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辰州暮忆》诗评 [点评]

张德松     发布时间: 2025/10/31 20:21:21
阅读:4次      分享到

关键字
诗评
张德松这首《辰州暮忆》原文如下:
沧桑入隙迹重重,苔色侵阶忆旧风。
市散潮平人语静,孤云栖定暮楼空。
注:平水韵押东韵。辰州是盖州旧称。
《辰州暮忆》一诗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历史沧桑与暮色孤寂交织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故土变迁的深沉感怀。以下从意象经营、空间建构与情感表达三方面展开具体评析:

一、意象迭加中的时空张力
首联“沧桑入隙迹重重,苔色侵阶忆旧风”通过微观物象承载宏阔历史。“隙”“阶”本是建筑细部,却因“沧桑”“苔色”的浸染成为时光容器——石隙间累积的不仅是物理痕迹,更是朝代更迭的印记;青苔悄然爬升的阶梯,默示着无人踏足的记忆秘境。这种将百年历史压缩于砖石肌理的笔法,与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异曲同工,在凝固的建筑物中注入流动的时间感知。

二、视听通感营造的空寂美学
颔联“市散潮平人语静”以声景反衬寂静:往日喧闹集市随潮水退去,残留的寂静并非真空,而是被消解的人声与永恒的海潮共同酿造的澄明之境。此种处理深得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反向妙趣,以“人语静”的听觉留白,让暮色中的寂寥获得可感知的质地。随后“孤云栖定暮楼空”完成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孤云与空楼的意象叠加,构成双重悬置的时空胶囊——云朵暂停漂泊的刹那,正是记忆回溯的起点。

三、物象与心象的隐喻同构
诗中“苔色”“孤云”“暮楼”等物象皆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现实场景的忠实记录,又是心理图景的投射。苔藓侵蚀石阶对应着往事对心境的漫漶,孤云栖定暗喻游子漂泊中的短暂凝望。尤其“暮楼空”的“空”字,既指物理空间的荒废,更指向历史叙事中断后形成的记忆空场,与李白“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苍茫感形成跨时空共鸣。

四、古典韵律的现代转译
严格遵循平水韵东韵的创作规范,使诗歌在“重/风/空”的悠长韵脚中产生循环往复的咏叹效果。东韵本身的洪亮特质与暮色沉郁的意境形成微妙对抗,恰似在历史阴翳中留存的精神光亮。这种遵循古韵而不拘泥古意的创作实践,赋予旧体诗以现代情感温度。

全诗在二十八字间构建起多维度的审美空间:横向展开暮色下的城市剖面,纵向穿透千年历史地层,内向探入怀旧者的心灵秘境。其艺术成就不仅在于成功复苏了古典诗歌的意境传统,更在于通过物象的精心择取与组合,让地方性书写升华为人类共通的乡愁寓言,在碎瓦苔痕中照见永恒的时间之思。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