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诗联讲堂”第23期开讲:  解码诗词语言之美
                            发布时间: 2025/8/21 19:41:47    阅读:191次
                         
                        
                            
	
 
	       8月16日上午,由东莞市诗词楹联学会、白玉兰诗社、红荔枝诗塾联合主办的“东莞诗联讲堂”第23期在东莞文联一楼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期讲座以《关于诗词与散文的语言区别》为主题,特邀资深诗词研究者周剑平老师主讲,吸引近30名跨龄听众参与,从11岁小学生到资深诗词爱好者,共同沉浸于中文语言的美学探索。 
	四大维度剖解语言密码:凝练与自由的辩证 
	
	
 
	       周剑平老师以“诗词与散文的语言特点、功能与表现、结构体系、创作思维与美学”四大核心切入,通过经典案例与互动问答,生动诠释两者差异。 
       语言特点:诗词如“密码艺术”,以格律、对仗、意象构建情感符号(如杜甫“星垂平野阔”的工整,李商隐“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朦胧);散文则似“生活白描”,以口语化表达贴近日常逻辑(如朱自清《背影》中“蹒跚”“探身”的细腻刻画)。
       功能与表现:诗词重“象征与留白”,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胜万语千言;散文擅“叙事与直抒”,以真实场景传递情感。
       结构体系:诗词是“戴着镣铐的舞蹈”,绝句律诗的起承转合、词牌的情感预设形成严格规范;散文则“形散神聚”,以隐形逻辑串联主题。
       创作思维:诗词追求“言外之意”,以小见大;散文强调“在场感”,通过细节还原生活本真。
       讲座中,周老师以意象对比诗词的隐喻与散文的直白,引发听众热烈讨论。现场最引人注目的是11岁小学生雅茹,她全程专注聆听,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东莞市诗词楹联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范雪芳表示:“孩子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常超出想象,这是文化传承的希望。”
	方言吟诵唤醒传统韵律 
       讲座下半场,范雪芳老师给大家带来一节“方言诗词吟诵课”。她以粤语吟诵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苍凉、秦观《如梦令》的婉约,带领听众感受方言与古典诗词的契合之美。互动环节中,听众纷纷用粤语、湘语、赣语等方言吟诵或朗读,现场诗声琅琅,传统韵味与地域特色交融。
       东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助理、红荔枝诗塾主持易林人总结:“本期讲座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专业指引,更让大家感受到中文的独特魅力。未来,‘东莞诗联讲堂’将持续推出系列活动,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
       讲座结束后,大家持续热烈交流:原来诗词的“不直接说”和散文的“直接说”各有千秋,今后创作会更留意这种区别。
	(东莞市诗词楹联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