家下社区采风创作,认真翻阅该街区历史人文文化景点与风貌,寻找社区沉淀史迹,创作了一批作品。另外学会也从越秀区有关诗书画大赛作品中精选了一批描写洪桥街辖内风物的诗词作品。 
	
	●李经纶 
	湛若水 
	岭南学派自甘泉,颉颃中原新地天。 
	将相王侯归石土,千秋仰止湛星圆! 
	
	●彭玉平 
	越王台(竹枝词) 
	也曾荒草没尘埃,也有兵戈掠几回。 
	如削莲花山上石,铸成千古越王台。 
	
	●谭步云 
	题五羊石像 
	云山林郁郁,珠水浪汤汤。丰邑越千载,嘉名号五羊。 
	稻粱蕃北郭,恩泽惠南疆。远客临兹地,他乡作故乡。 
	
	沁园春·羊城颂 
	    北倚云山,南临珠水,中立城垣。望八方林木,常年葱翠;四时花卉,镇日斑斓。云淡风轻,蜂飞蝶舞,朝夕欣闻百鸟喧。便长见、总熙来攘往,物阜民安。    尤堪闲话从前。人道是、五羊负五仙。赐黍麻麦菽,丰衣足食;农工商士,敬业尊贤。尽扫阴霾,漫挥赤帜,天下为公梦已圆。犹须记、恨潮分两岸,未共婵娟。 
	
	
	●谢伟国 
	少年游·越秀山水塔 
	    半山烟树塔高擎,韶秀尔宏城。越王台上,储流净蓄,民本事为营。    潮观汐月啼莺序,百载阅风轻。几缕霞披,几番雷炙,怅目总关情。 
	    注:越秀山水塔建于原炮台基上,1930年建,1932年启用,曾是国内最早的水塔,又是供游人观赏之美景。1999年7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城子·越秀山楚庭牌坊怀古 
	    越王台上诉衷情。古榕横,紫荊盈。朝仰牌坊,高榜楚庭声。古道旌旗曾猎猎,迎汉史,号佗城。    旧时月色漾潮平。五仙行,岭梅膺。海上云商,丝路阅峥嵘。岭表从来多贬宦,看南粤,证鸿征。 
	
	●何超华 
	鹧鸪天·越秀山四方炮台 
	    故垒萧森晓梦残,登临欲眺莫凭栏。苍苔点染高坪滑,火铳摩挲锈迹斑。    担义勇,护城安。骤倾雨暴战犹酣。犂锄舞动狂风卷,顿使夷兵透胆寒。 
	
	●李国樑 
	洪桥街区怀古 
	王宫故苑已荒凋,遗迹依然惹梦遥。 
	二石古街通贡院,黌门秀士出洪桥。 
	三朝文脉千年盛,广府英贤百代骄。 
	不负嘉名称越秀,应时乘运向昭昭。 
	
	●叶健敏 
	为洪桥街客家山歌点赞二首 
	一 
	家乡客语最萦怀,唱到繁华艳艳开。 
	阴那山连珠水岸,红花岗下作歌台。 
	注:红花岗在烈士陵园内。 
	二 
	妙语斗歌夸口才,新春赞罢赞新梅。 
	问声那个同嘊唱?走出洪桥阿妹来。 
	注:嘊(ǎi)客家话“我”之意。 
	
	
	●邓国生 
	行香子·应元古道 
	    古道寻踪,旧迹留痕。步其间、老井沉堙。三元宫殿,见证前尘。叹几多情,几多意,几多因。    观音山下,黉桥隐见。觅从前、多少烟云。应元旧事,似幻还真。念那时风,那时景,那时人。 
	
	满庭芳·湛若水广州故居寄怀 
	    古巷深深,宅门隐隐,故居岁月留痕。旧垣残壁,风雨诉前尘。昔日贤儒所在,寻义理,心学承新。立言著,知行并进,大道探源真。    凝神,怀敬意,致知格物,学贯成文。育桃李,倾心书院耕耘。济世情怀未了,追高远,四海同尊。今朝看,甘泉留韵,思哲启吾人。 
	
	
	●董志谋 
	林克明故居有感 
	故宅阴清伴古槐,濠涌绿暗旧楼台。 
	半园亭阁别心计,一柱擎天信手回。 
	有义平生休记起,蒙尘往事须看开。 
	千家万户安宁所,尽是匠人手里来。 
	
	●范义坤 
	越秀山访中山纪念碑 
	郁郁松青百步梯,雄碑俯瞰海云低。 
	鹃鸣越井冈犹泣,杯酹遗言草正萋。 
	羊首向天空自问,古墙生客复谁题。 
	南溟鼓角声悲壮,清夜长吟待晓鸡。 
	
	●詹居灵 
	三眼井 
	故井眼分三,常闾名尚一。至今思宰官,是以民为恤。 
	长夏木阴阴,四时泉汩汩。清风偶自吹,高榻何安逸。 
	    注:南宋折彦质知广州,于万寿寺凿一井,后官复于寺外凿一井,有三眼成品形,因得名,并名其地,历千年不改。故址在今越秀三眼井社区。 
	
	●曾秀琼 
	七绝·北园酒家怀古 
	越王台下少勾留,酒肆山前百度秋。 
	水尾茶寮鲜若梦,味腴招饮数风流。 
	
	外一首 
	●谢伟国 
	园林古雅景犹奢,壁上诗家翰墨华。 
	银箸侍羹撩雀唤,龙瓷开盏宴朋夸。 
	廊前闻得筵声醉,釜里萦回粤味嘉。 
	尚有刘公高榜颂,五湖宾客好分茶。 
	注:酒家门前有匾“馀味无穷”为刘海粟题。 
	
	●陈继光 
	过越秀山仲元楼 
	沧桑劫尽见琼楼,一树红棉唱粤讴。 
	倚角飞檐涵浩气,捐躯义勇泣神州。 
	遗珍海贸琳琅目,典册书香满舘留。 
	家在洪桥多胜迹,千秋人物竞风流。 
	
	●杨洋 
	临江仙·梦怀菊坡精舍 
	    梦落越山嘉树碧,高台百步林亭。隔窗犹听授经声。下帏春过半,分韵赏新晴。     蟾桂问谁勤折取?菊坡百载魁星。俗尘不到自流清。文溪今古在,黉舍月长明。 
	
	外一首   越秀山寻春 
	云梯步引象岗来,雾縠牵衣去复迴。
	满眼芳林如翠幄,春风度我越王台。 
	
	●李韵欣 
	风入松·咏二中 
	    木棉吹絮桂花香。共沐朝阳。菊坡精舍书声朗,引吭歌,挥笔云章。守节尽忠仗义,顶天立地荣光。    振兴华夏未曾忘,立志翱翔。呼銮古道松涛卷,聚群贤、学海明堂。瑞兆应元书院,经纶砥砺腾骧。 
	
	●魏锦光 
	诉衷情·越秀山体育场 
	    当年叶帅手挥挥,万众显神威。观音山下人海,福地聚球迷。    球一进,吼声齐,展旌旗!钟灵毓秀,荟萃群星,代有传奇。 
	    注:解放初,广州市首任市长叶剑英元帅号召青年们义务劳动建设越秀山体育场。该场举办过多次全运会及重大足球比赛,见证了南粤足球的兴衰,孕育了大批省市和国家级的优秀运动员。 
	
	●宋玉秋 
	水调歌头·越秀山 
	摘下汉唐月,重上越王台。一城红树燃遍,春色郁崔嵬。更听惊潮浪涌,激荡风云南粤,浩气走奔雷。大笔撑天地,志士梦初回。    看今日,怀往昔,慰离思。乐声来处,星海厅里放歌飞。百步梯中游侣,镇海楼前丝韵,光影漫轻推。挂起征帆去,万里任来追。 
	
	●陈海洋 
	题四方炮台生锈大炮 
	老骨残躯久未鸣,雄雄曾退虎狼兵。 
	身披赤血对南海,千里熏风拂面轻。 
	
	●葛勇 
	游越秀山 
	越王台畔草萋萋,绍武君臣事已迷。 
	兴废唯堪供一叹,杜鹃啼罢鹧鸪啼。 
	
	●张庆辉 
	咏镇海楼 
	气壮东南压海头,凭栏纵目绛红楼。 
	帆樯来去珠江阔,花木秾繁粤岭幽。 
	百劫烟尘今已靖,一城信史此俱收。 
	望中古越秀无极,长忆峥嵘岁月稠。 
	
	●王国钦 
	越秀公园五羊雕塑感吟 
	美誉千秋说五羊,上仙愿此少饥荒。 
	祥云奕奕纷纷卷,秀穗悠悠比比长。 
	煮雪犁春吟北国,泛舟品月寿南疆。 
	木棉红火珠江岸,咩咩声回引凤凰。 
	
	●李占文 
	咏越秀山麓洪桥古韵 
	古道之行逸兴浓,越台遗迹喜寻踪。 
	洪桥学子登科捷,贡院红花当户封。 
	井眼三泉濡砚润,梯延百步仰碑丰。 
	环城尽是新阶绿,社课秋吟向晚钟。 
	注:1.洪桥,古称黉桥,位于洪桥街内,明清时考生前往贡院需由大石、小石二街必经此桥,故称黉桥。2.三眼井为越王台下古井之一。3.百步梯为越秀公园登山瞻仰孙中山纪念碑由经之道。 
	
	●黄玉华 
	鹧鸪天·越秀百步梯抒怀 
	    百步葱笼百卉裁,慈云浦霰木棉开。居临中轴繁华地,似踏汉唐千足鞋。    碑上铭,哲贤怀。欣将樑栋百年栽。蔚佗越井滋羊石,古道绵绵继往来。 
	
	●伍锡学 
	越秀情 
	春风吹拂五羊城,越秀公园画艇轻。 
	妹唱粤歌哥打桨,水波荡起满湖情。 
	
	●沈一森 
	越秀山古城墙 
	万里南疆簇锦堆,城墙剑气坦胸怀。 
	当年喋血何能忘,任你汹涛遏浪来! 
	
	●吴凤仪 
	客家对歌台 
	嘹亮山歌唱起来,炮台变作对歌台。 
	珠江潮水时时和,越秀山花缓缓开。 
	
	●代古成 
	五羊雕塑 
	五羊雕塑喻祥和,毓秀青山故事多。 
	南北人心俱向往,方言俚语共吟哦。 
	
	●吴国满 
	谒越秀公园中山纪念碑 
	拱门梯引上层巅,云拨碑瞻忆昔年。 
	先哲兴中难志遂,腾飞华夏仰时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